國產菜籽現貨趨緊,價格高開高走!

2018年5月以來,國產油菜籽陸續進入收曬和上市階段。為了解新季油菜籽生產、流通、加工、消費情況,農業農村部油料全產業鏈信息分析預警團隊日前對湖南省進行典型調研,並組織了全國油料全產業鏈信息分析預警會商。調研顯示,今年夏收油菜籽產量基本穩定,市場價格高開高走。隨著油菜多功能開發漸入佳境,農戶種植積極性有所提高。

國產菜籽現貨趨緊,價格高開高走!

產量基本穩定,新季油菜籽開秤價普遍高於上年同期

夏收油菜籽產量基本穩定。去年秋冬種時期,連續陰雨對油菜播種和生長造成不利影響,苗情較上年同期偏弱,但後期氣象條件相對較好,病蟲害較往年偏少,單產較上年穩中微減,總產基本穩定。從目前大部分主產區的估產情況來看,夏收油菜籽產量預計較上年減0.6%,其中,四川增0.6%,湖北減2.7%,湖南增4.2%,安徽減6.0%,江蘇減2.1%,江西增17.4%,河南減1.3%。

生產成本穩中有增。受化肥等物質成本、機械作業費、人工成本上漲帶動,新季油菜籽總成本有所增加。其中,秋冬種期間雨水較多,不利於育苗,部分農戶補種從而增加種子和化肥用量;油菜耕種收機械化水平不同程度提高,機械作業率和作業費均有所增加;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減少,季節性勞動力短缺的矛盾突出,勞動日工價和僱工工價繼續上升。會商統計顯示,主產省成本增加幅度在2%~5%。

市場價格高開高走。受國產小榨的濃香型菜籽油需求緊俏支撐,新季油菜籽開秤價普遍高於上年同期,預計後續仍將保持較強勢頭。截至6月中旬,四川油菜籽入廠均價每斤2.90元,同比漲4.9%;湖北2.70元,同比漲7.4%;湖南2.83元,同比漲13.0%;江西2.90元,同比漲5.3%;河南2.90元,同比漲12.0%。

多功能開發成亮點,“兩個市場”逐漸穩定

結合主產省調研和全國產業鏈信息會商的情況看,2018年全國油菜籽產業出現三大新特徵。

第一,油菜多功能開發勢頭良好,農戶種植積極性有所提高。油菜具有油用、菜用、花用、蜜用、飼用、肥用等六大功能。近年來,各地積極開發油菜多功能,觀光油菜和綠肥油菜規模不同程度增加,顯著增加了農戶收入,農戶種植油菜籽的積極性也明顯提高。據湖南省油菜籽全產業鏈信息員代表唐倩介紹,近年來油菜的菜用功能發展完善,上年10月份前後播種的油菜,在元旦春節期間可以採摘一茬菜薹,一斤賣2~3元錢左右,平均每畝可收入500~600元左右。

第二,油菜籽自給消費增加,商品率下滑。隨著川菜、湘菜等特色菜系發展壯大,消費者對濃香菜籽油需求量持續增加,再加上產地居民對國產非轉基因菜籽油的偏好逐漸凸顯,國產油菜籽市場自產自銷的特徵日益突出。四川調度顯示,近年來隨著火鍋底料由牛油向菜油化轉變,城鄉居民菜籽油消費從1998年的年人均消費7公斤左右增加到目前的20多公斤,全省油脂需求約為180萬噸,遠高於省內總產量摺合成菜籽油80萬噸左右。類似地,湖南、江西、江蘇等省的油菜籽也以自產自銷為主,其中,四川、湖南的油菜籽商品率均不到20%。

第三,國產濃香小榨與進口菜籽油各行其道。基於原料價格、加工方式、產品色香味、消費群體的差異,目前國產濃香小榨油和進口菜籽(油)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兩個市場”。自2016年6月以來,國產菜籽與進口菜籽價差始終保持在每噸700以上,且持續擴大,國產濃香菜籽油與進口菜籽油價差高達每噸5000元。從主要消費區來看,這一特徵更加突出。四川雙低油菜籽價格長期穩定在每斤2.5元左右,比進口油菜籽高0.7元;本地的濃香型小榨油,因其品質高、味道香,成為最受當地居民歡迎的食用植物油產品。湖南消費者對本省產的油菜籽和菜籽油情有獨鍾,多采用自產自榨,或購買油菜籽後自己壓榨的方式獲取菜籽油,自產菜籽油價格每斤12~13元,遠高於普通菜籽油9元的價格。

加強科技支撐,促進提質增效,推進產業健康發展

短期看,國內新菜籽尚未集中上市,現貨市場供應趨緊,加之新菜籽品質較好,預計對後期價格形成支撐。長期看,為推進油菜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重點突破油菜產業所面臨的生產成本偏高、科技貢獻率較低、品牌識別度較弱的瓶頸,建議:一是農機農技農藝相結合,提高生產效益。鼓勵研發併科學推廣類似湖北的“345”模式,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完善科技支撐,培育優勢品種。加強油料作物育種技術平臺和新品種產業化基地建設,培育一批功能突出的優勢品種。三是加強品牌建設,促進提質增效。推廣“企業+農戶”模式,培育和支持國產菜油品牌建設,擴大國產企業輻射圈,提高品牌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