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真人養生銘

孫真人即孫思邈(541

—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在研究醫學的過程中,孫思邈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製成粉,用來發火煉丹,這是中國現存文獻中最早的關於火藥的配方。他在所著《丹經內伏硫黃法》一文中,記述了伏火硫黃法的製作方法。

孫思邈一生勤於著書,晚年隱居於故里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五臺山(藥王山)專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嘗釋卷。

唐永淳元年(682年),孫思邈與世長辭,享年142歲。留下遺囑:要薄葬,不要焚燒那些紙紮的陰間器物,祭祀時不宰殺牲畜。

孫思邈在醫學方面的成就輝煌,生前就受到了人們的崇敬,人稱“藥王”、“藥聖”,宋徽宗敕封孫思邈為“妙應真人”。


孫真人養生銘原文:

怒盛偏傷氣,思多太傷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相侵。

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夜靜鳴雲鼓,晨興嗽玉津;妖邪難犯己,精氣自全身。

若要無百病,常須節五辛。安神當悅樂,借氣保和純。

壽夭休論命,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