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文/江曉白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 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錯誤 ◯

TAOLU MUSIC

“山盟雖在,錦書難託”,這是陸游和唐婉之間痛徹心扉的告別;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是楊絳先生平靜超然的和這個世界告別。

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對告別,最好的態度就是好好告別。

人這一生早晚會遭遇告別,告別讓我們成長,學會告別讓我們成熟。

每一段告別的背後都有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別,構成了人間百態。

——摘自《朗讀者》第七期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告別青春的滋味

餘生皆假期,唯獨沒有你。

6月和7月,是屬於莘莘學子的離別季節。

無論是散夥飯裡的東倒西歪、視頻照片裡的嘻嘻哈哈,還是留言簿上的一本正經,我們都知道。

這次離開,假期悠長,沒有盡頭。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天藍藍、日頭慢,我們以為畢業遙遙無期,卻不料,轉眼各奔東西。

聚是一把火,散是漫天星。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電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海報

電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的尾聲,林向宇追到了女神,管超不再是處男了,大鵬與baby重新相遇,謝遜也終於決定要忘了小鏡。

每個人都在成長,都不曾缺席這一場青春的告別。

蕭敬騰在《我的大學》裡唱:

我走了那麼長的路,慢慢來總能走到天涯。

心愛的姑娘不同路,祝福她目送她離開吧。

我們一起用熱血吶喊不願淪為塵埃

年輕難免一個一個被生活過肩摔

幸好我們一次一次爬起來不被打敗

歌裡,滿滿是告別校園之後,放馬南山、逐夢天涯的一腔熱血和一身勇氣。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與青春、與校園、與學生時代告別,滋味是怎樣的?網易雲音樂上,有一條熱評給出了答案:

畢業之後,上過的課、寫過的試卷、策劃過的畢業設計等等,這些都會忘記。

什麼是不會忘記的?

不會忘記的是,球場上流過的汗,操場上跑過的圈,宿舍裡開過的黑,分離時流過的淚,寢室裡放過的DJ,臥談會爭論的妹,小飯館買過的醉,食堂排過的隊,圖書館佔過的位。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這些,因為真實,所以難忘,可是我們卻再也回不去了。

往後,我們再也吃不到5元一份的青椒炒肉了;再也聽不到廣播電臺裡,羞澀的男孩對某個女生的表白了;再也進不了階梯教室,去感受白髮蒼蒼教授的風采了。

往後,人生沒有上課下課,沒有例題指引,沒有參考答案。

而每一次考試,都不再是在試卷上作答了。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告別親人的滋味

一場沒有回頭的目送,一封寫滿牽掛的家書

幾年前,有一則公益廣告。

一位母親做了一桌子菜,挨個給兒子、兒媳、兒孫們打電話。一個個電話撥出去,一聲聲“我忙,不回來了”回覆過來。

她笑著應答:“忙吧,都忙去吧,忙一點才好。”

說完放下電話,把一口未動、早已涼透的菜收拾好,然後坐下來,盯著嗡嗡作響的電視發呆。

那背影,落寞孤獨到,好似整個宇宙蒼穹只剩她一人。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而為人子女者的回應,是怎樣的?

李春波在《一封家書》裡,絮絮叨叨地話家常:

爸爸每天都上班嗎?管得不嚴,就不要去了,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也該歇歇了;

我買了一件毛衣給媽媽,別捨不得穿上吧,以前兒子不太聽話,現在懂事他長大了;

哥哥姐姐常回來嗎?替我問候他們吧。有什麼活兒就讓他們幹,自己孩子,有什麼客氣的。

“我”在廣州打拼,與家鄉的父母、兄姐妹弟相隔太遠,思念太濃,牽掛太盛,只好以信箋傳達心意,落筆之餘,每個人都一一問候到。

龍應臺說: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龍應臺《目送》

是的,父母與子女,今生緣分,無非是漸行漸遠,漸漸告別的過程。

而這滋味,是一方不能回頭,一方不停揮手的、毫無指望的目送。

我們有我們的朝九晚五,和跋山涉水;他們有他們的朝期暮盼,和千里眺望。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我們會說:“爸媽,我給你們錢花吧?”

他們會問:“你錢夠用嗎?不夠給你打點”。

可是,我們卻忘記了,如果旅行青蛙一直不回家,那它寄回來的明信片再漂亮又有何用?

父母想要的,是報平安的信息,以及一個明確的歸期。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告別愛人的滋味

人生已多風雨,往事不要再提

電影《山河故人》中說: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離的。

事實上,我們一路走來,有意無意地,都會探尋到“諸事難長情”的真理。

而愛情,也毫無倖免。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曾許諾“只要謝娜今天說結婚,我明天就娶她”的劉燁,後來還是牽著別人的手走進婚姻殿堂;

曾約定“如果到了40歲還是單身就在一起”的蘇有朋和林心如,後來還是各有歸宿;

曾自爆“真心真意愛朱茵一萬年”的周星馳,後來還是中途退場,成為路人。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2014年,李宗盛在臺北舉辦了返場演唱會。在對唱環節,他與前妻林憶蓮隔空對唱了一首經典的《當愛已成往事》。

當林憶蓮的影像伴著聲音呈現在舞臺一側的巨幅白紗上,李宗盛低著頭,靜靜地聽她唱完。

輪到他接唱時,這位大叔只吐出四個字“愛情它是……”,就哽咽落淚,無法繼續。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事隔經年,愛情早已成往事,那個女人,卻仍然能驚動這個男人所有的悲喜,令人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感慨。

世事紛擾,紅塵流變裡,既然愛已成往事,為什麼不能翻篇呢?

當然,如果終是無法釋然,把愛和恨深藏內心,對曾經的那個人,只關心,不打擾,不是更好嗎?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為何你不懂,只要有愛就有痛。

有一天你會知道,人生沒有我並不會不同。

這首歌把規勸唱得語重心長,良苦用心可見一斑。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我們都曾期許永世白頭、渴望一生相守。

但寒來暑往、人來人往裡,我們終究會漸漸明白,愛,不一定非得海枯石爛、至死方休。

愛情常態,也可以是你柴米油鹽宜室宜家,我西風瘦馬仗劍天涯,誰也沒能窮盡一生把誰牽掛。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告別一個愛過的人,是什麼感覺?

是我想把故事講完,你卻提前退場;是我說“保持聯絡,有空常聚”,你說“工作挺忙,下次再約”。

別後,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我縱有漫山語,你也難有沉相思。

就這樣吧,各有歸途,各自錦繡,已經很好了。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此生多寒涼,此身越重洋

人生,原本是一場不斷告別的旅行

年少時,聽到過這樣一首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僅聽開篇幾句便覺得,這詞作營造的氛圍,特別孤冷、特別美,霎時愛不釋手。

然後才知道,它叫《送別》,作詞者是李叔同,已經傳唱了一個多世紀。

而它背後的故事,更叫人唏噓不已。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李叔同

1897年,李叔同遷居上海躲避紛亂政局,同許幻園等人結為“天涯五友”。

有年冬天,大雪紛飛,家道中落的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道:“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

說完,揮淚而別。

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地裡站了好久。隨後,他返回屋內,含淚寫下了《送別》之詞。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這首歌,朴樹演繹時,前三次他紅了眼眶。

第四次,2017年12月,在《大事發聲》錄製現場,當音樂緩緩響起,他突然失控,甚至哽咽大哭。

在粉絲眼中,這是一個“少年”,他平和又灑脫,炙熱也炫酷,是不會被打敗的。

可是,他怎麼就哭了呢?

大概是,他懂得了這首歌,明白了人生就是不斷告別,遺憾我們都沒來得及好好告別。

我們一生中總是與很多人分別,逝去的親人,分手的戀人,遠去的朋友。

雖然沒有了聯繫,可我們從沒忘記過他們。

總會在不經意間想起那些曾經在一起的時光:親人的諄諄教誨,戀人的柔情似水,朋友無盡的拌嘴,這些都是我們失去後才最珍惜的。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離別多。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花兒落了,我們也都不再是孩子。

最後才欣然發覺,長大不過是一場慢性告別,滋味甘苦酸甜。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我只慶幸在短暫的光陰中,謝謝你來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