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高產栽培技術方案,及其常見田間管理

馬蹄,學名荸薺,沙草科荸薺屬,又稱水慄。

馬蹄適宜無霜期生長,全生長期刊10~240天。馬蹄的栽植時期較機動,在長江流域自4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以播種育苗,但以早栽為宜,使植株能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期間發生分櫱和分株,入秋以後結薺。

一般小滿至芒種栽植的稱“早水馬蹄”,立冬前後採收;小暑到大暑栽植的稱“伏水馬蹄”,冬至前後採收;立秋前後栽植的稱“晚水馬蹄”,採收期可延至翌年清明。

華南地區無霜期長,可以適當遲栽,但最遲應在處暑栽植。馬蹄不宜連作,連作則球莖不易膨大,病害較多,產量低。一般需實行2~3年的輪作。品種選擇,生產者可根據用途和栽培目的選擇適合的品種栽培。

馬蹄高產栽培技術方案,及其常見田間管理

馬蹄

選地與整地

最好選擇在日照充足、表土疏鬆、底土比較堅實,耕層20cm左右,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水體潔淨的水田種植。定植前要將田塊深耕15cm左右,然後施入基肥,施肥的參照標準建議是每畝施入生物有機肥120-200Kg+硅肥20Kg+控釋肥40Kg,最後整細耙爛,使田土成為泥糊狀。

馬蹄定植

馬蹄高產栽培技術方案,及其常見田間管理

馬蹄定植

馬蹄定植的時間可以安排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定植前小心將秧苗挖出,洗去泥土就可以定植了。馬蹄定植的株行距以30×50cm左右為最好,每穴栽1株,每畝栽植2500-3000株。栽植馬蹄應該深淺適宜,以入土深5-7cm為適宜。

大田管理

1、幼苗期:從活棵後到抽生分櫱、分株前這一段時期稱為幼苗期。馬蹄是水生作物,幼苗期應該保持淺水層3-5cm。馬蹄栽植後10-15天開始發棵,當馬蹄秧老葉枯死的時候,結合拔草將莖稈發黃、種薺腐爛的種秧和雜草枯葉踏入田間,這樣有利於種薺生長新根。這個時候可以追施一次活性硅鈣鎂,一般每畝施20-25Kg,以促進馬蹄提早分櫱分株,並且使用“農樂道”套餐或“田園三寶”噴霧防治馬蹄稈枯病、莖腐病和菌核病,蟲害建議使用“福普”套餐防治。

2、營養期:在分櫱期馬蹄行間實行耘田除草2-3次,結合除草進行第2次追肥,每畝追施黃腐酸(16-16-16)20Kg以促進結薺。從秋分到寒露在球莖旺盛生長時期應該加深水層,使水層保持在6-9cm的範圍內為好,這是開始追施馬蹄壯球莖肥,建議每畝追施黃腐酸(16-16-16)40Kg,每隔10-15天施用一次,連續施用2-3次。這一時期常會發生荸薺稈枯病和荸薺白禾螟,針對荸薺稈枯病可以每畝用“妙燦”套餐噴霧防治,白禾螟的防治方法是用“福普”套餐進行噴霧防治。

3、成熟期:馬蹄在球莖成熟期也就是在收穫前20天左右應當停止灌水,使葉片轉黃,逐漸乾枯,準備採收。這一時期沒有其他管理,只要防止牲畜危害就可以了。

採收

馬蹄高產栽培技術方案,及其常見田間管理

馬蹄採收

1、採收時間:馬蹄採收期可從霜降開始到第2年春分為止。早期採收的球莖,肉嫩味淡皮薄,不耐貯藏。冬至到小寒,球莖皮色轉為紅褐色,味最甜,為含糖量最高期,此時採收最適宜。以後球莖含糖量逐漸減少,表皮增厚,皮色加深,變為黑褐色,表皮之下又產生一層黃衣,品質變差,所以商品用球莖宜在越冬前採收。

2、採收方法:一般在採收前一天割掉倒伏的馬蹄稈,因球莖主要集中在9-20cm的土層中,先扒掉上層8-9cm泥土,然後將下層土扒出,用手仔細捏出球莖。、

馬蹄高產栽培技術方案,及其常見田間管理

馬蹄

小結

馬蹄後期不宜多施氮肥而是重磷鉀肥,防止氮肥過多,引起徒長並且易倒伏,要合理澆水、施肥、除草、防病蟲害,噴施針對性藥物加新高脂膜,大大提高農藥和養肥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陽暴曬蒸發,能調節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馬蹄高產栽培技術方案,及其常見田間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