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管理:核桃腐爛病的發生規律與防治要點

據果業通消息 核桃腐爛病又稱核桃爛皮病、核桃黑水病,在陝西山陽核桃產區發生較為普遍,受害株率20%~30%,個別園地高達50%。

1.病害症狀

核桃腐爛病主要危害核桃樹枝幹樹皮,受害表現因樹齡和感病部位不同而有差異。在同一株樹上的發病部位以枝幹陽面、樹幹分杈處、剪鋸口和其他傷口處較多;在同一果園中,掛果樹比不掛果樹發病多,弱樹比旺樹發病多,早實品種比晚實品種發病重。

1)枝條上的腐爛病主要發生在營養枝、徒長枝及2~3年生大側枝上,表現症狀有兩種,一種是枝條失綠—皮層與木質部剝離—枝條幹枯,病部產生黑色小點;另一種是從剪口處侵染,病斑沿梢部向下蔓延,或向另一分枝蔓延,環繞一週形成枯梢。

2)幼樹主幹和側枝上的病斑初期近梭形,暗灰色、水漬狀、微腫起,用手指按壓流出泡沫狀液體,病皮變褐色,有酒糟味。後期病皮失水下陷,病斑上散生許多小黑點(分生孢子器)。空氣潮溼時,小黑點上湧出橘紅色膠質絲狀物(分生孢子角)。病斑沿樹幹縱橫方向發展,後期皮層縱向開裂,流出大量黑水。

3)老齡樹主幹上的病斑,初期一般在韌皮部下方隱藏發展,不易發現,刮開皮層可見許多病斑呈小島狀相互串聯,周圍聚集大量白色菌絲。發現由皮層向外溢出黑色黏稠物時,病斑已經發展較大,甚至長達20cm以上。後期沿樹皮裂縫流出黏稠的黑水糊在樹幹上,幹後發亮,似刷了一層黑漆。

4)遭受凍害的枝條易發生腐爛病,表現為枝條失綠,皮層與木質部剝離,皮下密生許多黑色小粒點,整個枝條幹枯。

5)有修剪傷口的枝條發生腐爛病時,多從剪口開始感染,有明顯的褐色病斑,沿枝梢向下蔓延,繞幹一周後引起枝條枯死。

2.發生規律

核桃樹腐爛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等在病部越冬,第2年春季樹液流動時,病菌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病原菌可從日灼傷、機械傷、修剪口和嫁接口等傷口處侵入樹體。春秋季發病最多,4—5月為主要發病期。生長季可以發生多次侵染,直至越冬前。

核桃腐爛病菌是典型的潛伏侵染病菌,管理粗放、土壤瘠薄、排水不良、肥水不足、鹽鹼地塊,或遭受凍害、乾旱失水均可造成樹勢衰弱,導致病害發生。結果盛期的成年樹易發病;

3.發病條件

1)氣候。冬季低溫凍害、春季持續低溫、降雪,核桃幼芽嫩梢遭受凍害,枝幹凍傷加重,可為核桃樹腐爛病菌的侵染提供便利條件。

2)傷口。各種傷口均有利核桃腐爛病菌侵染繁殖,以修剪傷、機械傷侵染率最高。

3)樹齡。成齡樹結果盛期易發病,中齡樹重於老、幼樹。徒長枝、營養枝多的,發病率高。

4)立地。立地條件好的不易發病。

4.防治要點

1)加強樹體管理。增強樹勢是防治核桃腐爛病的基本措施。主要包括:合理整形修剪,科學疏果定果,冬夏樹幹塗白,消毒保護病斑,加強土肥管理,及時中耕除草,採後恢復樹勢,冬前徹底清園等。

2)化學藥劑防治。發病前或發病初期樹冠噴施50%多菌靈8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每7天噴1次,連噴3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