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的誕生

一本书的诞生

一本書的誕生

本文共計 5015字 | 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書籍,是人類文明中最重要的知識載體。從甲骨文到青銅器,從石刻到竹簡,從絲絹到紙張,幾千年來知識的載體一直在不斷變化。

一本书的诞生
一本书的诞生一本书的诞生

15世紀,古登堡改良了活字印刷技術,這一劃時代的技術變革,使紙質圖書第一次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幾百年後的今天,圖書已成為每個人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

一本书的诞生

約翰內斯·古登堡

1397年出生於德國美因茨,1468年2月3日逝世於美因茨,是西方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他的發明導致了一次媒介革命,迅速地推動了西方科學和社會的發展,是與東方的畢昇相比肩的歷史巨人。

一本紙書,看似平常,但它的出版卻涉及諸多複雜的流程和工序,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

而圖書發行,一般由出版社的發行部來完成,發行工作通常也需從選題策劃階段就開始介入,包括選題前期的市場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圖書營銷方案制定和實施。圖書出版後面向各銷售渠道的鋪貨和宣傳以及圖書賬款結算等諸多工作。發行部是連接市場和出版社的重要環節,是出版社把握圖書市場走向,獲取一手信息的重要媒介。

今天我們要重點說的是,圖書的

印刷製作

圖書印製通常也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印前——印中——印後,下面我們詳細來說。

印前

指印刷前的工作。主要包含圖書裝幀設計、調色、印刷工藝分析、打樣等。

裝幀設計:

現在進行圖書整體設計已經不像以前那樣是個“全手工過程”,而是直接在計算機上進行設計,通常用到的軟件是Adobe公司的一系列平面設計軟件,如InDesign、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等,當然也有些劍走偏鋒的高手用PowerPoint來做設計。

一本书的诞生一本书的诞生
一本书的诞生

說句題外話,就藝術設計而言,工具不是最重要的,設計的好壞主要還是靠設計師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達能力。

這裡列出了一些設計中需要特別注意的細節:

開本:是指一張全張紙能開出多少個小張。如16K就是一張全張紙能切16個小張,32K就是一張全張紙能切32個小。開數越大,尺寸越大,開數越小,尺寸越小。常用開本為8K,16K,32K,12K,24K。異形開本通常意味著丟紙,或增加印刷成本。

一本书的诞生一本书的诞生
一本书的诞生

出血:簡單說就是給印刷留修口,一般加角線來確定出血位置,指在印刷品裁切前超出成品的部分,以方便裁切後不會留有白邊。圖書一般留3毫米。大的包裝類產品如手袋、紙箱等可根據情況適當放大修口,如5-8毫米均可。

一本书的诞生

咬口:是印品的前端,又叫牙口,指在印刷走紙過程中印刷機進紙機械叼紙所佔用的白邊部分,也就是印刷機叼紙時的位置,對開機一般是8-11毫米,這個部分不可能印上文字和圖案。所以實際印刷面積必須扣除咬口部分。

一本书的诞生

設計好的電子文件,一般要按要求打包成標準文件,隨後就可以直接給印刷廠進行打樣或者拼版、製版了。

調色:

對於圖片比較多的圖書,如畫冊等,設計完成後還需對圖片進行調色等操作,調色的目的主要是保證圖片印刷到紙張上後能有較好的色彩還原,這裡要考慮到不同的紙張對於油墨的反應是不同的。

工藝分析:

這裡主要指在設計的整個過程中就要考慮到需要用什麼材質的紙張以及是否需要運用到特殊的加工工藝,很多時候,為了呈現出良好的最終效果,這些因素都是必須要考慮的。

一本书的诞生

HP indigo數碼印刷機

打樣:

印中

主要指印刷中期的工作,這部分工作主要包括拼版、菲林輸出(現在已很少使用)、曬版(現在已很少使用)、CTP製版、上機印刷等環節。

拼版:

是為了後期摺頁和裁切的方便,把多個頁面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塊印版上的操作,印刷廠現在多是通過電腦軟件進行拼版。

菲林輸出:

這個技術現在已基本不用,但還是有必要介紹一下。菲林,就是傳統攝影用的感光片和膠捲,電影用軟片,是舊時對film的翻譯,現一般是指膠捲,也可以指印刷製版中的底片

一本书的诞生
一本书的诞生

菲林膠片

菲林輸出是一個類似於照相的曝光過程,它先把圖文經過RIP處理成的點陣圖象(即由網點組成圖文),再將其轉化為支配激光的信號,利用激光相對菲林片的縱向和橫向移動,將激光點(即網點)打(射)到菲林片相應的位置上,使菲林片相應部位曝光,再通過顯影機的顯定影過程,把未曝光部分沖洗掉,就在菲林片上形成了點陣圖象。

曬版:

曬版是配合菲林膠片的技術,現在也基本淘汰了。曬版即曝光,跟洗照片很像,是將載有圖文的菲林膠片、硫酸紙和其他有較高透明度的載體上的圖文,通過曝光將圖文影印到塗有感光物的印刷用PS版(Presensitized Plate ,預塗感光版)上的工作。

一本书的诞生一本书的诞生

PS版

在PS版表面塗上一層感光膜後烘乾,將有圖像的膠片覆蓋在上面,通過強光照射膠片,膠片上的圖像被曝光影印到版材上的感光膜上,這個曝光影印的過程俗稱曬版。一般通過曬版機完成。

CTP製版:

一本书的诞生

CTP製版機

上機印刷:

把製作好的印版安裝上印刷機,就可以開始印刷了,印刷機的簡易原理如下圖:

一本书的诞生

一般印刷廠都有兩種印刷機,單色印刷機和四色印刷機,單色印刷機一般用於印單色內文的圖書,四色印刷機一般用於印彩色的圖書。

說到這個四色印刷,這裡有必要補充一些色彩的知識,在國際標準體系中,有一種是專門用於印刷的色彩模式叫CMYK模式,CMYK模式是就是四個顏色英文首字母的縮寫,即C:Cyan = 青色;M:Magenta = 品紅色;Y:Y

ellow = 黃色;K:Key Plate(blacK) = 定位套版色(黑色)。

它和手機、電視等電子設備上用的RGB模式相比有一個很大的不同:RGB模式是一種發光的色彩模式,想象一個熟悉的場景,你在一間黑暗的房間內仍然可以看見手機屏幕上的內容,但是要讓你看見一本書上的內容就不可能了。

一本书的诞生

CMYK是一種依靠反光的色彩模式,我們是怎樣閱讀書上的內容呢?是由陽光或燈光照射到書上,再反射到我們的眼中,才看到內容。它需要有外界光源,所以,如果你是在黑暗房間內是無法閱讀圖書的。

只要是在發光屏幕上顯示的圖像,就是通過RGB模式表現的。只要是在印刷品上看到的圖像,就是通過CMYK模式表現的。比如圖書、期刊、雜誌、報紙、宣傳畫等,都是印刷出來的,那麼就是CMYK模式的了。

一本书的诞生

常見四色膠印機

好了,知道了色彩的原理,我們再回到印刷機,看看印刷機是怎麼把彩色印出來的, 這裡要注意的是,由於印版每次只能印一種顏色,所以,如果要進行彩色印刷,相同內容的版面就必須製作青、品紅、黃、黑4塊印版,調整好印刷的色彩順序,依次套印,就能得到彩色的印刷效果了。下面是一臺四色印刷機分色套印的過程(為了便於理解,我們簡化了很多細節)。

一本书的诞生一本书的诞生

有時候出版物還會遇到需要印刷特種顏色,一般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會選擇專色印刷。

專色印刷是指採用青、品紅、黃、黑四色墨以外的其他色油墨來複制原稿顏色的印刷工藝。包裝類印刷中經常採用專色印刷工藝印刷大面積底色。

一本书的诞生

利用專色印刷的封面

專色油墨是指一種預先混合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熒光黃色、珍珠藍色、金屬金銀色油墨等,它不是靠CMYK四色混合出來的。

一本书的诞生

常常可以見到採用4+1色印刷的畫冊,如CMYK四色加印專色金,或專色銀等,專色印刷的效果是四色無法混合出來的,其色域要超出4色混合的色域,4+1色印刷可以使印刷品更加具有檔次,當然也使印刷成本增加。

關於印刷的清晰程度,需要了解一下網點(調幅網)和調頻網的概念。

網點是構成印刷圖像的基礎,是表現連續調圖像層次與顏色變化的基本單元,它起著傳遞版面階調的作用。100%網點就是實底。網點線數是指每英寸的距離內最多有多少網點數。網點線數越高,圖像越清晰。但在實際印刷中,一定要考慮紙張的平整度、吸墨性等因素,如表面粗糙的紙如使用150線或以上的網線來印刷,反而出現糊版,導致圖片質量嚴重下降。常用網點線數有133線、150線、175線、200線等。

133-150線: 普通膠版紙和蒙肯紙四色印刷一般都採用此精度,普通紙張線數太高會糊版。

175-200線:精美畫冊一般都採用此精度。常用於銅版紙或塗布得比較好的特種紙印刷。

一本书的诞生一本书的诞生

網點的疏密

調頻加網技術是一種嶄新的加網技術,具有很多優點,適合用於特別精細印刷品,如高檔次的攝影類藝術類畫冊和需要特別高解析度的產品圖冊。調頻加網技術正受到印刷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調屏網點的網點大小是固定的,當輸出設備的分辨率為2400dpi時,最小網點的直徑約為10.5微米(即1/2400inch),它通過控制網點的密集程度來表現階調。因為調屏網的網點極小,印刷出的圖片極為精細,肉眼已不可能分辯出網點,類似視網膜屏的顯示。特別適合印製高保真高精度畫冊。

傳統的加網方法稱為調幅網(AM Screening,以點的大小來表現圖像的層次,點間距固定,點大小改變),調頻網點(FM Screening,以點的疏密而不是點的大小來表現圖像的層次)。

調頻網也有缺點,中間調的網點密度極高,網點擴大率難控制;需要高精細印刷設備和苛刻性的印刷條件,對紙張的平滑度要求也極高,否則容易造成糊版而顯得色彩不通透。

一本书的诞生

傳統調幅網點靠網點大小的變化來實現過渡,調頻網點網點大小基本一樣大,隨機分佈,靠網點的疏密來實現層次的過渡

一本书的诞生

左邊為200線印刷,右邊為調頻網印刷,調頻網能給人纖毫畢現的感覺,再放大後見下圖

一本书的诞生
一本书的诞生

再放大後左邊的印刷網點依稀可見,右邊調頻網放大若干倍後依然看不到網點,幾乎是連續調圖案,不過中間調的網點密度極高,網點擴大率難控制,易造成色彩不通透的感覺。

印後

一般指圖書的後期加工,通常也是由印刷廠來完成,包括:圖書內頁的摺頁、特殊工藝(刀板、燙金、覆膜、UV),裝訂等。

圖書內頁摺頁:

如圖,印刷好的紙張需根據一定的順序進行摺頁,每張紙摺好後就稱作一個書帖,一本書由多個書帖組成。

一本书的诞生

書籍的裝訂大都先把一張印有數頁的印章摺疊成一個書帖,然後書帖疊合裝訂。每個書帖的頁數大多以4為基數。

特殊工藝: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特殊工藝。

覆膜:是指以透明塑料薄膜通過熱壓覆貼到印刷品表面,起保護及增加光澤的作用。一般有光膜和啞光膜,廣泛用於書刊、畫冊的封面。現在高檔次的包裝常使用觸感膜,可以帶來細膩的手感,但材料需要進口,價格也比較貴,可用於高檔圖書的設計。

一本书的诞生一本书的诞生

UV:印刷界泛指的UV是印品效果工藝,就是在一張印刷品上,在你想要的圖案範圍上面再印上一層比較厚的光油 ,一般通過絲網印刷方式(有亮光、啞光、鑲嵌晶體、金蔥粉等),起到一定的裝飾效果。增加產品局部的亮度與藝術效果。

一本书的诞生一本书的诞生

UV工藝

刀版:也就是模切版。常用於紙盒包裝品製作,也可用於圖書封面的模切、漏空等設計。

一本书的诞生

模切板

一本书的诞生
一本书的诞生

模切工藝

一本书的诞生
一本书的诞生

壓凹凸工藝

燙金、銀、電化鋁工藝,線條精度要求高的必須採用電腦雕刻銅版來實現。

一本书的诞生
一本书的诞生

燙銀工藝

一本书的诞生

高精度銅製燙金版

裝訂:

圖書裝訂形式一般分為平裝和精裝。兩者的區別是精裝需要使用專用硬紙板,並做書槽,把封面裱在紙板上來裝訂,造價較高,適用於字典類、工具書、高檔畫冊等。

一本书的诞生一本书的诞生

大部分圖書使用平裝的方式,平裝圖書又可分為以下幾種裝訂形式:

騎馬訂:最為簡潔、常用的裝訂方式,適用於較薄的、一般書脊小於3毫米,P數較少的冊頁裝訂。P數必須為四的倍數。常用於公司宣傳冊頁,說明書等等。部分不需要書脊的圖書也有采用。

無線膠裝:屬於平裝,用於一般書籍的裝訂。所有頁面加起來厚度超過3毫米的一般需採用平裝。銑過背後用熱融膠做聯接材料,把內頁和封面用膠粘在一起。這個裝訂方式成本較低,主要用於一般圖冊,非正式出版物、刊物等。無線膠裝一般不能把書頁翻到靠訂口的位置,所以在排版時需要把訂口處多空開一些,文字等不能太靠近訂口,不建議做圖片跨頁。另外膠訂如果膠不結實易造成內頁的脫落。

鎖線膠裝:這也是經常使用的圖書裝訂形式。使用鎖線機對內頁進行摺頁後把頁面按2的倍數用線穿在一起,然後採用書脊滾膠和封面裝訂在一起。這個裝訂形式較為牢固,圖書平整而結實。成本比無線膠裝高,常見於大部分圖書、畫冊。鎖線後訂口可以完全翻開,對於一些跨版面的圖也不影響閱讀。

鎖線祼背裝:現在不少書籍採用了裸背裝訂方式,這種圖書裝訂工藝,好處在於可以讓書完全攤平,不再有普通膠裝圖書訂口中間約6mm的翻不開的夾縫,呈現最舒適的平坦狀態。

一本书的诞生

書脊具有鎖線後自然的比較原生態的觀感,常用於藝術類圖書的設計。缺點是書脊上不能印刷封面文字。這種裝訂方式比一般圖書更加具有個性,越來越受到設計師的青睞。

成品書裝訂完畢後,為更好的保護成品圖書還可進行塑封,最後用包裝紙將圖書打包、送樣書到出版社進行成品質量檢查,檢查沒有問題後批量送入出版社倉庫準備投入市場進行銷售。

到這裡,一本書從裝幀設計到最後裝訂入庫的整個過程就完成了。

策劃 馬濱

內容整理 楊曉東 益琿

校對 李爽

排版 益琿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