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学校开学,新生报到带“粪票”签到为证

1971年秋季,我们从太原五一路小学校毕业后,直接被一锅端到了太原六中上初中。放假期间,新学校通过课外学习小组通知到了每位同学,为了支援“农业学大寨”运动,新生需在假期内捡拾畜粪25箩筐,开学报到时以学校签收的“粪票”为证。

1971年学校开学,新生报到带“粪票”签到为证

那年,我到外地探望父母。接到了假期安排的“课外作业”通知后,只好提前二十多天赶回来。回家后,我赶紧找了一个同学,两人抬着家里倒灰渣的箩筐,带上笤帚、铁锹,沿着学校附近的大街小巷捡拾进城畜力车的粪便。开始,我们一闻到畜粪的味道就直捂鼻子,可一想到要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新的环境,要给新的老师留下好印象,也就顾不得脏臭了。我俩将捡拾回来的畜粪抬到学校的一个角落里,新校的老师为我们开具了收据,填上姓名、数量。我接过来时,只觉得这是上新校的“特别通行证”,每张都有分量。

1971年学校开学,新生报到带“粪票”签到为证

由于大家都急赶着要完成任务,一时间学校周围街巷的畜粪还不好捡拾呢。我们就到马车进城的必经之路——迎泽大桥(当时称洋灰桥)等待,或一步不落地跟在马车后边;如果看见有三匹马驾辕的车,我们就干脆坐上马车,和赶马车的边走边聊边拾粪,倒也十分惬意。有时,我也骑着自行车,车座后面绑着粪筐,一遇到畜粪,马上跳下自行车像捡到宝贝疙瘩似的拾到筐里。

1971年学校开学,新生报到带“粪票”签到为证

几天后,也许是闻惯了畜粪气味,感觉不到臭了,也不怕畜粪脏了衣服,一见牲畜就想拾粪。一次拾粪的时候,我看到马路边的一棵树上拴着匹毛驴,驴屁股后边一摊驴粪,我过去就拾,谁知驴一尥蹶子踢在了我胯上,差点踢坏我,疼了好几天,我也没敢跟家里人说。以前光听人说驴脾气,我这才知道了啥叫“驴脾气”。

1971年学校开学,新生报到带“粪票”签到为证

临开学前,我终于完成了任务。报到时,我拿着入学通知书和两元学杂费,把那25张叠得齐整整的粪票摞在了最上边,但我发现好几位同学的粪票比我的厚,这让我感到有些不自在。后来,畜粪全部拉到了学校的学农基地,听老师说这些畜粪是为第二年的春耕做准备的,而且瓜果地里最需要的就是畜粪,省下了不少买化肥的钱。

1971年学校开学,新生报到带“粪票”签到为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