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血常規的各項指標和意義

導 語

血常規隱藏著很多意義。

無論是健康體檢,還是生病住院,血常規是幾乎所有疾病都需要檢查的常規項目。但是一張小小的化驗單,卻包含著很多指標。這些指標的變化可以提醒我們患者的身體出現了何種狀況。那麼,如果血常規出現了異常,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超全!血常規的各項指標和意義

1

感染

大部分的感染多見於流感、肺炎等,在血常規中常見異常指標是:白細胞、中性粒細胞以及淋巴細胞的變化。

a.白細胞的變化:增多,常見於炎性感染等;減少,常見於流感、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放射線或藥物等所致。

b.中性粒細胞的變化:增多常見於急性感染、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等;減少常見於某些感染(傷寒、病毒)、某些理化因素損害以及某些免疫性疾病等。

c.淋巴細胞的變化:增多常見於某些急性傳染病(風疹等)、某些慢性感染(結核等)、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等;減少常見於放射病及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當血常規中白細胞異常增多數倍或者特別低時,請立即找血液科醫生排除血液系統的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

2

過敏

春暖花開的季節裡,過敏是特別常見的疾病。在血常規中過敏所需關注的指標是:嗜酸性粒細胞。

如果嗜酸性粒細胞高於正常範圍,且有皮膚瘙癢、噴嚏不斷等過敏症狀,就要首先考慮過敏性疾病。

當然,不是隻有過敏可使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其它不常見的疾病,如:寄生蟲病、急性傳染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等都可見嗜酸性粒細胞異常。

超全!血常規的各項指標和意義

3

貧血

如果一個患者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症狀,醫生首先懷疑的就是:是否貧血。貧血在血常規中最常見的異常指標是:血紅蛋白。

一般以血紅蛋白量低於正常參考值下限的95%,作為貧血的診斷標準。最常見的就是缺鐵性貧血,它是由三個原因導致的:攝入不足、吸收障礙、丟失過多。

下面講述一下兒童貧血,其比較常見的原因就是飲食不當引發的貧血,為了預防此類原因引發的貧血,家長可以做到:

a.孩子該添加輔食時就要及時添加,不要覺得奶水夠吃的就不添加了,這樣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性的貧血;

b.從小給孩子養成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

c.健康飲食 少食薯條、飲料等。

貧血性疾病有: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紅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等。

4

流鼻血

若出現此症狀,在血常規的檢查中我們最要關注的是:血小板。

血小板減少性疾病有: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

5

運動

超全!血常規的各項指標和意義

運動量過度時也會造成白細胞數目一過性的偏高,有些朋友在過度運動後去做了檢查,如果還沒有其他任何不適,平時也很健康,對於這種原因引起的血常規異常,大可不必過於擔心。

當然,除了以上常見的引起血常規異常的情況外,還有很多其他情況會引起血常規的異常。

血液在人體全身循環,它儲存了很多的人體健康信息。無論疾病是大是小,無論是一些疾病原因還是非疾病原因,都可能導致血常規的變化,指標變化的範圍及數量也各有不同,尤其一些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血常規中的很多指標都會出現異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