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跨区域合作,粤桂黔三地探路乡村振兴新模式

深化跨区域合作,粤桂黔三地探路乡村振兴新模式

深化跨区域合作,粤桂黔三地探路乡村振兴新模式
深化跨区域合作,粤桂黔三地探路乡村振兴新模式

7月5日至6日,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暨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在佛山市南海区召开。6日上午,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与出席会议的各方代表一同参观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民间投资与文旅展。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费志荣、贵州省副省长魏国楠出席会议并致辞。

深化跨区域合作,粤桂黔三地探路乡村振兴新模式

近年来,泛珠相关省(区)通过每年坚持召开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等主题活动,有力地推动高铁经济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本次会议以“携手合作推动乡村振兴”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凝聚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各地政府发展共识,以高铁经济带为纽带,携手推动乡村振兴,为全国跨省(区)合作推动乡村振兴探索更多有益的经验。

会上,广州、佛山、肇庆、云浮、南宁、柳州、桂林、梧州、贵港、贺州、贵阳、黔东南、黔南等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13个市(州)签署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乡村振兴共同行动倡议》,并签订了一批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项目,项目内容涵盖精准扶贫、农业合作、培训就业、环保合作、基础建设、智能制造、旅游服务等方面。此次大会还安排了高铁助推乡村振兴研讨会、粤桂黔名优农产品食品展示博览会和行业对接等多场活动。

佛山市领导鲁毅、朱伟、黄志豪、蔡家华,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和相关省市的有关同志等参加会议。

18个项目现场签约

昨日,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粤桂黔三省(区)、贵广、南广高铁沿线13市(州)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各方的代表与会,18个项目举行现场签约仪式。

深化跨区域合作,粤桂黔三地探路乡村振兴新模式

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南海举行,现场同时举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民间投资成果展。

日渐完善的高铁网络背后,是一条条城乡共同发展之路,高铁经济带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自2014年12月粤桂黔三省(区)共同谋划推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以来,沿线城市搭建起以高铁为依托的新型跨区域合作模式,区域合作从城市向乡村纵深推进。

从粤桂黔到泛珠三角,本次活动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跨区域合作提升到了更高层次、更广范围。通过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的前期探索为泛珠高铁经济带的乡村振兴探路,一股磅礴的新动力,在泛珠高铁经济带上激荡。

纵深推进跨区域合作促要素流动

千里粤桂黔,高铁一线牵。昨日举行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文旅展以贵广、南广高铁铁轨为主设计元素,沿路串联各城市高铁站。铁轨两侧以镜面布置,实景与倒影相互呼应,形态宛若水面,喻意泛珠区域各城市沿珠江水系、以高铁为纽带展开区域间友好合作。

以“携手合作,推动乡村振兴”为主题,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以下称“现场会”)高度聚焦跨区域合作,推动乡村振兴。现场签约的18个代表项目,分别来自高铁沿线13市(州)和泛珠三角区域城市,项目涵盖精准扶贫、基础建设、农业合作、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粤桂黔三省(区)对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从政府主导到民间主动,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合作局面。

2014年12月,粤桂黔三省(区)共同谋划推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2017年9月,泛珠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倡导共建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由此迎来合作发展的新机遇。截至目前,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已达成合作项目160多个,投资总额达2500多亿元。

在全面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次现场会规模扩大到泛珠区域,合作内容进一步拓宽和细化。而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是粤桂黔三省(区)共同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加快促进三省(区)协同发展的实际举措。

三省(区)携手展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成效与经验也是现场会的重要内容,此举将促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要素流动、共商乡村振兴的区域协同发展,同时对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更高层次开放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创众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植食用菌为主的企业,公司经理张勇对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发展充满期待:“高铁经济带连接起贵州到珠三角乃至港澳的通途,未来会进一步促进贵州的农业发展,精准扶贫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平台构建县乡镇合作迎来黄金时代

作为粤桂黔与粤港澳大湾区连通的“黄金通道”,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建设已经先试先行,在区域合作助推乡村振兴方向作出探索。今年,粤桂黔合作孕育出新模式,县乡镇层面的合作项目成为主流,希望通过高铁经济带的带动,掀起沿线城市乡村振兴的新高潮,并进一步把动能辐射到整个泛珠三角区域。

事实上,粤桂黔三省(区)民间投资和乡村振兴已经涌现出一批典型成果,总结出跨区域合作推动乡村发展的新模式。在昨日的活动开场前,嘉宾们就已经通过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民间投资成果展,了解到高铁沿线合作的众多鲜活案例。

“南宁上林县澄泰乡大坡村的苏达谋,曾在广东打拼多年。在他参加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第一期培训班后,选择回乡创业,养‘山水牛’、养淡水龙虾,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并将第一笔收益20万元发放给签约的53户贫困户,带动6个贫困户脱贫。”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九江)培训基地负责人、广东春晖众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潘健章讲述了南海九江和南宁上林县以高值渔产业为切入点的“双培育”模式。潘健章认为,正是由于高铁开通打开要素流动的新通道,合作机制的建设让双方关系更加亲密,为“双培育”模式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的探索经验显示,民间投资在旅游、工业等各方面下沉到县乡镇层面,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最扎实的力量。朗誉正食品有限公司与黔南州平塘县的公司合作,将当地的洞藏泡糟酒、苗家女儿红等引入南海;六盘水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沿高铁沿线发展猕猴桃基地10万亩,建成生态食品加工和物流园,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高铁沿线很多区域成为受益者。以贵州省为例,泛珠区域在黔投资项目1843个,其中广东省在黔投资项目452个,合同投资额1703.5亿元,同比增长52.2%。贵州接待泛珠区域游客1.07亿人次,其中接待广东游客3572.29万人次,实现井喷式增长。

以粤桂黔合作的模式为参照,民间投资推动乡村振兴的模式将延展到整个泛珠区域。就在昨日的大会上,泛珠区域“粤桂黔川滇”花卉产业合作平台项目等一系列项目签约,为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深化跨区域合作,粤桂黔三地探路乡村振兴新模式

现场嘉宾参观粤桂黔特色产品展,图为瑶绣《平安吉祥》。

发挥优势粤桂黔合作效应向泛珠区域扩展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这条经济动脉,串起了13座沿线城市,推动了三省(区)贸易、文化、旅游、人才、金融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而随着合作效应逐步扩展到整个泛珠区域,越来越多的城市与乡村开始更大范围地享受到高铁经济带来的红利。

这样的红利,从昨日18个具有代表性的合作项目签约上可见一斑。18个项目除来自高铁沿线13市(州)外,还有与四川、云南、香港等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内容包括精准扶贫、农业合作、培训就业、环保合作、基础建设、智能制造、旅游服务等多个产业项目和平台、联盟。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的资本、技术、品牌与项目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区域优势、成本优势、市场空间的相互结合趋势明显,形成推动当地发展的新动能。

蒙娜丽莎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杨晓林透露,通过粤桂黔合作,企业在藤县投资13亿元首期建设一个占地1700多亩的生产基地,第二期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他希望此举能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向西南乃至东南亚的区域影响力奠定基础。

杨晓林所期待的正是15年前泛珠区域合作所描绘的愿景。这项起源于2003年的区域合作设想,连通了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九省(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历经十余年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正是基于此而衍生,并开花结果。

如今,依托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佛山正着重发挥其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龙头作用。而在更大范围内,粤桂黔也正携起手来,抢抓“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平台,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依托高铁运输通道,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和特色,共同推进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建设,全面提升自身发展质量,增强区域整体辐射能力。

高铁经济带视野下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何走?

嘉宾建议:打好“特色牌” 推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

迈入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成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的新使命。昨日,“高铁经济带视野下的乡村振兴之路研讨会”在佛山市南海区举办,高铁沿线13市(州)的政府部门、企业代表展开“头脑风暴”,共同探索以高铁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对于广大农民而言,幸福感的直观体现莫过于腰包鼓起来。因此,打好脱贫攻坚战也就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昨日,不少沿线城市代表先后抛出脱贫致富的探索成果。

坐拥大量硒资源的贵港市着力发展富硒农业,仅广西贵港市和顺食品公司就带动了42户贫困户就业和发展富硒米生产,带动户均年纯收入增2万元以上。

深化跨区域合作,粤桂黔三地探路乡村振兴新模式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也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位于两广交界的粤桂合作温氏现代农牧养殖项目就是高铁经济带的“结晶”。梧州市农业委员会科员梁珊介绍,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以及粤桂特别合作试验区的指引下,项目充分享受了两地的优惠政策。接下来,该项目将打造全球最大的蛋鸡产业园,项目建成将带动当地农民200多人就业。

除了深挖潜能,不少地区还积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广西山水牛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远澄介绍,企业以肉牛养殖为基础,打造现代农业生态圈,并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87家合作社养牛,帮助3658户贫困户脱贫。

在分享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之余,参会嘉宾还为各地区借助高铁经济带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马红梅指出,各地区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打好“特色牌”,推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

针对以高铁带动精准扶贫的问题,碧桂园集团精准扶贫办公室主任李静提议做好“两点三方四库”,其中“两点”指推动粤桂黔的乡村振兴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紧密对接;“三方”即实现政府、企业和市场的互通;“四库”即建设数据库、智库、产业资源目录库和就业岗位库。

“我们召开研讨会就是为了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表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合作正在从城市向乡村深入,南海将顺应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发展的新趋势,以政府+市场两手抓的方式搭建大平台,成就广大群众和企业家的梦想,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深化跨区域合作,粤桂黔三地探路乡村振兴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