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报志愿要提前沟通,信息勤搜集整理

高考成绩是否过硬、志愿填报是否合理,是考生能否被心仪院校和专业录取的两大关键因素。家长还能从哪些方面助孩子一臂之力呢?陈晟老师建议,父母要尽早采取适当的沟通方式,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再结合其平时成绩、应试状态等因素,帮孩子合理筛选和规划志愿方向。

“早就听亲戚朋友说,高考志愿填报是个复杂工程,不提前做好准备,到时候准‘抓瞎’。”今天杨女士带着孩子早早来到陈晟老师办公室咨询高考报考的事情。了解了孩子对高考目标和志愿方向的想法。得知孩子日后想从事财经类工作后,一家人决定将志愿搜索的目标锁定在此类院校和专业上。

高考填志愿除了要选择与自己成绩匹配的学校外,选择专业也至关重要。进入大学后,更多的学习任务要凭自主学习来完成。如果学生就读的专业并非自己的选择,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很难被充分调动。

父母可通过官方媒体、学校官网等正规渠道了解孩子心仪院校的招考动态,与孩子建立起分工协作的模式,为孩子当好信息员。

对于高三生来说,志愿填报工作则要依靠自己和父母的力量。考虑到考生间存在个体差异的现实问题,父母要采取个性化定制的方式,跟孩子一起完成志愿填报。如果孩子至今没有相应的想法和准备,父母要及时提醒,但切忌越俎代庖。待考生给出相对明确的方向后,父母要担负起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结合孩子学习成绩等个性化因素,筛选出匹配度高的目标院校,为孩子最终顺利填报志愿打下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