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業「產學研」與文化創意的集聚效應

文化企業“產學研”與文化創意的集聚效應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全新的複合型知識型產業,也是一種在知識經濟背景下文化產業化的特殊產業,需要多個領域的參與互動。因此,只有“產學研”的積極互動,才有利於形成發展文化產業的集聚效應。

一、“產學研”的積極互動有利於形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合力

(一)高校研發對文化企業的促進

高校擔負著培養人才和科研的雙重任務,因此人才薈萃,是人才集聚的重要高地。師生教學相長,思維互蕩,激活創造力,具有激活創意與開發智力的雙重磁場效應與共生效應,對於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高校除了擔負政府各級縱向課題以外,還經常承擔一些企業委託的課題。從企業生產的角度來看,一般企業都需要大學的智力支持,而文化企業更需要大學的智力支持。高校一方面可以為文化企業提供文化創意,也可以直接為文化企業研發文化產品;另一方面,高校通過為文化企業提供文化創意或者研發專利,也可以獲得文化企業的資金支持,通過文化企業這一特殊的實踐和科研基地,高校的研發可以更好地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關注文化企業生產的同時,也使高校的教學與科研獲得了新的平臺。

高校支持文化企業主要有如下幾種方式:第一,直接完成文化企業委託的研究課題;第二,高校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專利轉讓給文化企業;第三,高校與文化企業聯合組建研發基地或研發中心,組建創新團隊聯合攻關,共同研究企業需要的課題或研發新產品。

(二)科研機構對文化企業的促進

文化產業本質上是文化與科技的結合。一般而言,文化企業自身的科研力量往往是有限的,因此,企業可以藉助科研機構的研發力量,為企業引入文化創意或研發成果。

目前,我國在文化產業的研究機構方面,2006年文化部在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雲南大學6所高校設置了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在其他高校設置了研究基地。文化部在命名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通知中指出: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務是:組織文化產業基礎理論和相關課題研究,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培養各類文化產業專門人才,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證;搞好政策諮詢與信息服務,為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加強與國內外文化產業理論研究團體和文化產業實體的聯繫與合作,不斷拓寬文化產業理論研究視野;承擔完成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交給的文化產業課題研究任務。實際上,在文化部的通知中,已經包含了“加強與國內外文化產業理論研究團體和文化產業實體的聯繫與合作”的內容,文化企業完全可以發揮這些科研機構的作用。此外,許多高校還建立了相應的文化產業研究機構,也都集聚了研究文化產業的很多專業力量。

科研機構對文化企業的支持方式與高校支持文化企業的方式大致相同。此外,文化企業、高校與科研機構三家也可以聯合研發,這樣更有利於形成研發創新的合力。

(三)文化企業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了創新目標、創新平臺和資金支持

文化企業對文化創意的需要是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科學研究和產品研發的重要動力,客觀上也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了創新平臺和資金支持。

文化企業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了創新目標。從高校和科研機構文化創意與文化產品研發的角度來看,毫無疑問,高校和科研機構都應該密切關注文化企業的市場需求以及企業對文化創意的渴望、對文化產品的研發等市場信息。高校和科研機構圍繞企業對創新的需要,決定科學研究的內容和形式,這樣可以為企業提供所需要的文化創意或研發產品,客觀上避免了閉門造車。

文化企業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受機制體制的影響,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經費大多比較匱乏,因此,文化企業通過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經費支持,有利於形成“產學研”的機制,促進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激發更多的文化創意,有利於文化產品的研發。

二、“產學研”文化創意集聚效應的內在機制

從文化創意對“產學研”的直接影響來看,文化創意是創意人才創新思維的創造性成果,能夠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的融合與協調發展。但文化創意本身不是孤立的,不是創意者躲進象牙之塔冥思苦想出來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產學研”為其提供創新點需求和特殊的創新情境。

(一)“產學研”以文化創意人才為動力支撐

探討文化產業“產學研”機制,必須認識到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即充分認識“產學研”是以文化創意人才為動力支撐的。在文化產業人隊伍中,不僅要有文化產業的管理者和製作者(生產者),更需要有文化創意者,文化創意人才對於發展文化產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根據我們對全國18所高校部分教師的問卷調查,在“您認為文化創意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的單項選擇中,認為“很重要”的佔 81.82%,認為“比較重要”的佔 18.18%,還有59.72%的教師認為“我國需要文化創意人才的數量”應該在1萬人以上,而網上問卷中有70.97 % 的人認為“我國需要文化創意人才的數量”應該在1萬人以上;在對部分人才學家的問卷中,有62.5%的人才學家認為“我國需要文化創意人才的數量”應該在1萬人以上;在對非文化產業本科生的問卷調查中,53.1% 的人認為文化產業目前最需要的人才類型是文化創意人才。由此可見,我們的文化產業非常需要數量較多的文化創意人才。根據我們課題組的研究和思考,我國文化產業實際上需要的文化創意人才決不僅僅是1萬人,而是更多的文化創意人才。

(二)“產學研”的核心是聚焦文化創意人才的智慧

“產學研”的核心是聚焦文化創意人才的智慧。從形成文化創意的內在規律來看,為了產生更多的文化創意,“產學研”三方可以考慮如下幾點:

第一,圍繞文化產業的需要,“產學研”三方合作創建文化產業創新團隊,加強文化產業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團隊的培養,尤其要發揮高校培養文化創意人才的主體作用。

第三,要發揮企業培養文化創意人才的實踐孵化作用。文化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的條件,酌情建立文化創意研發機構或文化創意培訓基地,鼓勵創意人員結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大膽批判,大膽設疑,大膽突破,大膽創新。同時,文化企業以企業的研發機構為依託,可以更好地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溝通與合作。

第四,積極鼓勵各類文化創意人才的奇思遐想。文化創意人才一般都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敢於突破常規,敢於創新,不循規蹈矩、墨守陳規。因此,“產學研”三方都要為文化創意人才創設良好而又寬鬆的社會環境和企業環境,為文化創意人才在思想上鬆綁,為文化創意人才創造力的噴發提供實現的土壤和舞臺,而不能按照企業管理的常規來判斷文化創意人才的價值和貢獻。

縱觀世界經濟的發展,一般企業的現代生產大多需要“產學研”的結合,而文化產業作為特殊的產業,更需要“產學研”的結合,其特殊性就在於充分要認識文化創意對於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要選準文化與產業的結合點與生長點,一方面要確保特定文化企業文化商品的文化屬性和審美特性,一方面要注重“產學研”機制的積極互動,在形成“產學研”發展合力的同時,實現“產學研”對文化創意的集聚效應,以文化創意人才為動力支撐,聚焦文化創意人才的智慧。

————————

金元浦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元浦說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目標在於速遞文化信息、傳播深度思考、彙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