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药为啥那么贵?国外药厂定价线,就是要你倾家荡产

2018上半年,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可以在质量与意义上超越《我不是药神

》。在这里我指的不是国内,而是全世界。

很多人评价《我不是药神》,都着重于其社会意义。但是在我看来,想有意义、有正能量,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能把正能量和意义揉进一步电影中,把电影拍得好看,让观众深有感触,这才是本事,才是难能可贵。

《我不是药神》药为啥那么贵?国外药厂定价线,就是要你倾家荡产

《我不是药神》宣传会

《我不是药神》的好就好在这里。这种片子很容易拍的滥情、做作、让人尴尬、难以接受。如果这样,再有意义又有何用呢?电影首先要拍得好看,只有让观众看得下去、能入戏,才能让大家体会到你想传达的思想和精神。

徐峥与宁浩的监制,通过《我不是药神》中主演徐峥、周一围、谭卓、王传君等人的付出和努力,终于创造出一部可以让中国电影人,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优秀作品。

《我不是药神》药为啥那么贵?国外药厂定价线,就是要你倾家荡产

王传君谭卓

影片中,徐峥把一个小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而王传君的吕受益、张宇的黄毛、谭卓的刘思慧,则从不同角度,为大家展示了重症患者的悲哀与挣扎。在为他们感叹流泪的同时,几乎每个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格列卫会卖到那么贵?难道真是研发成本高昂吗?

以我的看法,其实并非如此。《我不是药神》电影中的救命药格列卫,其研发公司瑞士诺华,是一家跨国性制药企业。多年来,在制药也排行榜中一直稳居三甲,且经常夺得桂冠。而这个成绩指的自然是销售额。

《我不是药神》药为啥那么贵?国外药厂定价线,就是要你倾家荡产

《我不是药神》

这些国外跨国制药公司,以什么标准定价?并不是研发成本、制造成本、盈利目标。而是以患者的承受能力为指标。像电影中格列卫这种药物有三种特点:第一,没有值得一提的竞争对手,这就让病患无从选择;第二,这是救命药。所以只要价钱你付得起,你就必须消费;第三,格列卫所针对的疾病,并不是常见病,所以做不到薄利多销。

《我不是药神》药为啥那么贵?国外药厂定价线,就是要你倾家荡产

《我不是药神》徐峥、宁浩

而在我看来,这类药物通常都是国外制药公司的最大摇钱树,在定价上自然也下足了功夫。他们的定价的标准和宗旨是什么呢?这个不是秘密,在国外诸多营销著作中早有披露:就是要把定价线定到你能接受的极限,让普通中产家庭刚好倾家荡产、卖房卖车、负债累累。

《我不是药神》药为啥那么贵?国外药厂定价线,就是要你倾家荡产

王传君、谭卓

如果超出了这个线,即便救命,大部分患者也无力承担,这不利于药厂的利益。而如果低于这个价格,就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对于生活水平低于普通线之下的民众,人民或不发达国家人们,即便倾其所有也治不起病,这些药厂也丝毫不会在乎。

就如《我不是药神》影片中,尽管高昂的药价,让印度这种国家几乎无人可以消费,但如果在欠发达国家卖得便宜,难免会出现代购情况,影响其在发达国家的销售。于是这些药厂,在欠发达国家的定价,也是以发达国家收入水平为指标。

《我不是药神》药为啥那么贵?国外药厂定价线,就是要你倾家荡产

《我不是药神》谭卓

在我看来,《我不是药神》电影有一句话很被大家推崇,就是那一句所谓“穷病”。其实这句话对也不对。社会富足、国家强大,确实可以为民众谋得更大的福利。但是在西方药厂的这种定价标准下,即便你可以富有十倍,到时候这种救命药的价格,也会相应提高十倍,要的就是你倾家荡产。他赚得盆满钵满

《我不是药神》药为啥那么贵?国外药厂定价线,就是要你倾家荡产

《我不是药神》徐峥、谭卓

至于研发成本,这个数字在网络上一直都是公开的。包括瑞士诺华公司在内的跨国药厂,研发成本通常是其总销售额的10%到20%。而有所常识的人都知道,制药这个东西,主要的成本就是在研发上,生产制造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显而易见,西方跨国制药厂,在这种救命药上所赚取的利润是极为惊人的。

《我不是药神》药为啥那么贵?国外药厂定价线,就是要你倾家荡产

徐峥

以我的观点,《我不是药神》电影中以诺华公司为代表的跨国制药集团,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都被人广为诟病,这一点也不冤。开发出一种新药,确实有利于病患,商人牟利也无可厚非。但是,你们真的需要赚得那么多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