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火鍋行業將會如何發展?這些問題不得不關注!

導讀: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火鍋自戰國時期就已出現,如今已發展成為國民第一大美食。火鍋經濟的蓬勃發展,在我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佈局。那麼,火鍋產業鏈到底涵蓋哪些方面?市場有多大?有哪些特點?

2018年火鍋行業將會如何發展?這些問題不得不關注!

火鍋產業鏈到底涵蓋哪些方面

火鍋產業鏈探析

1、上游原料生產基地

火鍋產業鏈的上游是火鍋配菜原料生產、加工、銷售基地,並提供現代化配送服務。常用原料包括肉製品、辣椒、香油等。大型火鍋連鎖企業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以保證食品安全、降低採購和配送成本,如小肥羊建立了養殖基地,陶然居建立了辣椒生產基地。

2、中游火鍋調味料與火鍋料製品

火鍋產業鏈的中游是火鍋調味料、火鍋料製品。火鍋調味料包括火鍋底料和蘸料,火鍋料製品以魚糜製品和速凍肉製品為主。火鍋底料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植物油或動物油、辣椒、各類香辛調味料及配料。火鍋連鎖品牌大多自主研發、生產火鍋底料,如海底撈、呷哺呷哺、德莊。

3、下游傳統火鍋門店與新興方便火鍋

火鍋產業鏈的下游是火鍋門店和方便火鍋。前者是傳統火鍋餐飲業,滿足消費者外出火鍋聚餐的需求;後者是新興方便火鍋,作為火鍋行業標準化的快消品,解決了傳統堂食火鍋無法外帶的消費需求。

火鍋產業相關行業規模

火鍋產業鏈衍生出了火鍋餐飲業、火鍋調味料、火鍋料製品、方便火鍋。四個行業規模如下:

1、火鍋餐飲業。火鍋是中式餐飲最佳賽道,2016年市場規模達3647億元,佔餐飲業總營業額的22%,據預測,2017-2020年行業年複合增速為10%。

2、火鍋調味品。藉助火鍋餐飲的高速發展,火鍋調味品行業增長穩健,2016年市場規模達179億,據預測, 2017-2020年複合增速為15%。

3、火鍋料製品。隨著消費場景的擴展,如便利店關東煮,將拓展市場對火鍋料製品的需求,打開了行業增長空間。對標發達國家,我國速凍食品年人均消費量9kg/人,遠低於美國60kg/人、日本20kg/人,未來空間很大。

4、方便火鍋。方便火鍋興起於2016年,迎合了新興的懶人經濟、一人食文化、方便產品升級換代等趨勢,目前市場規模約300億。

2018年火鍋行業將會如何發展?這些問題不得不關注!

各式方便火鍋

火鍋行業有哪些特點?

1、消費的成癮性

辣味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味型,也逐漸成為一種跨地域的主流飲食文化。辣味食品成癮性強,這也是小龍蝦、鴨脖、泡椒鳳爪、辣條等辣味食品成為爆款的原因之一。火鍋可分為北派、川系、粵系三大派系,其中川系火鍋以麻辣鮮香著稱,商戶佔比達74%,是中國最主流的火鍋派系。因此,火鍋消費具備較強的成癮性。

2、低准入門檻,形成了分散的市場格局

火鍋由於食材加工簡單,對後廚要求不高,低准入門檻,形成了分散的市場格局。2016年,國內火鍋50強企業營收為735億元,約佔火鍋行業19%。大型火鍋連鎖企業中,海底撈的市場佔有率約1.5%。已掛牌上市的連鎖火鍋企業中,呷哺呷哺、小尾羊等五家企業合計市場佔有率不到1%。未來隨著火鍋佔餐飲收入比重逐步增加,行業內整合有望提速。

3、市場正由增量向存量競爭過渡

2016年全國火鍋門店存量變化顯示,一、二線城市的存量門店比2016年初有所下降,主要由於火鍋門店易於擴張,但質量層次不齊,淘汰率較高,優勢逐漸向具備品牌效應的火鍋門店集中。近年來僅海底撈、東來順、呷哺呷哺、德莊長期保持前十地位。

4、成本上升,倒逼企業經營管理提升

從火鍋行業成本費用端來看,原材料、房租、人力成本合計佔比達64%。2016年,火鍋企業各項成本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蔬菜、肉類、食用油等原材料,進貨成本同比增0.55%,人力成本同比增2.44%,房租成本同比增2%。成本的上升,倒逼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和成本管控能力提升。

5、盈利水平高於正餐

由於火鍋店的菜品樣式簡單、上菜速度快,翻檯率高於正餐1倍。2016年火鍋行業平均毛利率約55%,淨利潤率約14%。

2018年火鍋行業將會如何發展?這些問題不得不關注!

火鍋行業的龍頭開始積極佈局全產業鏈

火鍋行業的龍頭開始積極佈局全產業鏈,通過產品的延伸,能保證原料品質的穩定,在食品安全上更加可控。火鍋行業可通過自產自銷的模式,降低企業的採購成本、運輸成本。長期來看,掌握了產業鏈核心議價能力的火鍋品牌,將形成突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