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分享如何《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横店浓郁的气息在我骨骼里穿梭

油菜花浩浩荡荡地开着

生命的辽阔总是让人心神荡漾

于是有了活下去的梦想和热情

于是奋力爱这春天

如同明明知道爱情没有好结果一样

还会认真去爱一个人

生命就是这么可爱

——《无端欢喜》

与你分享如何《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01

余秀华出生时倒产,因为缺氧造成脑瘫,这让他说话后来有些口齿不清,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高中毕业后,她在家学养鸡,书柜里左边摆着鲁迅,右边摆着巴金,中间是一本《实用养鸡大全》。

横店村的日子过于无聊,余秀华于是开始写诗。她的手抖得厉害,每写一个字都要用左手摁着右手才能勉强完成。但写诗是最节省体力的,也就只能选它了。

与你分享如何《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她有想过去打工,有一次跑到温州一家生产电脑贴膜的残疾人福利厂,做流水线的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一个月下来瘦了10斤。本来就是骨瘦如柴,再这样下去就成火柴了。她父亲怕她猝死在异乡,把她拖了回去。

日子寡淡如水,余秀华嘴里淡出个鸟来。为了打发漫漫长夜,她混迹各种诗歌论坛,调戏各种男诗人。最喜欢找人骂架,没事就挑看着不顺眼的诗人,三天两头问候人家大爷。

就这么着,直到她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刷爆了全国的朋友圈。

其实

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

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

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

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02

现代诗可以说是最需要天赋的一种题材。

因为诗歌不仅仅是描绘一种心情或者叙述一件事情,而是去重新解构文字,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语言。

余秀华成名于诗歌,但是成名后大众的焦点似乎有所偏移,媒体和看客们争相恐后地追逐着她身上的一个个热词:残疾,女权,农村社会,包办婚姻…他们不仅仅关心她的诗写的到底有没有水平,也关心她到底是不是真的脑瘫,更关心她和她明显是包办婚姻的丈夫之间的关系如何继续。而在诗歌评论者的眼里,却总是过分强调余秀华的疾病。不够专业,也略欠慈悲。

范俭为了拍摄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跟拍了整整一年,虽然曾有人大肆抨击“片不如诗”,但是片中的现场感、纪实感,为大众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素材,那种真实的即兴的反映,记录了包括签售、访谈、研讨会、母亲确诊,吵架、离婚等等重要时间节点的余的现场反映。都为我们了解余秀华提供了真实的素材:

一、余秀华说过一段往事:

老公在距家不远的城市打工,年底讨不到薪水,就叫她拦截老板的车子。

老公的逻辑是,你是残疾人,老板不敢撞你。

余秀华的逻辑是,如果真的撞了,我怎么办?就为800块欠薪,你就不顾我的死活了?在你眼里,我的生命就值800块,连头猪,都不如?

二、余秀华当选了钟祥作协副主席,最在意的事情是这个作协作为一个民间组织,不给发工资。

记者电话采访余秀华,余秀华会反复提醒不要打得太久,电话费会太贵。

三、从刚刚出名时去北京,工作人员表示先把采访的提纲给她看看,让她有所准备,她就豪爽地拒绝:不看不看,即兴回答。

四、在专门为她开的诗歌研讨会上,她被誉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对这份“赞誉”,她轻轻拒绝:“任何一个人被模仿成另外一个人都是失败的。狄金森是独一无二的,

我余秀华也是独一无二的。

五、参加理想国的读者媒体见面会,有人问她是否希望这种成名热赶快过去,余秀华的回答是肯定的。

六、问题:如果没有成名,一切将会怎样,余秀华设想过极端的情况吗?现在这么多活动,是否会担心没有创作灵感,未来会考虑继续出书吗?

余秀华:生活里没有如果。我没有创作灵感,创作的就是生活本身。创作的欲望和身体的欲望一样,永远不会消退。

与你分享如何《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余秀华在《摇摇晃晃的人间》中说,“诗歌把我生命所有的情绪都联系起来了,再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让我如此付出,坚持,感恩,期待,所以我感谢诗歌能来到我的生命,呈现我,也隐匿我。

03

与你分享如何《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看她的微博说自己最近自我膨胀介意别人叫她老师;

看她的采访嬉笑嗔骂;

看她给朋友写的情书,署名是“你的姑奶奶:余秀华”...

我想象不到用何种词汇来描述余秀华,大抵只有黄霑的那句词:你原是个妙人,是个少年狂。

7月19号

“姑奶奶”余秀华将带着她的首部散文集

——《无端欢喜》来到空体,

分享在身体与灵魂的缝隙间,

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痛苦与喜悦。

与你分享如何《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人生辽阔值得轻言细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