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扯掉最後一塊「遮羞布」,誰才是玩弄散戶的真正幕後?

中國股市多年來的現狀

1990年12月到2018年5月,中國股市成立27年半了,除了圈錢手段不斷翻新,其他的都沒有變,還是那個老樣。

所以我堅持認為。中國股市這種搞法沒戲,一百年都沒戲,不信咱們就走著瞧。

中國股市一下跌,不是找自己的原因,老賴人家美國股市,人家美國股市上漲的時候,中國股市也沒上漲啊,拉不出屎賴茅房,這不是辦法。還有就是賴中小股民不成熟,中小股民頻繁短期炒作造成的股市下跌。實際上股市的暴漲暴跌,都是機構興風作浪的結果。反正就是沒有管理層的責任,沒有上市公司的責任。

中國股市成立以來,每年都有暴漲暴跌的行情,遠的不說了,2015年的暴漲暴跌記憶猶新吧,可是每一次暴漲暴跌後,沒有任何根本性的改革,一切還是照舊。比如上市公司質量問題;業績下滑上市公司都可以圈錢問題;管理層的體制問題;獨立董事不獨立不懂事問題;股評黑嘴問題;上市公司退市不退錢問題;基金公司管理費旱澇保收等等等等這些老大難問題,解決了嗎???一個都沒有解決,而且愈演愈烈。

作為散戶,我們改變不了大舉,唯一能做的,就是武裝好自己,沒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思路,再好的市場也難有收穫。美國股市擴容到800只股票,整整用了100年時間,平均每年8只,所以產生了一批因為長期投資而成就千萬乃至億萬富翁的奇蹟,使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能夠深入人心。

香港股市擴容到800只股票用了33年,平均每年24只,所以產生了一大批中產階級。

而中國A股擴容到800只時只用了8年的時間,擴容到現在的1380只,僅用了14年時間,平均每年100只,所以產生了一批無產階級。

中國股市扯掉最後一塊“遮羞布”,誰才是玩弄散戶的真正幕後?


中國股市最致命的兩大問題:

事實上,在15年那輪股災爆發之前,卻存在著不少先知先覺的資金提前出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外資機構。與此同時,亦有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以及高管,也提前實現了資金出逃的目的。顯然,即使隨後的股災風波殺傷力驚人,卻並未對這類群體構成太大的衝擊。

不過,與這類具有先知先覺的資金相比,普通散戶卻在這一時期內出現了持續性大舉入場的姿態。確實,對於缺乏資金、信息以及技術優勢的普通散戶而言,他們最大的特點就在於跟風操作。但是,憑藉著“船小好調頭”的優勢,跟風操作也為極少數的散戶贏得了盈利的空間。不過,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散戶而言,跟風操作, 盲目入場的最終結局,也就是陷入深套的尷尬局面了。

中國股市扯掉最後一塊“遮羞布”,誰才是玩弄散戶的真正幕後?

顯然,這就是中國股市第一個致命性問題,即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

回顧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股市的非理性下跌行情,實則同時具備了“下跌速度快”、“下跌力度猛”等特點。不過,在股市下跌的過程中,大資金大機構與普通散戶的命運卻大不相同。

其中,對於大資金大機構而言,它們可以在股指期貨市場中,藉助套期保值等功能實現靈活多樣的操作策略。或許,在一個失去理性的下跌市場中,藉助一些風險對沖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市值的損失風險。而對於極少數的大資金大機構而言,它們更可能利用期現交易制度的不對稱性以及相應的做空工具進行順勢做空,並藉此獲取暴利。

然而,對於普通散戶而言,因資金門檻的限制,他們卻無法及時實現風險的對沖。退一步來說,即使部分散戶具備了進入股指期貨市場的資金門檻條件,卻因資金規模佔比太小,而輕易遭遇大資金大機構的“屠宰”。

與此同時,在股票市場中,由於普通散戶只能侷限於單向做多的操作模式,且只能允許採用“T+1”的交易策略。由此一來,實則也剝奪了普通散戶日內糾錯的機會。於是,在實際操作中,一旦散戶買入了某隻股票,則在隨後的市場殺跌行情下,他們卻是無法及時止損出局的。或許,對於普通散戶而言,最好的日內風險對沖方式,就是逢低補倉,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差價的虧損。

顯然,這就是中國股市第二個致命性問題,即市場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不完善性。


散戶虧錢的根本原因,你是否也在其中?

許多散戶從事投資活動以來就一直表現得非常積極努力,他們認真學習證券知識,掌握了許多選擇投資品種、研判市場趨勢的方法,每天收盤後還堅持聽取分析師對市場行情的分析和投資熱點介紹,對影響市場趨勢或相關個股的各種消息也大都瞭解。但若問起投資業績來,卻輸多贏少。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其投資業績不佳呢?請對照下面這三種普通散戶經常出現的心態。若你恰巧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就一定要警惕。因此,也建議你不妨試試阿拉丁提出的應對之策。

一廂情願確定賣出價位。“一漲到某某價位我就賣出”是大部分散戶經常在市場或個股處於上升階段時的心態。其實,不論股指還是個股,究竟能夠漲到什麼價位,既不會由你說了算,也不可能由包括分析師在內的某些人說了算,最終只能取決於多空雙方博弈的結果。

你這樣主觀設定賣出價的實際結果,不是導致在強勁的上升趨勢裡踏空一大段行情,就是錯過了出場避險的好時機。正確的做法是:事先選定有效的測市工具,並在該工具向你發出趨勢將要逆轉的離場信號時,果斷賣出。

總是擔心錯過賺錢或扭虧為盈的機會,不論市場處於何種狀態,都將資金放在市場中。在這種心態驅使下,一年當中基本很少有空倉持幣的時間。然而,不論股指還是個股,客觀上都存在著上升、下跌和橫盤三種狀態。你在市場下跌時堅持持股,只會導致虧損進一步擴大和心態變壞。

經歷了階段性橫盤震盪後,既有可能向上突破,也有可能向下破位,而你在市場趨勢尚未明朗時就將資金投進市場,甚至根本就沒有離場,絕大部分時間暴露在市場風險之下,其結果大多凶多吉少。正確的做法是:只在市場出現明顯向上趨勢時進場,其餘時間既可以持幣觀望,也可以轉投貨幣基金或債券基金。

因攀比導致投資衝動。本來已經按照事先擬定的計劃兌現了盈利並將資金撤至場外,卻僅僅由於偶然聽到了某某朋友或同事近期的投資盈利狀況,便立刻變得衝動,顧不得進一步瞭解別人的投資過程,研究之所以能夠成功的方法,就再度返身入市。要知道,也許人家的能力本來就比你強,也許雖然能力不如你,但心態特別好,你未經深入瞭解和研究就產生強烈的衝動,就如同看到奧巴馬當選了美國總統,劉翔在奧運會上奪得了金牌,你也想去競選美國總統或去爭奪奧運金牌一樣荒唐可笑。

這種在非理性情緒主導下的投資行為自然也只會是輸多贏少。正確的做法是:不論人家的投資業績是好還是差,都應該對其投資過程和方法進行詳細瞭解和深入研究,並與自己的投資計劃相對照,看看有哪些問題是你以前未注意到的,又有哪些方法是值得借鑑的,如此,同朋友、同事間的交流對你才能發揮積極作用。


主力的建倉一直很狡猾

識別主力建倉,是捕捉強勢股的關鍵。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主力建倉方式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輕易暴露建倉痕跡,勢必引來散戶跟風,勢必引來其他主力的絞殺,這對主力來說無疑是自殺,因此,主力的建倉必定是隱蔽的,手段只會越來越狡猾。

當前應糾正的兩個識別主力建倉邏輯錯誤:

第一:主力建倉一般不會使用千手、百手的整數單。很多人在看盤的時候,喜歡把一些整數買單看做是主力建倉數目,事實上,這個分析不準確,在實際操作上,越是有耐心的主力,越喜歡用零散小單試探地買進,而頻繁的大買單出現,通常都是發生在拉高出貨階段,這個時候,為了吸引跟風盤的介入,主力就用整數百手、千手單對敲,吸引大眾眼球。

第二:一隻處於建倉階段的個股,主力不會讓其輕易進入公眾視線,特別是兩市成交漲幅榜。有很多投資者喜歡通過滬深交易所的公開席位查找每天活躍股的成交回報情況,以試圖在公開買進席位上找到主力活動的蛛絲馬跡,這個方法,對某些股票的某個特定時期有效,但是,對絕大多數剛剛處於籌碼收集階段的股票來說意義不是很大。通常情況下,處於剛建倉初期的主力,會千方百計控制股價的波動,超過一定價格範圍,他會用籌碼將價格砸下來,超過一定的換手率,他也會採取休息不動的方式使股票看似一葉浮萍。出現在滬深交易所的公開信息裡的成交回報,需要三個條件,一是三日內連續上漲20%;二是單日換手率超過20%,三是單日股價超過10%漲跌幅等,對長線做多主力來說,他們絕對會很自如地控制這三個指標,在建倉階段絕對不會使自身蹤跡被公佈在大眾關注的視線內,因為,這樣的結果就是引來很多散戶的關注,恰恰這樣的做法會引發其他資金的搶盤,不利於本身建倉籌碼的收集,反過來說,如果一隻股票頻繁出現在公開回報席上,那麼,這樣的主力意圖就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了。

確定強莊股即將拉昇

第一:必須確定主力籌碼收集即將完成。主力籌碼收集到一定數量,才會果斷拉高股價,通常主力收集一隻股票的倉位比約為60%,極限值可以達到80%,比如九十年代的億安科技。必須有底部溫和放量,日K線逐步走平,時間保持在2個月以上,並構築出初步拉高通道,連續小陽出現後,突然刷出近似跌停的K線,日次開盤迅速上漲的品種,就是起飛前的重要特徵。

中國股市扯掉最後一塊“遮羞布”,誰才是玩弄散戶的真正幕後?

第二:中短期技術指標均已走好。這個前提非常重要,起碼有5日線開始上穿10、20日均線這個動作,說明主力拉高在即,升浪開始形成。大勢開始向好,大盤趨勢收復30日線。任何強莊股絕對不會不看大勢,如果大盤整體趨勢收復30日線,說明有一批主力資金暗地收集籌碼,它們將成為大勢反轉的主要力量,我們可以選擇主力回踩30日突破是否有效的時候買進。回踩洗盤越兇,個股後期上漲實力越強。

中國股市扯掉最後一塊“遮羞布”,誰才是玩弄散戶的真正幕後?

第三:換手率持續遞增,但價格變化不大。連續數日成交量緩慢增加,換手率從固定的3%左右提高到5-7%的水平,股票波動範圍增加到5%換手率變化是衡量主力資金活躍程度的重要特徵。如果一隻個股經過長期下跌,股票價格累積跌幅超過50%以上,而其基本面一直維持較好,且沒有多大變化的品種,往往能夠吸引新多主力注意,這些主力進場吸籌的重要變化就是成交量增加,為了避免市場注意,往往每次收盤的時候,操盤手故意把股票價格砸下去,日K線通常為陰十字星為多,可是,日K線底部開始上升,5日換手率超過平均水平。

第四:溫和放量小陽推高股價,吸引了部分盤感意識強的散戶買進,第四:突破長期均線完成回踩動作的品種。連續溫和放量,股票價格的變化自然會引起技術高手的注意,他們會開始追進。那麼,這樣的股票會加速上漲,可是,主力不大樂意有太多追風盤出現,通常當個股突破30、60日均線後,利用大盤調整的機會震倉。有可能是以放量大跌或跌停方式回踩剛突破的長期均線位置,以跌停價格砸盤、洗盤,次日出現包容長陽反擊的現象,不少短線資金恐慌逃跑,而這個回踩動作完成,但是,隨後主力如果這隻股票的價格還在10元以下,流通市值不足25億,那麼,很可能隨之爆發狂漲行情,投資者應果斷搶進。後則是股票即將繼續大漲的信號,

中國股市扯掉最後一塊“遮羞布”,誰才是玩弄散戶的真正幕後?


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持之以恆,不斷的改進總結,你就能在股市中賺錢

宋朝的時候,一位叫陳諮堯的人擅長射箭,他認為當今世上像他這麼高水平的,找不到第二個人。因此他很驕傲。

有一天,他在自家的園子裡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肩上的擔子,站在旁邊,歪著頭,很有興趣地觀看他射箭。陳諮堯射出的箭,十枝中有八九枝射中了靶子,老翁看了便微微點頭。

陳諮堯問他: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術是不是很高明啊?

賣油翁卻說:也沒什麼別的技術,只不過是手熟罷了!

陳諮堯一聽很生氣地說:你怎麼敢貶低我的本領!

賣油翁微微一笑,說:我是從倒油的經驗悟出這個道理的。

接著,賣油翁把一個油葫蘆放在地上,葫蘆口上不放漏斗,卻放了一枚銅錢,剛好把葫蘆口蓋住,只留出銅錢中間那個小孔。

然後,賣油翁慢慢地用勺子舀出油來往葫蘆裡倒,只見油像一條細線一樣從錢孔中流入葫蘆,一勺油倒完了,那枚銅錢卻沒有沾上一點油痕。

倒完,賣油翁直起身子,笑了笑說:我這點技術,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不過就是手熟罷了.

其實在股市中賺錢就是這樣簡單,哪怕你就用雙底買賣技巧,或者突破技巧,或者均線技巧或者macd金叉死叉技巧,或者價值投資技巧,只要是賺錢的技巧,配合研究出適合你自己性格的交易模式,然後持之以恆 的不斷的改進總結,那麼你一定會在金融市場有一席之地。

金融市場賺錢模式很多,關鍵你要學會得心應手的交易模式,反覆的去做,總結提高,而不是今日聽那個朋友說買這個明日聽這個朋友說做這個,我們的錢是自己的,對自己的錢要負責,而不是把錢的命運交給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