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年內,投資P2P最安全的策略在此!

未来2年内,投资P2P最安全的策略在此!

最近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爆雷潮,密集得嚇人,爆雷平臺更是從小平臺延伸到大平臺。

數據顯示,僅6月份就出現了63家問題平臺;進入7月之後,9天就有32家平臺集中爆雷。

這不僅引發了投資人的恐慌,更在各級金融機構之間形成了風險傳導。

央媽昨天出來說話:“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 ”。

未来2年内,投资P2P最安全的策略在此!

在監管保持高壓姿態去金融槓桿的當下,又恰逢網貸行業頻頻爆雷,央媽作為非主管部門此時發話,到底想釋放什麼信號?我們未來將面臨怎樣的投資環境?投資人又應該如何投資?

未来2年内,投资P2P最安全的策略在此!

網貸行業的出清潮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網貸行業的情況。

表面上看,最近爆雷的平臺很多,但仔細研究這些平臺,你會發現,絕大部分平臺都不是正規P2P平臺,只是披著P2P的旗號做著非法集資的勾當。

從大範圍來看,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件好事,避免新投資人誤入違法違規平臺,也避免舊投資人加大投資。

我把最近爆雷的平臺進行整理,發現這些平臺有幾個共同特點。

1、兜售網貸基金

投資人都知道不要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所以自以為投資網貸基金就是投資了多個平臺。

但所謂的網貸基金平臺卻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這些平臺都沒有資產端。也就是說,網貸基金的資金流向無從監管,說白了平臺可以分分鐘玩自融。

比如,最近爆雷的米袋、旺財、PP寶、火球等等,都屬於兜售網貸基金的平臺。其中米袋平臺持有債權越來越集中,並且資金流向到和平臺高管關聯的公司,自融證據確鑿無疑。

2、做活期產品

對於活期產品,平臺往往標榜,你取錢的時候會自動把債權轉給下一個人,做到隨存隨取,不存在資金池,但實際上這都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平臺往往設立一個資金池,應付投資人的提現。另外,監管早就明確禁止P2P開展活期產品。

因為只要是活期平臺,就必定面臨投資人擠兌的隱患,但當下除了銀行誰又能夠信誓旦旦說自己能夠扛住投資人擠兌呢?

以前活期平臺沒問題,那是因為市場上資金多,也不會像今年以來這樣資金緊張,所以大家隨便玩,反正有源源不斷的錢進平臺。

但當下處於非常敏感時期,投資人恐慌情緒在蔓延,活期平臺就開始面臨擠兌的現實了,比如:牛板金、飯飯金服等等。

3、資金流向不透明

如果你登陸平臺官網,會發現這類平臺的標的信息披露不透明,資金流向不透明。

資金流向不透明的平臺有多種多樣,有像唐小僧、聯璧金融這樣的高返平臺,也有像多多理財、投融家等頻繁更換股東的自融平臺,也有像錢寶網這種任務式模式的平臺,還有云聯惠這樣涉及線下理財的平臺等等。

最後血淋淋的教訓都告訴我們,這些資金流向不明的平臺都涉嫌自融,沒有一個不是。

所以投資P2P平臺如果要遠離風險,首先要做的是看看這些平臺的信息披露是不是清楚透明,如果極不透明,或者標的信息重複(有的自融平臺連造假都懶得花成本),你要馬上遠離。

4、資產端不規範

有些平臺確實是在做P2P,但最後爆雷不是因為上面講的那些原因,而是因為自己在資產端的風控方面做得不好。

最近出問題的P2P平臺,大部分是車貸平臺,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由於車貸行業競爭激烈,很多平臺為了做大資產規模,降低了風控標準,比如有很多車已經是重複抵押甚至多次抵押,本身就不是什麼好的資產,這會給催收帶來非常大的麻煩。

特別是暴力催收在今年初被監管層喊停,車貸平臺資產端瞬間陷入死局。

於是,就有大批車貸平臺爆雷,圖騰貸、沃時貸、泓源資本等平臺掛掉都與資產端的風控出問題逃不掉干係。

當然,圖騰貸除了資產端的問題之外,也跟自身瘋狂擴張導致運營成本劇增有關,在這裡我不展開講。

很明顯,爆雷的平臺分為兩類:

一類是偽P2P平臺,涉嫌非法集資。主要是通過借舊還新的方式,把龐氏騙局繼續玩下去。但因為投資人的恐慌情緒,引發擠兌風波,結果一下子把這種平臺打回原形。

另一類是不合規的平臺。這些平臺,倒不是一開始就想騙,但由於資產端不佳、運營不善等原因,陷入逾期、清盤等局面。

未来2年内,投资P2P最安全的策略在此!

資金鍊緊張是本質問題

在我看來,這次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爆雷潮其實就是一次金融市場的“產能出清”,國家要的是優勝劣汰,從長遠的角度看,我是舉雙手贊成的。

這次產能出清的導火索是今年以來國家在金融領域去槓桿,疊加美元升值週期,央行直接收縮貨幣供應,又剛好處於半年度時期銀行回收流動性迎接央媽考核,結果直接造成整個市場資金面的緊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次爆雷潮就是在5月開始持續至今的,中間就是半年度商業銀行的考核期。所以,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那些假P2P平臺以及不合規的平臺馬上裸泳。

其實,不單單是網貸行業,股市、債市、匯市,都同樣面臨流動性風險。

今年以來,已經有兩隻A股的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更有幾百支公募基金被清盤;今年上半年,債券違約數量已接近20只,規模已超140億元。

互聯網金融只是整個金融系統的一個環節,所以這場網貸行業爆雷潮也是在意料之中,可以說,爆雷不是網貸行業的原罪,只是整個金融系統“產能出清”的一個鏈條。網貸行業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亂,你也沒必要那麼恐慌。

畢竟絕大多數雷掉的平臺都是野雞平臺、涉及非法集資的平臺,我都不屑於把它們跟P2P混為一談。

再說了,我認為這次網貸行業的洗牌,本來就應該在前年和去年完成,只是民間的各種融資渠道太多,加上央媽也一直沒有鐵下心來收縮信貸,結果拖了兩年才這個樣子。

有人可能還會問一下,為什麼央媽要緊縮貨幣供應呢?因為我們錢印得太多了,不能再在沒有把金融市場梳理清楚的情況下又繼續印。

目前我們的槓桿是GDP總量的250%,如果讓槓槓率繼續上升,中國或許會爆發一場非常嚴重的經濟危機。

未来2年内,投资P2P最安全的策略在此!

互金行業將步入規範時代

有了我上面的剖析,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我講到的監管部門正式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表態上,監管層所謂的用1~2年完成風險整治,到底釋放了什麼信號?

對於這份文件,財小妹全方位解讀一下。

1、爆雷潮繼續

言下之意,這爆雷潮未來還要繼續,監管層根本不用動手,未來繼續通過貨幣政策的調控,讓那些渾水摸魚的平臺暴露原形,直接掛掉。

看看最近這三個月爆掉的平臺,有幾個是真的在做P2P業務的?

睜大自己的眼睛看清楚,監管層不是想幹掉P2P,而是想幹掉那些掛著P2P的名義幹非法勾當的騙子。

在我看來,除了圖騰貸這種平臺,其他因為央行這的貨幣政策掛掉的平臺,都不是真正的P2P。

2、深度整改

說實話,之前讓P2P平臺在今年6月底完成整改備案的政策,真的是太猴急了,畢竟互聯網金融在國內已經有11年的發展歷史,你說讓人家用1年的時間整改,可能嗎?

現在提及“1~2年時間”,說明了監管層對整改這事是“走著瞧”的態度,邊走邊看。

看看市場自己完成淘汰的情況如何,如果淘汰得快,那就是1年後完成整治,順便到時直接出臺相關的備案政策。

對於那些本來有整改空間但沒有整改時間的平臺,現在也有足夠的時間了,可以把過去不合規的存量業務清零,優化業務模式。

3、引導機構無風險退出

其實央媽這次的文件,也考慮到了一些真的不適合繼續做下去的P2P平臺。

這些平臺倒不是想騙錢,而是自己金融的把控能力不足,已經出現經營不下去的跡象,1~2年也是想讓這樣的平臺可以籌備退出事宜,而不是等到最後爆雷。

6月份以來,網貸平臺的退出以惡性方式為主,多數出現提現困難,而該文件明顯表明監管將會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或者保障機制。

綜合種種情況來看,我認為監管層想提高互聯網金融的門檻,讓存量平臺風險釋放,也要建立退出機制,形成監管閉環。

未來,網貸行業的P2P平臺退出方式有望迴歸良性狀態,這是保護人投資人的利好消息。

總體來看,我認為央行在這個節骨眼出來喊話,有穩定市場情緒的意思,也釋放了積極的信號,投資人完全沒有必要對最近的爆雷潮恐慌,只要你投資的平臺真的是P2P。

記住,是P2P,不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平臺!!!

我相信,未來1~2年,中國網貸投資人將迎來一個非常健康的投資環境,這是完全可以期望的。

未來這1~2年內的投資策略,財小妹教大家4個簡單有效的辦法,以下4點出現任何1點都不要投資:

1、遠離高返的平臺;

2、遠離涉及線下理財的平臺;

3、遠離頻繁更換股東的平臺;

4、遠離信息披露極不透明的平臺。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