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把考試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教育就一病不起了

今天,在提出正式論證我的觀點之前,先給諸位展示幾道試題,您可以猜猜看,這是幾年級的語文試題。

一旦把考試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教育就一病不起了

上面是一道看拼音寫漢字的試題,不同於傳統的看拼音寫漢字試題,這是一段完整的話,要根據這段話的語境和拼音的提示,把相應的漢字填寫到田字格中。您覺得這是幾年級的試題呢?

一旦把考試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教育就一病不起了

上面一道大題由兩道小題構成。

第一個小題是閱讀繪本《逃家小兔》,要求寫出小兔子想離家出走,媽媽說要去追他,他都想變成什麼?

第二個小題是你喜歡《小豬唏哩呼嚕》中的花花嗎?說說為什麼?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逃家小兔》也好,《小豬唏哩呼嚕》也罷,雖然是比較著名的繪本,但並未入選教材。國家頒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也並未明確規定小學階段的課外讀物名稱。但在這道試題卻將這些書明確標註為“必讀書目”,顯然這屬於“地方操作”。而且,對《逃家小兔》的考查居然要求記住並復現書中的細節。您覺得這又是幾年級的試題呢?

一旦把考試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教育就一病不起了

上面一道大題是一道按要求寫話的試題,要求模仿一個生病的學生,打電話和老師請假溝通。看似簡單,但包含的要點又很多,要說清楚是誰,什麼原因,多長時間,還要包含禮貌用語等等,您覺得這又是幾年級的試題呢?

不知道您猜測的結果是什麼樣的。我就不賣關子了,我們來看看整張試卷的樣子。

一旦把考試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教育就一病不起了

一旦把考試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教育就一病不起了

以上三道題均出自同一份試卷,某地一年級下學期的語文試卷。試題數量是三道大題,15道小題,試題形式極為豐富,涉及到基礎的字詞音形義、背誦名句、筆順、音序查字法、標點符號,還有閱讀,寫作等多項內容。

特別注意,這一共4頁兩大張的試卷,要求在60分鐘內完成。我和諸位看到這份試卷的朋友一樣,很想知道有多少孩子能完成,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但很遺憾,作為局外人,這一切都無從知曉,我和大家一樣,都只是看到了這份試卷。

這些試卷看起來真的太高大上了,緊追形勢,花樣百出。但是,如果拿教育部頒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來衡量,這些考卷的難度無疑是大大地超標了。無怪乎很多人說要學生要減負,一定要拿試卷開刀才行。

小學一年級這還只是一個開始,越往高年級這個問題越嚴重。學生們在卷子的海洋中耗費大好青春,考試名目從一模、二模發展到零模,從月考到週考,從週考到隨堂考。老師們也埋頭在卷子堆中,從卷子哥哥,卷子姐姐,變成了卷子叔叔,卷子阿姨,最後變成了卷子爺爺,卷子奶奶。

一旦把考試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教育就一病不起了

【注】某高中學生曬出他一年的試卷

更可怕的是相當多的人對此已經習以為常,熟視無睹。在相當一部分教育者的意識裡,甚至把學習和考試完全畫上等號。通過考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考試,驗證學生的學習的效果;通過考試,把學生區分出三六九等……

為什麼會如此?

試題如果明顯偏難,超出學生某個階段的學習能力,這個危害大家都看得到。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嚴重的懷疑。而這種自信心受損,會成為其今後發展道路上的定時炸彈,在面對困難時常常會選擇逃避,而不是勇敢面對。

那試題如果明顯偏於容易,是不是就很好呢?看起來有助於增進學生自信,但過猶不及,這可能是一種盲目的自信。更嚴重的問題是學生為了在競爭中拉開有限的幾分,必然要對已知內容反覆強化練習,不斷增強熟練度。而這樣的對已知內容的不斷機械反覆,會讓人心生厭倦。對學習、對知識心生厭倦,可以說比不懂、不會更為可怕,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這是一個人進一步發展的死穴。

那試題難度適中是不是就沒問題呢?試題難度適中,也不是沒有問題。

即使試題試題適中,過量的考試,用試題代替真正的學習,會讓學習者在所謂的題型這一概念中越陷越深,思維趨於僵化,不能靈活應對實際學習生活中千變萬化的情況。以後我會專門寫文章談到這一現象。

即使試題難度適中,哪怕做再多的試題,也有很多東西是試題無法涵蓋的。因為試題容量畢竟有限,沒有任何試題可以考查一個人的全部能力。把學習窄化為考試,必然會導致一個人相當多必備能力的缺失。比如,合作的能力,拼搏的能力,共情的能力等等,都不是考試完全能夠考出來的,更不是考試能夠培養出來的。

以上我還只是從試題的難易對學生造成的影響而言,其他諸如在分分必爭的情形下,對學生的心理成長等方面的影響本文不再展開。

可以說,學生負擔不斷加重,除了教材本身的問題,考卷當然也難辭其咎。這就彷彿是一個病入膏肓的人,要了他性命的,常常不是單一的某種疾病,而是多種疾病併發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