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不再永駐:國產的青春片在短短五年時間便黯然消退!

沒有人會永遠18歲,但永遠有人懷念18歲。以回顧校園往事為賣點的青春片,曾在內地電影市場大賣特賣,但如今,風頭悄悄變了:2018年由顧長衛執導,藍盈瑩、白客主演的青春片《遇見你真好》,上映近一個月票房僅為5000萬;由馬思純、張若昀主演的青春愛情片《奇葩朵朵》4月4日上映,如今票房剛破3000萬。今年的“五一節”檔期,完全沒有青春片的身影,而從13年到16年,每年都會有至少一部青春片在這個檔期上映。

青春片怎麼就不吃香了?回顧其中的故事,足夠讓人唏噓感慨。

一、從吸金能力驚人到不再被市場追捧

五年前,2013年4月26日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票房一路突破7億元,這部電影不僅引爆了國產青春片的投拍熱潮,而且從製作、內容、演員,到營銷手段等多個方面,定義了接下來幾年國產青春片的套路。

“青春”的不再永駐:國產的青春片在短短五年時間便黯然消退!

“青春”的不再永駐:國產的青春片在短短五年時間便黯然消退!

同時,青春片以“懷舊”情懷作為主打,迅速俘獲一大批年輕觀眾,並在市場展現出驚人的吸金能力。2014年賀歲檔,張一白執導的青春電影《匆匆那年》以4000萬的成本收穫5.7億票房,力壓同檔期《太平輪(上)》、《一步之遙》等大片突出重圍。而在2015年,即使在口碑不佳的《梔子花開》和《何以笙簫默》,都隨隨便便賣過3億以上票房。

但是,從16年開始,青春片在市場上逐漸開始走下坡路:這一年吳亦凡、劉亦菲主演的《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在暑期檔收穫票房3.37億,尚不足第一部《致青春》票房的一半,但它已經是16年票房最高的一部青春片了;17年變得更加慘淡,除了一部由徐璐、彭昱暢主演的《閃光少女》斬獲6479萬票房以外,剩下的青春片幾乎在市場上毫無水花。

“青春”的不再永駐:國產的青春片在短短五年時間便黯然消退!

從隨隨便便賣過3億以上票房,到單片票房不足1000萬變成了常態,中國特色的類型片“青春片”,到底是怎樣被電影人玩壞的?

二、門檻低,全是滿滿的套路製作

2013年趙薇導演的《致青春》上映後狂收7億票房,而它的製作加上宣發的成本不過6000萬,投入產出比令人驚喜。國產青春片從此開始野蠻生長,它們批量生產,沿用《致青春》的成功模式,從製作到內容上都變得套路滿滿。

“青春”的不再永駐:國產的青春片在短短五年時間便黯然消退!

首先是瘋搶熱門IP,從懷舊歌曲到熱門小說統統拿來改編成青春片。於是我們看到了由懷舊歌曲改編的電影:《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梔子花開》等等,還有由熱門小說IP改編的電影:《左耳》、《何以笙簫默》、《匆匆那年》、《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等等。彷彿所有和“青春”沾邊的文化符號,都可以改編成青春片。

“青春”的不再永駐:國產的青春片在短短五年時間便黯然消退!

同時,青春片不僅門檻低投資少,而且拍攝週期短,製作難度也比較小,它幾乎成了明星轉型當導演的“試金石”。從趙薇、郭敬明到蘇有朋、何炅等充滿話題性的明星,第一部轉型當導演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是青春片,他們拿技術門檻低的青春片作為自己轉型的習作,或者只是乾脆想賺一票就走。

三、內容上,打架車禍墮胎絕症 隨機出現

國產青春電影在口碑上屢屢挨板磚。在內容套路上無非是“懷舊”+“狗血愛情”的集合,以及打架、車禍、墮胎、絕症,各種小概率事件的隨機出現。

“青春”的不再永駐:國產的青春片在短短五年時間便黯然消退!

彷彿在80後、90後的青春歲月中,除了狗血愛情外實在沒什麼值得書寫的事情,那些和愛情無關的迷茫和掙扎,對人生的思考,對生命的探索,那些充滿中二氣質的熱血感,在國產青春片並不常見,校園愛情仍然是絕對的主題。如此雷同的故事套路,讓2017年後上映的新片不得不忙著撇清自己,“我們是不一樣的青春片,沒有車禍沒有墮胎。”

四、盛極而衰的青春片做錯了什麼?

從2015年開始,大量的電影公司推出類似的青春片作品,因為投入少門檻低,而受眾廣又收益可觀,粗製濫造的電影層出不窮,甚至隨便兩個流量明星湊一湊,穿上校服就可以拍青春片了。

“青春”的不再永駐:國產的青春片在短短五年時間便黯然消退!

本來這種以”懷舊”和”感傷”為特徵的青春片,並不像喜劇片或動作片一樣是常青題材,如此今天做一個《同桌的你》,明天做一個《同桌的他》,今天做一個《匆匆那年》,明天做一個《匆匆這年》,內容還依然走不出狗血校園戀情的套路,生生把“青春片”這個曾經的金字招牌做臭做爛。

五年之內,青春片盛極而衰。“青春”不可能永駐,成堆的同類影片和跟風者必然會讓觀眾逐漸失去興趣,這場青春風的落幕並不令人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