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另有其人 司馬遷筆下的范蠡可能是拼接出來的人物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譯文:

范蠡於是離開了越王,從齊國給大夫文種發來一封信。信中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是長頸鳥嘴,只可以與之共患難,不可以與之共享樂,你為何不離去?”文種看過信後,聲稱有病不再上朝。

1

作為一個政治家,他一力促成“三千鐵甲終吞吳”;

作為一個大商人,他三度上演“千金散盡還復來”;

對時機的把握,對人性的洞察,讓他成為難得的人生贏家。

後人給他十六字評價: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他就是在民間有“財神”之稱的范蠡。

陶朱公另有其人 司馬遷筆下的范蠡可能是拼接出來的人物

2

范蠡也能名列武廟?

廢話,滅國之功足以讓范蠡在武廟有一席之地,而且排名靠前。

在宋朝的武廟大名單中,范蠡的排位進一步提高,他和管仲一起擠掉了原來屬於白起、吳起的位子,名列“武廟十哲”。

雖然沒有親自上戰場搏殺,但背後的戰略策劃、運籌帷幄是更高層次的博弈。

武廟在篩選祭祀的武將時,權重是按戰略、治軍和戰役指揮遞減的。一場兩場戰爭往往不能左右全局,而一個合格的戰略家主導著國家戰略,使之始終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范蠡就是這樣的戰略家。

陶朱公另有其人 司馬遷筆下的范蠡可能是拼接出來的人物

3

這樣的大人物,司馬遷在《史記》中卻沒有單獨列傳,不過,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和《史記·貨殖列傳》中,范蠡的戲份還是比較多的。

范蠡成名在越國,卻是一個楚國人,因為在楚國非貴族不得入仕,所以空有滿腹才華的范蠡不得不去外國求發展。

范蠡不但自己去了,還說服了家鄉的父母官一起前往越國,這個父母官就是范蠡後來的好搭檔——文種。

不要以為范蠡去了越國就能大展拳腳。他真正被越王勾踐信任並且重用是在公元前494年勾踐兵敗會稽山之後。

這一年,范蠡已經42歲,來到越國也已經有十七年之久。

陶朱公另有其人 司馬遷筆下的范蠡可能是拼接出來的人物

4

之後“臥薪嚐膽”,二十年磨一劍,勾踐最終復仇成功的故事早已為人熟知。

這裡只想說一個人物,那就是范蠡的師傅——辛文子。

范蠡肚子裡那些東西都是辛文子教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辛文子是勾踐滅吳的幕後英雄。

辛文子是晉國逃亡到宋國的落難貴族,由於他對親水旅遊的狂熱,被稱作漁父。辛文子在越國旅遊的時候碰到了范蠡,並且收范蠡為徒,還見了勾踐。

徒弟范蠡希望師傅辛文子可以留下來一起輔佐勾踐成就霸業,辛文子對范蠡說:“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榮樂。”這也是後來范蠡原話告誡文種、自己急流勇退的原因。

師傅說的話,怎麼會錯呢?

據說辛文子是老子的弟子,博學多才,無所不通,尤其擅長計算,也因為他在計算方面的超能力,辛文子在歷史上更多的被叫做計然。

在《史記·集解》以及《越絕書》、《吳越春秋》等史書中,計然又被叫成計倪、計研,這是因為吳越方言中“然”、“倪”、“研”發音相近,其實說的都是辛文子。

辛文子傳授給范蠡發展經濟、振興商業的七大對策,范蠡只實施了其中的五條,就成功滅吳。後來,范蠡經商致富,同樣是靠的這些辦法,范蠡還專門著書立作,把這七條計策記錄下來,命名為《計然七策》。

陶朱公另有其人 司馬遷筆下的范蠡可能是拼接出來的人物

5

范蠡之所以被後世推崇,很重要的一點是他能審時度勢、激流勇退,更加了不得的是,他轉戰商場,同樣做出了讓人高山仰止的成就。

按照《史記》的記載,范蠡的精彩人生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當然是輔佐勾踐復仇滅吳,第二階段則是變異姓名在商場上長袖善舞。

滅吳後,范蠡在信勸說文種歸隱未果後,“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

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化名鴟夷子皮,三次經商成鉅富,又三散家財,期間還執掌齊國相印三年,再往後,范蠡定居陶丘,自號陶朱公,再度上演商業奇蹟。

范蠡離開勾踐時已經68歲了,到他去世時88歲,二十年時間上演了無數商業奇蹟,這也是後人將范蠡尊為“財神”的原因。

陶朱公另有其人 司馬遷筆下的范蠡可能是拼接出來的人物

6

問題來了。

西漢初年的文學家賈誼,他所在的年代要略早於司馬遷,他的著作《新書·連語》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梁嘗有疑獄,半以為當罪,半以為不當。梁王曰:“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國,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問之。”

這裡的梁王應該是指魏惠王,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遷都大梁之後,魏又被稱作“梁”。

勾踐滅吳是公元前473年,這一年范蠡63歲。魏惠王在位時間是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319年。

如果陶朱公就是范蠡,那麼即使魏惠王在公元前369年一即位就見了陶朱公,那麼陶朱公,也就是范蠡應該足足有167歲了。

這有可能嗎?

所以陶朱公有可能另有其人,司馬遷筆下的人生大贏家范蠡很可能是拼接出來的人物。

陶朱公另有其人 司馬遷筆下的范蠡可能是拼接出來的人物

7

如果范蠡不是後來的陶朱公,那麼他的下場如何呢?

還是賈誼的《新書·耳痺》中有明確記載,“事濟功成,范蠡負石而蹈五湖,大夫種系領謝室,渠如處車裂回泉”。勾踐滅吳後,幫助他滅吳的幾位功臣都被他殺掉,范蠡是被捆上石頭後,投到太湖裡淹死的。

西施的命運和范蠡一樣。

北齊的《修文殿御覽》轉引《吳越春秋》說,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越王勾踐仿照伍子胥之死,也把西施裝進“鴟夷”,壓上石頭,投之於江。

還有一種說法,這裡的“鴟夷”就是指范蠡,也就是兩個人都有被活活淹死。

關於范蠡和西施的愛情故事,史料中惟一的記載是唐朝的《吳地記》轉引東漢《越絕書》:“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奇怪的是,現今流傳的《吳越春秋》、《越絕書》都沒有上述的文字。

陶朱公另有其人 司馬遷筆下的范蠡可能是拼接出來的人物

8

這樣的情況,其實在中國的史書中大量存在,正史的修撰權被官方掌控後,各種塗抹、各種謊言,歷史變成了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還是喜歡范蠡西施同泛五湖的說法,善良的人們總是喜歡大團圓的結局。

陶朱公另有其人 司馬遷筆下的范蠡可能是拼接出來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