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應以何種態度看待人工智慧?

互聯網時代應以何種態度看待人工智能?

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選“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而霍金也曾對人工智能多次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人工智能全面的發展,可能招致人類的毀滅。人工智能,也就是AI。我們把它拆解一下:人工+智能,我們簡單點的解釋就是人為的、人力所能去製造的、類似人本身的智能。

人類對於自身的智能其實還沒研究透,這已經成為現在人類發展史上一個需要持續研究跟去攻克的一個課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課題也是必然要面對的。人類在許久以前就對人工智能這一塊有無限的想象,從科幻小說到科幻電影,再到機器人的誕生,從大型機器人到微型 機器人,一路走來可謂是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

近幾年,阿爾法狗這個人工智能程序也大出風頭,尤其是在2017年的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擊敗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之後,更是婦孺皆知。它的圍棋水平已經得到圍棋界的公認,達到了人類職業圍棋的頂尖水平。

不單單是阿爾法狗圍棋事件,如今更為火熱的是無人汽車的誕生。一方面是無人駕駛的出現代表了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面卻是在現實中的實踐有很大的挑戰性。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人們對於無人駕駛汽車的興趣依然很濃厚,並且極大多數人對此很看好。

簡而言之,如今的人類發展史正處在一個跳躍層,人工智能就是一個擺在我們眼前的跳板。我們在這個跳板上從躍躍欲試,到付諸行動,爭取能夠跨越過去,給人類史再增添多一個榮耀勳章。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對於人工智能我們人類需要謹慎為之,而不能夜郎自大。

就無人汽車在實驗行駛這件事上,之前就出現了車禍事故。此時就出現了一個大問題:當人工智能犯錯的時候,誰來負責?我們無法賦予人工智能一個人類的身份,自然不能讓人工智能全部買單。但人工智能就目前來說算是一套程序,那麼由編寫這套程序的人負責嗎?我們一邊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完成更多事情,但卻不能直接賦予他們人類的權利。

當人類各自擁有人工智能的時候,人工智能的犯錯責任,是擁有者為之負責?還是出售人工智能的人負責?我們發展人工智能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當人工智能在這一塊上違背初衷之後,所折射出來的問題就值得好好思考了。

從人工智能的概念提出至今已有60年時間,不管是從技術還是從應用等方面來說,人工智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也意味著我們人類還需要持續探索。即使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類做很多事,但人類的自我提升潛力是不容小覷的,主動學習跟創新創造的能力是人工智能還無法涉及的領域,所以在面對人工智能這一點上,人類無需妄自菲薄。當然,也不能小看了人工智能。

畢竟,我們誰也說不準,在未來的哪一天,人類的創造力足以賦予人工智能學習能力,從而真的讓人工智能成為新型人類。而就現況來說,人工智能如果出現誤差依舊會對人類造成傷害,因此在摸索更好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也要對人工智能有一定的掌控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