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好了,我把妹妹弄丟了」這句話一晃,已經快過去40年了

“媽媽,媽媽,不好了,我把妹妹弄丟了”。這是姐姐在媽媽從地裡回家後說的第一句話。很多年後,媽媽說,她都還記得這句話,也清楚地看見當時的自己氣得抬起了手,差一點就打在了姐姐的屁股上,但終於只是落在姐姐的腦袋上,摸了摸,半吼著責問姐姐:“你怎麼看的妹妹!”

01 說這句話時,姐姐5歲,我3歲。

那是爸爸媽媽結婚的第7個年頭。也是改革開放的第7個年頭。只是,當時爸爸媽媽的小家庭狀況並不好,兩個年輕人早出晚歸在田地裡忙活,也僅能維持一家人的溫飽。同時,因為連著生了倆個女兒,爺爺奶奶不怎麼開心,對於這個小家庭也基本不伸手不幫忙。所以,年少的姐姐就在爸爸媽媽下地幹活時,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在家裡照顧更加年少的我的任務。而這,對於姐姐而言,肯定是一項“重任”。

那年夏天的傍晚,天熱,無風。姐姐坐在門簷兒上抱著我睡過去了,等醒來,看不見我。姐姐慌了。

“媽媽,不好了,我把妹妹弄丟了”這句話一晃,已經快過去40年了

02 我2011年出生的女兒也聽過這段往事。

她從iPad的英文動畫中抬起頭,問:“姥姥,姨媽怎麼還要等你回家才說啊?她應該第一時間給你打電話啊!”姥姥就笑笑:“電話?你知道電話什麼時候才出現嗎?別說你姨媽了,就是我和你姥爺,當時找你媽媽,也只能滿村子走,滿村子喊啊!”

電話的出現時間?女兒顯然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她無法想象,三十多年前,姥姥竟然要用喊這麼原始的方式來尋人;她更無法想象,她的姨媽在她現在的年紀,已經是家裡的半個勞動力了——不僅要看護我,還要幫著家裡幹活,比如給豬和雞餵食等。

而她,一出生就享受著改革開放的豐厚成果,很多第一次都被我們用手機記錄下來;3歲就會用我的手機給爸爸打電話,讓爸爸早點下班回家陪她玩兒;5歲就會熟練地在iPad裡玩遊戲、聽歌曲;在剛剛過去的7歲生日上,她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話手錶,不光能定位,還能自主地給我們打電話,跟同學聊天。

“媽媽,不好了,我把妹妹弄丟了”這句話一晃,已經快過去40年了

03 女兒的第一部手機,比我整整提前了16年。

15年前,我念大二,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部電話。是姐姐買的。姐姐那年大學畢業,用的是她暑假打工賺得的工資。姐姐說,“你在北京,離家最遠,爸爸媽媽最惦記你。有了手機,你就能往家裡打電話了”。

在那之前,我還擁有過一個尋呼機,藍色的。別人給我留言,我就找電話回過去。最開始是用學校小賣部的公用電話,後來學校給每個宿舍安了電話,就用宿舍的,可惜也總是要排隊。更可惜的是,這部尋呼機從來沒有收到過爸爸媽媽的信息。因為那會兒家裡還沒有裝電話,我們之間的溝通只能靠我給家裡寫信。

姐姐給我買的那部手機是銀色的,照亮了我餘下的大學生活,一直陪伴我到大學畢業。

“媽媽,不好了,我把妹妹弄丟了”這句話一晃,已經快過去40年了

04 如今,手機已經不僅僅只是一種聯絡工具。

算起來,我現在使用的手機已經是第6部。設計簡潔,操作穩定,手機信號也從2G進入4G時代,速度飆升。昨天,剛剛收到中國移動的通知,連漫遊都取消了。但手機的意義遠不止於通話聯絡這麼簡單,隨著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發展,一個個App已經包羅著我們的各種需求,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和支持著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點餐購物用手機,從下單到送達,精確到分鐘;健身學習用手機,從身體到思想,細分到層級;朋友圈互動用手機,從陌生到熟悉,全看個人選擇;就連我女兒上小學後的學習和部分考試,都是通過手機完成的。

女兒對手機的熟練程度早就超過了我爸媽。她會教他們如何在手機上玩鬥地主的遊戲;會在姥姥姥爺去超市購物搞不定付款環節時,直接上去說:我來;有一次還通過手機查詢菜譜,教姥爺做出了一道新菜。以至於我爸我媽常說:“現在的孩子,懂得的真多,真是厲害啊!”

“媽媽,不好了,我把妹妹弄丟了”這句話一晃,已經快過去40年了

一部手機,就像改革開放的一扇小小窗口,展現的是時代的發展和未來的廣闊。有手機的女兒,在今年也有了她的小弟弟,剛滿2個月。我希望他們姐弟倆也跟我和姐姐一樣手足情深,更希望孩子們一代更比一代強,一個更比一個棒。因為,我深信,少年強,則中國強。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小學孩子的媽媽,是今日頭條認證的育兒作者,曾兩次獲得今日頭條原創文章禮遇獎金。

願與您一起,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心智成熟,歡迎您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