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營收55億的國民飲料,如今上市卻被專家稱要涼涼

隨著小米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美團、滴滴等企業都在為上市謀劃準備,尋求上市似乎成為了如今股市大勢不好的情況下的逆流風潮,而這其中,更是炸出來曾經叱吒中國飲料界的“東方魔水”健力寶。

曾營收55億的國民飲料,如今上市卻被專家稱要涼涼

20年前,如果把健力寶稱作是“國民飲料”,相信不會有人有任何意見,因為那個時候的健力寶確實是街頭巷尾,人盡皆知,在中國眾多的民族品牌飲料中,如果有一款能讓國人自豪和激動的,那無疑就是健力寶了。

健力寶誕生於1984年,是創始人李經緯在街邊買了一聽易拉罐裝可口可樂之後,聯想到的研發一種能讓運動員迅速恢復體力,普通人也能喝的飲料,但在成立之初,健力寶並沒有引爆市場,成為有口皆碑的飲料產品,健力寶的真正發力是始於第23屆奧運會,而健力寶之後的成功都得益於李經緯的“體育營銷思維”。

曾營收55億的國民飲料,如今上市卻被專家稱要涼涼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並以金牌總數15位居第四,而作為中國奧運代表團官方指定飲料,健力寶也因此名聲大噪,自此之後,健力寶贊助各類國內外體育賽事而享譽海內外。1997 年,健力寶達到輝煌的頂峰,年銷售額突破55 億元,成為了當時名副其實的飲料界老大。

曾營收55億的國民飲料,如今上市卻被專家稱要涼涼

健力寶實際上是有機會也有實力成為國內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的,1993年,廣東省將健力寶列入第一批上市公司名單,但卻被其時任董事長李經緯以公司財務制度不嚴,有很多白條,而上市公司監管“很厲害”為由拒絕。1997年,健力寶再提上市,但被當局政府以李經緯團隊“沒有香港暫居證,因而不得購買H股原始股票”為由拒絕批准方案,導致上市失敗。沒能成功上市後,健力寶也開始慢慢的走起了下坡路,健力寶自公司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以李經緯為核心經營發展,沒有形成組織化的機構來管理公司,內部管理混亂無比,內部關係盤根錯節,李經緯又在健力寶奇蹟般的崛起後做起了一系列多元化投資,結果因為資金鍊斷裂,陷入危機,同時,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等國外品牌飲料的強勢打壓以及國內品牌娃哈哈、康師傅、統一等競爭對手的發跡,最終導致李經緯辛苦多年建立的“健力寶”大廈將傾。

曾營收55億的國民飲料,如今上市卻被專家稱要涼涼

之後,當時的“董事會”將健力寶75%的股份以3.38億元的價格賣給浙江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由以特異功能騙取資本的張海出任董事長,張海在執掌健力寶期間以做假賬、虛增庫存、虛增銷售等方式挪用、抽走、轉移、侵吞健力寶資金,導致健力寶的市場份額逐漸流失,張海被捕後,健力寶流轉到了統一手上,然而統一也並沒有讓健力寶重現當年的榮光。在如今的飲料市場,健力寶已經淪落為二線飲料品牌,基本上很難見到它的蹤影,一個曾經人盡皆知的民族品牌就這樣在兜兜轉轉中沒落了。

曾營收55億的國民飲料,如今上市卻被專家稱要涼涼

時隔20年,健力寶再提上市,專家卻指出,健力寶產品品牌老化,渠道不斷收縮,經銷成本偏高,加上運動飲料近幾年的迅猛發展,已經衰落的健力寶恐再難有重塑輝煌的機會了。

民族品牌健力寶的沒落,讓人唏噓。(宇貝黃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