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盒馬鮮生」大舉擴張,有人歡喜有人憂

第174篇推文 正文:1639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聽說馬雲粑粑在成都的“盒馬鮮生”開張,遂去體驗了一番。

一個為了高薪,從惠氏跳槽去“盒馬鮮生”的哥們兒告訴二小:

“今年成都打算開56家店,以後每2公里就會有一家,實現全面覆蓋。”

馬雲粑粑就是豪氣!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盒馬鮮生的開業,讓附近幾家原本熱鬧非常的蔬果店,變得門可羅雀。

價格差不多,裝修、門店科技、服務、品質、物流、顧客信任度都比不過盒馬,這生意被搶的,無fuck可說!

馬雲的“盒馬鮮生”大舉擴張,有人歡喜有人憂

市場優勝劣汰。

不得不說,盒馬的服務,非常人性化。

比如:買花蛤,服務員會幫你挑選鮮活的,將死的剔除。挑好後會在袋子上剪個小口,將水放乾淨,真的是一點便宜都不會佔你的。

比如:裝成一小份一小份的蔬菜,正好解決了當下的人一餐想吃多種蔬菜,卻又怕買多了吃不完放壞等問題。

比如:標準化、大小相盡、賣相良好的蔬菜,節約了你挑菜的時間,也為網購的消費者打消了疑慮。

比如:海鮮現場加工,保證新鮮,確保食物的口感和品質。

比如:用盒馬APP下單,3公里內1小時送貨上門,足不出戶也能購得新鮮食材。

【培養內陸人消費海鮮的習慣】

據朋友介紹,成都地處西南,盒馬打算培養成都人吃海鮮的消費習慣。

從新開門店的熱鬧程度來看,效果不錯。

坐在店裡吃小龍蝦、法國生蠔、波士頓龍蝦、俄羅斯帝王蟹等海鮮的人不少。

馬雲的“盒馬鮮生”大舉擴張,有人歡喜有人憂

而盒馬賺錢的點,也在於此。

從產品的定價不難發現,按照門店的規模、員工數量、農產品標準化篩選、精心包裝的情況,很多平價蔬菜利潤很薄,甚至沒什麼利潤。

賺錢靠的正是海鮮、深加工農產品、半成品以及餐飲。

【到底哪些農產品賣得好】

咱們搞農業生產的,一定要了解消費者喜歡什麼。

經過很多天對盒馬APP的觀察以及守候,二小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有機蔬菜並非沒有市場,經常一到下午,有機番茄和辣椒就銷售一空。

本地時令蔬菜、菇類、豬肉、雞肉等大眾農產品,價格看似與菜市場差不多,但分量少一些,而且一般下午也都是銷售一空。

馬雲的“盒馬鮮生”大舉擴張,有人歡喜有人憂

香薰、調味作物,如羅勒葉、新疆杭椒、香茅、百里香、大葉紫蘇、球莖茴香等,分量少、價格貴,很多人不知道買來怎麼做,銷量平平。

馬雲的“盒馬鮮生”大舉擴張,有人歡喜有人憂

王二小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也是咱們可以與盒馬稍微爭一爭的地方。

按照一線城市的發展經驗,這些香薰、調味植物走上大家的餐桌是遲早的事情,盒馬幫大家培養了好吃嘴們的消費習慣,如果咱們的價格有優勢,還是有一定市場的。

新奇水果類蔬菜銷量好,16.9元/200g的水果彩椒,9.9元/210g的水果胡蘿蔔、7.9元/200g的冰草,14.9元/盒的糖果番茄、9.9元/盒的串收紅番茄、雙色番茄等賣得都不錯。

盒馬將這一類歸為“給寶寶”。

馬雲的“盒馬鮮生”大舉擴張,有人歡喜有人憂

進口水果銷量好,尤其是一些超甜的進口水果和一些稀奇古怪的進口水果。

馬雲的“盒馬鮮生”大舉擴張,有人歡喜有人憂

【讓人歡喜讓人憂】

在這兩年整體經濟形勢不太好的情況下,很多人選擇了從事剛需產品的銷售。

這讓水果店、賣蔬菜肉類的店鋪、餐飲店鋪突然多了起來。

這本是一個飽和的市場,盒馬鮮生、超級物種、蘇寧小店的強勢崛起,自然而然地會搶走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

這讓一些小店很難再經營下去,小店的減少會影響到水果、蔬菜和肉類的批發商走貨,隨後將造成田間地頭收菜的菜販子減少、壓價等情況發生。

當然如果你能攀上盒馬鮮生,成為其供貨商,則另當別論。

馬雲的“盒馬鮮生”大舉擴張,有人歡喜有人憂

而要想給這些大型超市供貨,首先的要求就是農產品的標準化,統貨對於他們來說沒有意義,還得請人挑揀分裝,肯定是不不願意的。

所以大型商超將進一步鞏固適度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農業生產的地位。

【王二小寫在最後】

蓬勃發展的生鮮超市,的確為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帶來了福音。

但也將導致一些形狀、賣相不好的農產品銷售困難,而且為了保證產品的新鮮,超市每天會扔掉大量農產品造成浪費。

這樣的矛盾在發達國家很普遍,農民抱怨彎的黃瓜不知道賣給誰(某些美女有需求另當別論哈!),反對浪費的環保人士每天去撿超市扔掉的農產品吃。

馬雲的“盒馬鮮生”大舉擴張,有人歡喜有人憂

先進的生鮮新零售,確實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這是進步沒錯,但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如何解決,很值得思考。

以上問題,都和咱們新農人息息相關。

大浪淘沙已經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