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大東溝鎮是龍的故鄉。

那裡發掘有上億年大型龍骨化石的峪南遺址,有舊石器時代的東溝遺址、新石器時代的辛壁遺址、西周時期的段都遺址、東周時期的雙河底遺址、漢代時期的馬村遺址等,瓜瓞綿延不斷代,龍的傳人生生不息。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大東溝是神仙嚮往的地方。

那裡的“國保”——雙河底村唐代建築湯底廟,辛壁村金代的太平觀,賈泉村的六廟,峪南村的玉皇廟、玄武閣和凌雲閣,段都、坪頭、七幹、馬村等村莊的古寺古廟古閣古塔,供奉著各路神仙,傳遞著最古樸的道德教化。再諦聽孫悟空大戰蜘蛛精、三姐妹石棺、金蛤蟆、螢火蟲護送少年周盤等神話傳說,真可謂是道骨比仙風,性靈傳萬象。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大東溝是煤鐵之鄉。

大東溝鎮原名徐莊,鎮東的山脈出鐵礦,鎮西的地脈產煤炭,兩山夾一河,造就了“四十里長河一碼頭”。全盛時期,鎮上街道兩旁,店鋪密集,房舍連排。清乾隆五十五年《徐莊鎮大廟山門告成碑記》記載:捐資字號達百七十家。經貿的繁榮,不僅使商賈雲集,更成為士、農、工、商各顯其能的大舞臺。田疇富庶,融匯互補,砥礪了男人們豪爽、大氣、百折不撓的風骨,哺育了女人們勤勞、俊美、充滿張力的性格。“一窯炭,富裕了一個鎮;一爐鐵,紅火了一個村;一門藝,帶富了一族人;一桌席,和諧了一家人。”煤鐵精魂,萬代衍盛。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大東溝有宅的經典。

東溝村徐家十八院、賀坡村“澤州商幫古建群”成為電視劇《白鹿原》取景地。賈泉村的文魁院、插花院等一百單八院名聞遐邇。民謠有云:“史村鐘樓段都塔,坪頭屋脊峪南閣。”千百個深宅大院與民間小居遍佈村村寨寨,石雕、磚雕、木雕精湛典雅,人物、花草、鳥獸栩栩如生,融太行風情,彰人文關愛,或被道德文章薰陶,或被名人氣質浸透,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形成了鮮明的文明符號,涓涓傳遞著優良家風,汩汩流淌著中華文脈。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大東溝是“中華廚聖”之鄉。

伊侯山是中華名賢伊尹的封地。相傳,伊尹輔佐了商朝五代君王,活過了百歲。因其精通廚藝之道,夙夜在公,如履薄冰,“治大國若烹小鮮”,被譽為“中國廚聖”。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大東溝美味佳餚製作技藝也代代相襲,尤其是被趙匡胤的皇后賀金嬋、金章宗的皇后李師兒帶入宮廷,與各地的舌尖饕餮們相互交融,綿延至今,無遠弗界。溯本追源,中華美食發源地,大東溝是也!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大東溝是詩詞國度的縮影。

多少人誦讀著三千六百年前商湯王的《祈雨辭》——“政不節與,使民疾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宮室榮與,婦謁盛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苞苴行與,讒夫興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登臨伊候山頂,感悟千百年的治國理政之道?!

多少人誦讀著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登臨AAA級景區可寒山——唐朝皇帝李柷的靜養之地,感受“天然氧吧”的繁秋景象,鼓棹起“霜重色愈濃”的豪邁?!

多少人誦讀著“淵明飲松下,故事良可遵。”(宋·陳天麟《與客飲乾明寺東古梅下》)誦讀著“石徑風來花亂落,柴門客至鳥爭啼。”(明代兵部尚書周盤《春遊乾明寺》)誦讀著“窈窕西山路,孤峰迥自尊。”(清代康熙帝師陳廷敬《遊可寒山乾明寺》),聆聽乾明寺“松濤與鐸韻並奏、經聲與佛樂共鳴”的千古絕唱,徜徉於炎黃子孫的精神家園,升騰起洋洋華夏詩詞國度的璀璨煊煌?!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大東溝是工匠精神的寫照。

上了西窪坡,進了手藝窩。不是炒玉茭,就是錮漏鍋。”這首流傳了千百年的民謠,真實地反映了大東溝鎮手工藝人之盛。那裡的鐵匠、木匠、漆匠、泥瓦匠、小爐匠世代相承,剪紙、麵塑、編造、刺繡層出不窮,而且跑遍了河南、河北、寧夏、內蒙古等地。時至今日,全鎮仍有古老的“糧食放大器”近三百個,日常在周邊縣市村鎮的街頭巷尾爆玉米花、大米花、炒黃豆的手工藝人上百人,最多的一人年蹦玉米上萬斤。他們披星戴月走南闖北,或匠心獨運推陳出新,用電動機和鼓風機代替手拉風箱、手搖鍋體,或在歲月的年輪裡安詳地守護著古老的技藝。一聲炮響震長空,半升玉米蹦一篩。或神氣活現,精神抖擻;或氣定神閒,藹然可親。問君何能爾?答曰東溝人!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大東溝是八音會之都。

那裡雖無維也納式的金色大廳,但村村都有的八音會,接地氣、聚人氣、添喜氣、生豪氣。“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中華先祖,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材質,妙手化作鼓、鑼、鈸、旋、笙、簫、笛、管等八種樂器。土生土長的大東溝農民,將此樂器有機排列,演繹出“十大番”“小大番”“火雷炮”“節節高”“戲牡丹”“百鳥朝鳳”等幾十個曲牌,或粗獷激越,歡天喜地;或哀囀九絕,纏綿悱惻。近年又兼容幷蓄,增添西洋樂器,挾太行雄風,奏響在天安門廣場,奏響在上海世博園,奏響在南非國家藝術節,向世界展示了精神超忽、不同凡響的名片!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大東溝是崇文尚武之邦。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飛的“精忠報國”,激勵著一代代東溝人,宕闊胸襟,心懷家國。《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韓仲昆、《山西農民報》首任總編輯徐一貫等,筆走龍蛇驚風雨;光華大隊、南下幹部、空軍戰鬥英雄王自重、徐春陽中將等烈士豪傑,清史巍巍貫長虹;韓忠禮將軍離職思報國,歸真善持家;徐斌將軍及大東溝籍現役軍人,昂然走進新時代,再築鋼鐵新長城!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百看不厭大東溝,萬古千秋競風流——

伊侯來思,廚聖之鄉,

舌尖來思,知味聞香。

可寒來思,唐帝靜養,

溝壑來思,虎臥龍藏。

仙凡來思,廟高閣敞,

般若來思,五色蘊藏。

八德來思,禮義之邦,

八音來思,逍遙酣暢。

鄉民來思,能工巧匠,

善作善成,至微至揚。

紅泥藍火思,秦磚漢瓦,樓臺寂寂雪皚皚,

千門萬戶思,唐風宋韻,庭院深深雨茫茫;

……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長河岸邊的大東溝,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世說新語,人間萬象。而今,大東溝又鋪開了一幅泰運新開、政通人和的新畫卷。工業轉型,科學佈局,騰籠換鳥,綠色發展。農業轉型,增值增效,糧菜果肉,囤滿倉盈。城鄉一體,高潮迭起。通道綠化、街道亮化、環境美化三化同步,美麗宜居村、生態文明村、整治提升村爭先恐後。舊村改造工地,如火如荼;移民新區建設,日新月異。變“挖煤鍊鐵”為“挖文興旅”,全域旅遊久久為功,田野孕育新希望;集體經濟“破零”“增零”,精準扶貧守望相助,千家萬戶樂融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