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大剧《归去来》网播破80亿!专家揭秘“言情”与“反腐”如何美学交融

言情偶像剧与反腐剧的美学交融

电视剧《归去来》举行专家研讨会,获赞“正能量”“新方向”

青春励志大剧《归去来》网播破80亿!专家揭秘“言情”与“反腐”如何美学交融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和北京完美蓬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50集青春励志大剧《归去来》播映圆满收官,近日,该剧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人员对《归去来》创作初衷、剧本创新、价值观引导、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与解读,用专业观点道出了这部现实剧作的价值所在。

电视剧《归去来》由著名导演刘江执导,著名编剧高璇、任宝茹执笔,唐嫣、罗晋领衔主演,播出期间引起广泛热议,引发了公众对于“人性”“现实”的大讨论。据统计,《归去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同步播出28天,其中21天收视率登顶同时段全国第一,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11.3亿次,网播总量已突破80亿次。

研讨会由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委托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组织,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主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肖永亮,《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袁新文,《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赵彤,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邢戈,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研究部主任陈超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组联部主任李海明,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综合处副处长王青,中国电视艺术网宣传总监张义华,《中国电视》理事会秘书处主任游浩,电视剧《归去来》联合制片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总制片人王彤,导演刘江,编剧高璇、任宝茹等出席会议。

新青年体现新理想

检察官呈现正能量

青春励志大剧《归去来》网播破80亿!专家揭秘“言情”与“反腐”如何美学交融

图片来自于网络

《归去来》着眼当代留学生群体,以六位不同出身、不同成长环境的青年为主线,通过讲述六人在美国留学生涯的遭遇,展现两代人之间面对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价值观抉择时的挣扎、冲突与历练,并聚焦当下现实社会热点,探讨青年一代的信仰与价值观走向,展示了新一代中国青年励志成长过程中的崇高理想信念与灵魂蜕变之路。剧中由唐嫣饰演的女一号萧清,是清廉、胸怀坦荡的检察官之女,名副其实的“法二代”,她始终坚守自己的法治理想,即使面对生活的磨难,也不忘初心,用心中正义之尺衡量着自己的所作所为。除此之外,该剧还成功塑造了坚持正义、清白为人的检察官何晏,在面对家庭困境和压力之时不为金钱所诱,捍卫了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是新时代影视作品中检察官形象的又一典型人物。

导演刘江坦言,电视剧《归去来》历时三年,单剧本创作就有两年多,拍摄过程长达180多天,剧中所有人物都来自于生活,都是有原型的,编剧为此多次赴美国体验生活、实地采风,付出大量心血,目的就是要为观众奉献出一部“有说法、有想法、有所表达的戏”,用青年成长的涅槃重生弘扬主旋律,用检察官的立检为公展现正能量

从语言走向了历史

从形式走向了内容

作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剧目,电视剧《归去来》具有契合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时代意义,与会专家学者对剧本创作特色、人物塑造、故事立意、时代精神、艺术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充分肯定了该剧在思想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及社会影响力。

李准从哲学角度对电视剧《归去来》进行了深刻剖析,认为该剧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从语言走向了历史,从形式走向了内容”,意即从具体的语言技巧、语言表达,走向真正反映历史、反映现实。他还表示,《归去来》里的主人公们作为新时期的留学青年,他们选择了艰难,选择对得起自己,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超越。特别是作为男一号的书澈,坚定信念,打破“子为父隐”的儒家道德规范,揭发父亲的过错,不仅体现出时代的进步,更充分展现出该剧正是用青春偶像剧的样式指向有牺牲的信仰、有道德的责任,让人们厌恶不劳而获的财富,唤起人心。

仲呈祥表示,首先,电视剧《归去来》在同类题材电视剧中,有突破、有探索、有创新,它撕开了生活的画面,展示给我们看,让我们看到这代年轻人应该坚守什么样的价值观,应该为什么样的理想信仰去留学;其次,这部剧远远超越了留学生题材的范畴,进入到了中国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所面临的严峻的反腐层面。我们生活中是以曲求直方能生存,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倡直道,不要搞曲道,当下年轻人,特别是官二代、富二代以及从政的父母该怎样做人,电视剧《归去来》给了一个警示;最后,这部剧既直面人生,又开拓未来,它是真真实实的现实主义题材,它所宣扬的价值观是超前的,特别是在叙事中采用了一种人生哲理般诗与画的表达,张弛有度,能让人一边品尝一边咀嚼,值得称赞。

王伟国直言《归去来》围绕“七宗罪”展开的叙述视角极为宏大:没有道德的政治,没有责任的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牺牲的信仰,不劳而获的财富和不道德的交易。电视剧《归去来》以人物的命运冲突和戏剧化冲突,向我们真实地揭示了在当代社会中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价值观冲突,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该剧通过对当代青年人婚姻观、恋爱观的探讨,对青年人至诚、自尊、痴情的情感展现,谱写了一曲当代青年的颂歌。尽管其中夹杂着悲情,但经由动作性叙事手段、纪实性长镜头的审美化表达和留白的审美化处理等,令作品达到了一种艺术化的凝练。

有着留美经历的肖永亮教授认为,电视剧《归去来》通过留学生这个群体,令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国家整体的强大,比如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实力的增强等,在剧中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同时,电视剧《归去来》又并未停留于表面化的留学生生活描述,而是融入了更深刻的东西——把留学与反腐联系起来,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中美的文化价值观不同。

袁新文用三个字对电视剧《归去来》作出精准概括:正、新、亮。第一,它的价值观非常正,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立足于现实,通过这种故事的讲述,把一种正能量进行了非常好的弘扬和传播;第二,创作手法比较新,它打破了电视剧固有的套路和故事讲述的格局,在电视剧的艺术创新上难能可贵;第三,艺术处理上非常讲究,特别是在光的处理上运用了大量艺术手法,画面很有电影质感,非常亮丽。

王一川认为,电视剧《归去来》在当前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已经呈现出一种重要的转折性意义,这集中表现在它通过讲述几位官二代和富二代留学生的爱情、道德、法律等曲折经历,初步弥合了当前言情剧的过度滥情与反腐剧过于冷峻之间的截然反差和分离,

成功跨越了当前言情偶像剧与反腐剧之间的疏离及对峙状况,实现其美学交融。他希望《归去来》的出现能够为当前中国电视剧创作的扭转起到标志性的作用。

戴清教授用“可爱清新”形容《归去来》带给自己的直观感受,认为电视剧《归去来》是一部有新意、引人思考的作品,与时下充满套路化和陈旧感的电视剧相比是可爱清新的,也是一次可贵的尝试。同时,它在表现留学生一代年轻人追求浪漫爱情和阳光人生的同时,揭示出当下社会权商勾结的一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赵彤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做引,点出《归去来》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剧名,核心就是要为心找一个安宁的居所。如果说归去来在陶渊明那里偏重是归去,在主人公书澈这里就是归来。这部剧里父辈与子辈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比爱情桥段更让人感兴趣,带有相当浓厚的反抗色彩,所有的成长都很曲折。

高小立认为,电视剧《归去来》最大的突破点就是写出了腐败的深刻性

。这部剧深度揭示了腐败对于一个家庭最终的摧残和对人性的践踏,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痛挖掘出来,与其说是留学生生活,实则揭示了跨国腐败的官商勾结,其实还是一部反腐剧。

邢戈从剧本创作角度对《归去来》表示了肯定:留学生题材,具有新鲜的生活质感,尤其是跟反腐结合,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部剧与其他电视剧截然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用电视剧的方式做一种人生价值的探讨,它把电视剧做成了工具,用这个工具来做理念上的探讨。它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高度,通过电视剧的形态探索人生的道理,讲的是人生价值,这种创作角度和其他剧相比是非常不同的。

全新“归来”与“出发”

法治剧寻求新突破

青春励志大剧《归去来》网播破80亿!专家揭秘“言情”与“反腐”如何美学交融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电视剧《归去来》不仅是一部言情偶像剧,又是一部反腐剧,同时也是一部现实题材的法治剧。该剧从题材、人物、价值导向等方面而言,是一次全新“归来”与“出发”,它写透了人类情感遭遇极限选择时撕裂的疼痛,也极尽展示了青年一代昂扬的正气和清澈的处世哲学。

作为社会前进的原生动力,青年人的价值抉择关乎整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是整个民族的希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归去来》中的价值探讨绝非空泛的口号和对严肃议题浅尝辄止式的展现,它在“真爱至上”的情感描摹中,输出的是真正的“正能量”,既代表着电视剧作品的新方向,也体现着创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