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實力比你強的人,認慫是一條好辦法

面對實力比你強的人,你會怎麼做?

很多人可能會說:努力,爭取超過他。

這種做法當然沒錯。但是,在自己的能力還不能夠超過他時怎麼辦?實力派演員趙又廷說:認慫。

對,想要超過他之前,不妨學會認慫。

一、認慫,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認知

當初,趙又廷出現在《奇葩大會》第二季的導師行列時,很多人質疑,認為他為人中規中矩,不夠奇葩,不適合出現在這個以個性而突出的節目當中。

眾所周知,《奇葩大會》的另外三位導師,高曉松、蔡康永和馬東,他們都有很突出的個人魅力、學識以及舞臺上的應變能力。

在這方面,趙又廷的能力確實和他們的相差甚遠。

和三位導師一起主持節目,趙又廷時刻都有種擔驚受怕的感覺,因為他永遠不知道其他三位導師下一刻會說出什麼自己意料不到的話。

稍有不慎,被他們點名回應,又無言以對,就會顯露出自己的無知,所以趙又廷很聰明地選擇了自己的存在方式——“認慫”,在自己能力無力回應時,不去主動搶話,而是聆聽、欣賞對方的觀點。不去班門弄斧,自然也不會貽笑大方。

所以當高曉松侃侃而談詩詞歌賦時,當蔡康永隨時拋出一部外國小說的名稱時,當馬東恰到好處地煲出一碗雞湯時,趙又廷就用自己標準的微笑,靜靜地欣賞著他們。

然後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適當的時機,闡述自己的觀點,得到觀眾的認可,實力圈粉。

趙又廷認為:認慫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認知。

只有敢於“認慫”的人,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才有勇氣去關注自己的實力,也才能更清醒地找準自己的定位,找準努力的方向。

不斷地縮短差距,努力做到自己最好的狀態,讓自己沒有壓力,又讓對方舒服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一個人的綜合力。

這樣的認慫,不是認輸,而是承認自己的不足,知不足然後想辦法止不足。

面對實力比你強的人,認慫是一條好辦法

二、認慫,需要勇氣

對於很多人來說,認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認慫就是承認自己能力存在不足,這是個痛苦的過程。

演員黃曉明曾經對自己的英語水平很自信,總想找一個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所以在一場晚會上,他自我感覺良好地唱了一首《One World Dream》的英語歌曲。

但是因為他的發音不標準,結果現場很多觀眾聽到他將歌詞末尾“not at all”這個英文詞組,唱成了”鬧太套”。

晚會之後,媒體、觀眾都在嘲笑他的英語水平,他的“鬧太套“的梗在熱搜持續排名前茅,這讓當時風光無限的他頓感顏面掃地。

面對嘲諷,任何人都會難堪和傷心,黃曉明也不例外,他感覺自己成了一個笑話。有一段時間,他甚至害怕出現在公眾面前,反感媒體不停追問有關英語水平的問題。

那段時間,黃曉明像只鴕鳥一樣蜷縮著,脆弱地守護著自己的所謂自尊。

但是逃避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它只會讓問題依然存在,甚至變得更糟。

所以經歷了一段心理黑暗期之後,黃曉明不想在黑洞裡越陷越深,也不想用各種理由搪塞、辯解自己英語差的 現實,他決定坦然認慫,向媒體承認自己的英語水平差,正視現實。

當媒體尋問他“鬧太套”的梗時,他坦然說:“每個人都有英文說得很爛的時候啦。”

  • 適當地“認慫”,不是放棄自我,而是一種勇氣。有勇氣面對自我的人,才能夠找到前行的方向。

作者李勁波說:一個成熟的人,必然有著認清現實的自知之明。

面對實力比你強的人,認慫是一條好辦法

三、認慫,是為了更好地學習

連續三年登錄作家榜的美女作家李筱懿在自己的書《先謀生,再謀愛》中曾講過一個真實的事例。

姑娘A和B同時來到自己的公司實習。

A是一個長相漂亮,個人能力超強的人,尤其寫得一手好文章,而B則是一個很普通的姑娘,屬於保質按量完成任務但是沒有特點的人。

但是因為長期以來,A被太多誇讚的話包圍,因此自視甚高。但是她忘記了從一個學生的身份到職場人,這中間她要學習的知識很多,而且一個之前不受限制隨意的寫作和職場文案相比,兩者之間差距也很大,這其中有她不懂的很多知識。

但是被光環籠罩的A已經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她極其不情願接受比她有經驗的人的意見。

當她帶著牴觸情緒去聽別人指出的意見時,所有有益的見解,都成了故意為難她的成見和挑剔。

相反,B則不同,面對高冷的A,她勇於承認自己文筆上的不足,客觀地評價A具有而自己不具備的實力。她虛心求教,完全不計較對方在指導過程中不經意流露出的驕傲和輕慢。

而且還經常把李筱懿的稿子單獨保留一份,有空的時候就拿出來和自己的稿子比較,尋找差距,有疑問就提。

正是因為她把自己的姿態擺的很低,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敢於認慫,所以她在實習的過程中,進步很快。

實習結束之後,她去了一家公司,很快獨擋一面,成為高層人才。

A後來成為李筱懿的下屬,但是因為始終孤傲,不肯自省,不願認慫,很難融入集體不說,個人能力也停滯不前。

慢慢地一開始她身上具有的光芒就黯淡了,甚至於這些當初的光芒都成為了束縛她發展的枷鎖,鎖住了她向前的腳步。

李筱懿說:

在優秀的人身邊當好配角,藉著跑龍套的機會學到真功夫,是件非常不容易,特別需要認清自己和放下身段的事。

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好當配角的準備,敢於向主角認慫,認識到主角的光環,然後學習主角綻放光芒的能力,這看似是面對強者示弱,其實是一種了悟於心的智慧。

  • 認慫,是承認自己的不足,但並不是認輸、放棄,相反這是一種彎道行車,看似比對方多跑了路程,但是隻要不斷地緊追前者,最終會在終點處趕超對方。

演員陳道明在拍攝《我的前半生》這部戲時,沒有自己戲份時,也會靜靜地站在旁邊,認真地觀摩學習馬伊琍和靳東他們的表演。

當被問到為什麼這麼做時,他說作為老派的表演者,身上的表演味太重,已經不適合現在的自然化表演,所以他要在一邊仔細地學習研磨,更好地掌握現代的表演方式,適應時代的發展。

作為一個拿過很多獎項的老戲骨,在晚輩面前承認自己在表演上的不足,並抱著謙遜地態度向晚輩學習。

他的這種坦然面對自己不足的認慫,不會被人看不起,只會讓人發自內心敬佩和認可。

這樣的認慫,是一種積極的認他力,認可的是他人值得自己學習的一種能力,這是一種積極的進取學習心態。

面對實力比你強的人,認慫是一條好辦法

四、認慫,不是認輸

很多人不願意認慫,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高,也不是因為對方的實力並不比自己強多少,而是虛榮心在作怪。

虛榮者會錯誤的理解為,認慫,就是承認自己的無能。而無能,是很多人不願意面對更不願意承認的事情。

作為一個普通人,誰都有能力不足的地方,先賢韓愈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但是很多人寧可“打腫臉充胖子”,也不願意去承認他人比自己強。

趙又廷說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把事情做好,對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順其自然就好。

還有一種行為,看似認慫,其實是沒有原則地屈從,這是懦弱,這不叫認慫,這叫慫了。

看到別人的優點,就過高抬高他人的能力,貶低自己,凡事不加考慮,全盤聽從能力高的指揮,這隻會讓自己更加無能,無法進步。

認慫,不是認輸,也不是放棄,而是更好的做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