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心懷鬼胎的劉焉

我們再回頭瞭解一下提建議的太常——江夏劉焉。劉焉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不過提起他的兒子劉璋,看過三國演義的,一直知道。

太常是劉焉當時擔任的官職,是三公九卿中九卿裡的一個,負責禮樂社稷、宗廟禮儀。在東漢時,只有名儒才有資格任這個職位。江夏是劉焉的出生所在的郡,更具體的說他是江夏竟陵人,竟陵是今天的湖北天門。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心懷鬼胎的劉焉

圖1、江夏劉焉

劉焉和我們熟知的劉備劉皇叔一樣,都是大漢劉姓宗室。不過,和劉備也一樣,他和在位皇帝的血脈有點遠,史書上說他是漢魯恭王之後。漢魯恭王是西漢初年創立“文景之治”的漢景帝的兒子,漢景帝的另外一個兒子是漢武帝。而且劉焉在漢魯恭王的子孫裡,也是旁系支脈。在東漢第三位皇帝漢章帝在位時,劉焉的祖先就遷徙到了他的老家——江夏竟陵。

劉焉年輕的時候在州郡任職,因為是宗室被拜為郎中,之後因為自己的老師曾經當過三公之一司徒的祝恬去世,劉焉守孝而去職。從為老師守孝這件事上看,劉焉絕對是儒家教義忠實的堅守者。之後,劉焉隱居在陽城山專心專研學問,並和他的老師一樣教授弟子。再之後,通過察舉制中的特科“賢良方正”,劉焉被舉薦,先後出任洛陽縣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

看完劉焉之前的簡歷,你能大概知道劉焉是個什麼樣的人了?首先,他是劉姓宗室,但比較遠。其次,他儒家出身,有名師,自己也帶過學生。第三,他通過察舉制的賢良方正出身,可見想見在當時的社會評價體系中,劉焉的名聲是很好的。第四,他有主政地方的經驗,當過縣令、郡守。第五,他在九卿中先後任宗正、太常,足可見當時他在當時劉姓宗室中,聲望很高。

但只是這麼個簡歷,你肯定猜不出,這個人之後會有什麼作為。如果大家看《三國志》的話,《蜀書》的開篇講的不是劉備,而是劉焉。在三國志作者陳壽以及當時西晉朝廷的眼中,蜀漢的割據分裂不是從劉備開始的,而是從劉焉開始的。劉焉是劉璋的父親,而劉備是從劉璋手中拿到的蜀地。而劉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主政蜀地的資格呢?就在他給漢靈帝提出意見之後不久。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心懷鬼胎的劉焉

圖2、東漢十三州地圖

《後漢書》上說,當時身為太常的劉焉,提這個建議時,自己打的小算盤,是去當交阯牧。看一下東漢地圖,交阯在東漢的最南邊,今天的越南北部和廣東南部。放今天,珠三角經濟發達,可在東漢那絕對是蠻荒中的蠻荒之地。後漢書上說,“焉乃陰求為交阯,以避時難”。可以洞見劉焉當時心裡的想法,趕快離開這混亂的京城,讓我獨自主政一方,最好沒人能管我,把軍政大權都給我,離這朝堂越遠越好。在劉焉心底裡,就是要做一個土皇帝,一個天高皇帝遠,沒人能管的地方的土皇帝。

劉焉的算盤打得精,可趕不上時局的變化。他的建議還沒有來得及實行,就有益州刺史郗儉在益州鬧的民怨沸騰的事情傳到京城。而且明白人侍中廣漢董扶,私底下和劉焉說:“看樣子京城肯定是要大亂了,而且看天象,益州方向有天子氣。”聽董扶這麼一說,迷信的劉焉馬上就改變了自己的請求,要求去當益州牧。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心懷鬼胎的劉焉

圖3、漢靈帝

再看當時主政的漢靈帝以及圍在他周圍決策者們面臨的狀況,涼州刺史被殺、涼州如今一片大亂,幷州刺史也被殺,幽州的張純造反已經開始鬧騰到冀州、青州了。如今益州又要出亂子,怎麼辦?

這時候想起來劉焉的建議來了,沒辦法的辦法,那就採納吧。於是就從九卿、尚書中選擇州牧人選。而且這些人去當州牧,是依照自己原來的食俸去的。不經意間,這樣的安排又將劉焉提議的州牧的待遇,提升了一格。要知道以前的刺史,食俸只有六百石,而現在去的人選可都是中兩千石的高官,比郡守的俸祿還稍微高些。

從刺史到州牧,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變化,卻為之後的禍亂埋下了深深的伏筆,也成就了之後的三國。刺史從此由監察官員,變成了有地方軍、政、民大權的官員。而且治下的郡守們現在再也不能瞧不起這些監察官了,他們成了自己實實在在的上司了。一個州牧下面,平均數都有六七個郡守,東漢加起來最多隻會有十三個州牧。以前的郡守,雖也有軍政大權,但郡的地域狹小,中央控制約束起來並不難。可這些州牧,轄區很大,而且集軍政民大權於一身,朝廷再想控制他們,就沒那麼容易了。

當時的決策者們,除了皇帝和宦官之外,應該也有一些朝臣,一些有識之士。這些人,對西漢初年的七王之亂他們應該清醒的認知。一旦地方上有足夠的大權,如果和朝廷有什麼異議,接下來可能就是兵戎想見。分權可以,集權也可以,但如此簡單的把權利放在一個州牧身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清楚西漢初年發生過什麼的人,稍微想一下也能夠想明白。可當時為什麼沒人站出來反對呢?

當時到底有沒有人站出來反對,史書上沒有記載。可能是當時的各州確實太亂了,也可能大家都沒拿這事當回事,只把設立州牧當做一個應急的舉措。後漢書作為紀事總綱的,帝王本紀的後漢書漢靈帝傳記裡,對這件事並沒有記載。東漢朝廷可能只是設立州牧應個急,並沒有打算持久弄下去。叛亂一平定,州牧就取消。但魔鬼一旦從瓶子裡放出來,再收回去就沒那麼容易了。一招棋錯、滿盤皆輸,東漢朝廷走的這麼一步限棋,最終將自己弄的萬劫不復。

於是劉焉被任命為益州牧。當時給他提建議的董扶,以及另外一個官員太倉令趙韙,都放棄自己的官職,和劉焉一起入川。朝廷的當局者沒看清楚局面,但心懷鬼胎的建議提出者們,一個個都心知肚明。

和劉焉一起被任命的州牧還有太僕黃琬、宗正東海劉虞。黃琬被任命為豫州牧,劉虞被任命為幽州牧。太僕、宗正和劉焉所任的太常一樣,都是九卿之一,太僕掌管皇帝的輿馬和馬政,宗正掌管皇室親屬。看看這樣的任命,一個基本的結果就是州牧從此在升遷序列上,要高過九卿。

黃琬去的豫州盜賊橫行,劉虞去的幽州張純的叛亂正在上演,劉焉去的益州一樣好不到哪去。原來的治理方式確實出現了問題,可劉焉提出的這一招,卻有點飲鴆止渴的意思。

後漢書在這個任命之後,點評了一句,這一句正中要害。後漢書這樣記載:“州任之重,自此而始。”其實不僅僅是州任之重的開始,也是東漢徹底失控的開始。確實沒有多久,東漢就開始徹底進入失控狀態了,只不過諸侯割據開始表現的並不那麼明顯。外戚宦官之亂、董卓入住,都只是引子,十八路諸侯割據才是真正的問題根源。從此天下沒有共主了,有也只是名義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