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穴位主治及功效大全

•板门

•[位置]:大鱼际处。

•[操作]:揉或推,

•[主治]:食积腹胀,呕吐腹泻。

•[临床应用]:健脾合胃,助消化。常与摩腹、揉足三里合用。板门推向横纹止泻,横纹推向板门止呕。

•内劳宫

•[位置]:掌心中,握拳中指端是穴。

•[操作]:按揉或运法,由中指沿内劳宫运之。30~50次。

•[主治]:退热发汗。

•[临床应用]:清热(虚热)除烦,用于口舌生疮、发热、烦渴,常与补肾经、掐二扇门合用。

古中医穴位主治及功效大全

•内八卦

•[位置]:以掌心为圆心,以掌心至中指根的2/3为半径作圆。

•[操作]:拇指运法,30~50次。

•[功效]:宽胸利膈,开郁降气,助气调气,消痞化积。

•[主治]:五脏之气不调之胸膈满闷、痰火郁结、喘嗽交作等

•[临床应用]:多与推脾经、推肺经、揉板门、揉中脘等合用。

•小天心

•[位置]: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

•[操作]:用指掐、揉、捣。3~5次。

•[主治]:惊风、神昏、夜啼。

[临床应用]:可配合掐老龙、掐人中、清肝经

•总筋

•[位置]:掌后横纹中点。

•[操作]:按揉或掐。按揉30~50次;掐3~5次。

•[主治]:口舌生疮、潮热、夜啼。

•[临床应用]:多与清天河水、清心经配合应用。

关注“小哥谈音乐”头条号,成为小哥粉丝福利多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