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总是困在某个地方,或内心的城墙,或一段人生

电影:人总是困在某个地方,或内心的城墙,或一段人生

每个人,或轻或重,带着创伤,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

人活在世上,总是会遇到那些避不开的冲突:内心的纠结、与他人的冲突、与周围环境与社会的冲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自我纠结,若长久没有释怀,肯定会引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紧张的人际关系、无法适应的周遭环境、工作不顺心、人生很挫败。

这种情况若是发生在聪明人身上,更显得突出,就像心灵捕手中的威尔一样。

威尔是数学天才,有惊人的记忆力,过目不忘,即使是大名鼎鼎麻省理工大学数学教授的难题,对他来说也是轻而易举小事一桩。可是这个外表落魄的男孩竟然只是这所顶尖学府的清洁工,和一群死党在建筑工地搬砖,和几个问题少年打架斗殴、偷东西甚至袭警关进监狱,威尔和他的哥们最得意的事就是去麻省大学或哈佛大学,奚落人家称“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

多少人求而不得的天赋,被他随意浪费,暴殄天物。

教授惜才,把他从监狱里保释出来,接连找了五个心理医生,都被威尔赶跑了,又激怒随后来的心理医生西恩(罗宾·威廉姆斯饰),医生气得掐他脖子,彻夜难眠,但继续给他治疗。

电影:人总是困在某个地方,或内心的城墙,或一段人生

人最难释怀的就是内心的纠结,藏了那么多丰富的内心戏在心底,涂上层层保护色,甚至有着连自己都从不知晓的伪装,令人令己都难以捉摸,却又根深蒂固,只待适当的时机爆发出来。

威尔不敢和喜欢的女孩投入恋爱,因为那样,自己的缺点就会暴露无遗,在对方眼中变得不完美。他也只和比自己天赋差很多的人交朋友,在他们中间,他才有安全感。他故意戏弄心理医生,以激怒他们来获得成就感,其实是害怕心理医生看穿他的虚弱真相。

威尔小时候被父母抛弃,换了4次寄养家庭,其中有3次被严重虐待,搬家是从小到大他心中最可怕的事,在孤独与恐惧中挣扎长大的他,极度缺乏安全感,想要在脆弱中取得关系的主动权,只好用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来抵抗外界。

而西恩医生颠覆了威尔的世界,他明白这个傻孩子一切的虚张声势后面,其实是满怀的恐惧,不敢面对世界与外人,惟有与书才能建立起友善的关系,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城堡之中,掩盖着自己的本来面目,只是不让自己再尝痛苦。

西恩医生艰难地走入他的城堡,他让威尔明白,即使是真诚地表达出愤怒,一段关系也并不总是会结束,随着亲密关系的建立,缺点的暴露,并不是让人都会离去。他一步步打开威尔的心房,让他放下对痛苦的防御,慢慢深入他的心底深处,找出那颗毒瘤,告诉威尔:这不是你的错。

开始威尔只是淡淡的回答:“我知道”,那态度,就如我们对待那些没有放下的过往,西恩又一遍遍重复:“这不是你的错”,威尔有点讨厌甚至愤怒了:“你不要再戏耍我了”,医生继续说着,这个满眼恐慌、受尽委屈的少年,内心的防线终于彻底崩溃了,扑在医生身上,紧紧抱着他,像个小孩子似的大声哭起来,他终于相信世上有人会真的对他好。

电影中就好多处这样感人的时刻与对话,是的,这不是你的错,所以不要惩罚自己,不要自暴自弃,你也可以拥有与你匹配的爱情、朋友和工作,你也可以拥有美好的东西。

有时,人总是困在某个地方,或者内心的城墙,或者一段人生。西恩也是如此,之所以他能走进威尔的内心世界,是因为他也被自己内心的一堵高墙所困扰,那就是他对逝去妻子的爱,成为他颓废、放弃自我的理由,他在治疗威尔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心灵之锁的钥匙,打开了自己的心结。

电影:人总是困在某个地方,或内心的城墙,或一段人生

这种心结,对威尔或西恩这类人来讲,非常重要,对威尔来说,做清洁工和做大教授,并无多大差别,甚至不如做工人更多快乐。对他们而言,只有内心的圆满,才能重新开启一段人生。

威尔死党史查克最后对他的那番话,也弥足珍贵,生活中,也很少能碰到,大多数人都有意无意阻拦甚至破坏我们的转变,因为害怕,因为嫉妒。

而在现实中,也很难有人能有威尔身上这些东西,天赋、爱情、惜才的教授、关心他的好心理医生,还有一群不离不弃的死党。

当我们真想改变,当我们软弱无力时,只能拿出比威尔更多的勇气去面对,因为,世界从来就是残酷的,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