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花11天、用iphone拍攝的驚悚片,絕不只有噱頭而已……

憑藉《性、謊言和錄像帶》和《毒品網絡》拿到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和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史蒂文·索德伯格(《十一羅漢》系列),在2013年短暫退休後,最近攜金球獎影后克萊爾·芙伊(美劇《王冠》),帶來了他迴歸後的第二部作品-

心理驚悚片《失心病狂》

這部花11天、用iphone拍攝的驚悚片,絕不只有噱頭而已……

要說他這次新片《失心病狂》最大的噱頭,當然要數全片都採用Iphone拍攝了。

而且最近他還表示,自己下部作品還會繼續使用智能手機拍攝,並且會做些改進讓它更有趣些。

這部花11天、用iphone拍攝的驚悚片,絕不只有噱頭而已……

索德伯格拍攝《失心病狂》一共用了3臺Iphone 7 Plus手機,同時使用一個名為FiLMiC Pro的app,這款app可以在拍攝時進行多種功能的操作,比如快門速度、對焦、色溫等,甚至還有一個遠程版本,遠距離拍攝時可以在另一臺手機進行監控和操作,加上手機本身具備的4k拍攝分辨率,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成像質量。

這部製作成本僅150萬美元的心理驚悚片,創作週期非常短,編劇花了幾周時間完成劇本,整個拍攝過程也只用了11天,這些都要歸功於拍攝設備(Iphone)的輕便,省去了調動大攝影機所需的時間,隨手一拿的Iphone不費多少力氣和時間就可以放在任何想調整的機位上,場景間隔時間的縮短也有利於演員表演情緒的連貫性。

《失心病狂》的故事並不複雜,講述女白領Sawyer為了躲避前男友的跟蹤騷擾,搬到了另外一個城市生活和工作,在內心缺乏安全感造成的恐懼心理壓力下,她在網上找到了當地的一個“互助小組”(其實是間精神病院)尋求幫助,在稀裡糊塗簽下一份“常規表格”後,被強制留院做觀察和治療,更想不到的是院中的醫生之一竟和前男友長得一模一樣...

這部花11天、用iphone拍攝的驚悚片,絕不只有噱頭而已……

看慣了商業大片裡高清畫質的人,可能會不習慣《失心病狂》所呈現出來的低畫質影像,但這種帶有高噪點和粗糲質感的畫面,事實上卻非常契合整個故事所營造出來的氛圍。

電影在故事上,說白了就是個“逃出XXX”式的故事,Sawyer在被強制留院後,掙扎在反抗和反覆的自我懷疑中,在精神狀態和藥物作用的影響下,漸漸分不清看到的是真實還是想象,但顯然又不至於到《禁閉島》之類的燒腦程度。

這部花11天、用iphone拍攝的驚悚片,絕不只有噱頭而已……

而Iphone輕便的特質,也給電影拍攝角度創造了更多的可能,片中大部分的鏡頭都是架好機位後的固定鏡頭擺拍(俯拍和仰拍),再通過3臺在不同機位上的Iphone拍出來的畫面進行剪輯,因此你很少看到由搖境或索道橫移拍攝之類手法拍出來的畫面。

電影后半部分,有兩段Sawyer和前男友在“小黑屋”裡的狹小空間對戲,用了手持攝影、固定機位擺拍等方式,時長從1秒到幾十秒不等的分鏡頭來拍攝剪輯而成

,鏡頭也隨著演員的移動來連接到下個鏡頭。

這部花11天、用iphone拍攝的驚悚片,絕不只有噱頭而已……

俯拍

這兩段無論是在鏡頭調度、聲音,還是表演上都非常出色。

這部花11天、用iphone拍攝的驚悚片,絕不只有噱頭而已……

仰拍

除了這些,電影也影射當前的一些社會問題。

有這麼一個笑話:說所有人都會“撒的謊”就是“我已閱讀並同意以上條款”。如今的社會,成年人不論是在線上線下辦理各項業務時,都會遇到“需同意以上條款”的情況,但當中又有多少人會逐條逐字的去把條款內容看完呢,在你點(寫)下同意的時候,你或許已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麻煩”和“陷阱”中,即使這些不一定會觸發。

片中Sawyer就是在填寫一個所謂的“常規程序”的表格後,把自己送進了精神病院,失去了人身自由。

這部花11天、用iphone拍攝的驚悚片,絕不只有噱頭而已……

而這家精神病院,也是利用這種手段,來忽悠這些有病和無病的人強制其留院,通過“患者”們可以被報銷的醫療保險金來為自己盈利,而“患者”能出院的唯一希望,就是當保險金不再報銷的時候。

這也反映了當前,一些機構通過鑽制度上的漏洞來騙取政府和個人保險金的社會現象。

片中馬特·達蒙客串了一個警察的角色,在Sawyer去報案遭到跟蹤和入室騷擾後,為她建議了許多預防此類情況再次發生的招數。

這部花11天、用iphone拍攝的驚悚片,絕不只有噱頭而已……

這蘭花指喲~

其中就包括要遠離社交媒體來保護自己的隱私。

如今很多人都喜歡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有時還會留下定位的小尾巴。不想這卻洩露了自己的行蹤,如果遇到別有用心的人,很輕易就能通過你日常所發中的照片背景、人物和定位追蹤到一個人日常的生活軌跡和圈子,你也在渾然不覺中把自己曝露在危險之中。

這部花11天、用iphone拍攝的驚悚片,絕不只有噱頭而已……

呆萌在blabla說了一大堆後,還一本正經的推薦了一個“新朋友”給她,整一段都感覺有點莫名的喜感。

這部花11天、用iphone拍攝的驚悚片,絕不只有噱頭而已……

《失心病狂》不是那種典型的恐怖片,故事上不燒腦也沒有設置驚人的反轉,帶著這樣期待去看的人,或許會失望。

它的可怕在於當一個人陷入無助境地時,卻只能在不斷的忐忑不安和自我懷疑中掙扎。如果你還有與Sawyer一樣被人長期糾纏的經歷,就更能感同身受。

這也讓我想起幾天前在豆瓣看到的,一個女生被(已婚)前男友長期糾纏和花式騷擾,致崩潰去自殺的事情,有興趣的人可以搜索圍觀。

這部花11天、用iphone拍攝的驚悚片,絕不只有噱頭而已……

當然了,很多人剛開始絕對都是因為被用Iphone拍攝所吸引,但看完電影后發現,這點不完全是噱頭,因為故事本身就很適合用這樣的設備來敘述,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而且就成片效果來看,也只有像索德伯格這樣“技術流”的導演才能有如此的完成度,整個片子呈現出一種復古B級片的質感,即使有點“玩票”性質,但也不失為一部可看度頗高的驚悚片。

這部花11天、用iphone拍攝的驚悚片,絕不只有噱頭而已……

前有肖恩·貝克用Iphone 5s拍攝的LGBT題材電影《橘色》,現在也索德伯格也嘗試了一回,期待他在改進這一部作品的不足後,下一部同樣用Iphone拍攝的新作會帶來更多驚喜。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