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導讀

沒有績效管理,企業就談不上管理。因為一切管理活動都是為了產出更好的績效。

不過,績效管理一定要選對適合自己、有效落地的方法和模式。

當前,績效考核最常用的工具主要有KPI,但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KPI考核存在許多的侷限性。

雷軍:KPI已經不適用現代企業的發展

雷軍認為,KPI已經是無法適應互聯網的管理需求。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因為KPI會讓員工迷失自我,而小米的工作核心是,是做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提高客戶的體驗。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為什麼公司推行考核,員工流失更大了?

有一家工廠,老闆感覺管理層用心不夠工作馬虎,管理問題多多,比如品質不好帶來大量的退貨與客戶投訴,內部損耗、浪費嚴重,團隊協作不力等等,

所以就專門聘請了一位有人力資源工作背景的副總,由他推行績效考核。

這位副總曾經有過使用KPI的經驗,因此駕輕就熟地在公司宣導落地KPI考核:

1、首先從管理層的工資中剝出一部分工資取名為“績效工資”,KPI考核與這部分工資掛鉤。

2、每個管理層崗位都訂立了6-8項KPI指標,不過,大部分指標是“負指標”。那麼什麼是“負指標”,例如:客戶投訴率為0、產品一次合格率為100%、內部損耗率要低於1%(而過去是5%)等,因為這些指標對結果的要求是完美的,要做這個結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3、為了湊齊指標數量,提取了很多操作性極差、數據提供極難的指標,例如:數據準確率100%、培訓計劃達成率95%、內部員工投訴個數、工作能力與態度等。

4、力度不足,罰多獎少。假設某管理者,原來該崗位的固定工資是10000元,現在變成8000(基本工資)+2000(績效工資),通過KPI績效考核,他每個月基本上要扣100-300元,全年可能有1-2個月有獎勵,也不超過200元。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在副總宣導的時候,公司剛剛做了年度調薪,雖然老闆在績效考核中提出了很多高要求,但是大多數管理者還是被動接受了。

在公司剛開始運行KPI時,還是有一些效果的,大家開始關注各個指標和標準,做了不少改善和優化。

慢慢地管理者發現,

一是自己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目標;

二是過去不怎麼努力都能拿到約定的工資,現在很努力了還要被扣工資;

三是由於指標訂的不好,存在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情況,引發被考核者諸多質疑。

雖然管理者向老闆和副總提出了很多疑問,但老闆總總覺得這不是KPI的問題,是管理者自己不適應及心態出現了問題,

時間長了就會接受的,所以老闆以堅持的態度不予睬會。

在實施KPI大半年之後,開始陸續有管理者提出了離職,還有一些管理者打算拿完年終獎再走人。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這時,老闆意識到KPI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1、雖然推行KPI之後,一些老問題有改善的跡象,品質、損耗、協作有了一定的優化,但很快管理者開始鑽空子、找理由調整指標、相互推卸責任,最後達成某種所謂的妥協。

2、為推行KPI,公司增加了HR人員,有的部門也增設了助理崗位統計數據,做了大量的表單和流程,可是效果並不太理想,而增加人員帶來的人力費用並不低。

3、最重要的是,KPI沒有得到管理層的認可,不僅想辦法搞過場走形式,更引發人才流失、認同度下降。

最終,老闆自己也扛不住了,辭退了副總,廢除了KPI,迴歸到原先的管理方式,績效工資基本上都是固定的。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反思:KPI到底錯在哪裡?

很多老闆覺得不做考核不行,所以自己折騰著做起來了。因為KPI過去相當風行,企業要想推行績效考核,大部分都會首選KPI模式。

在案例中,員工錯了嗎?還是老闆錯了?

其實,員工加工資當然沒有錯,對各種扣薪提出異議也不會錯?老闆給員工加了工資提出要求提高一些標準,對工作進行分工和設定考核,看起來也是管理需要的!

那麼錯在哪裡?我認為問題的根源還是KPI這個傳統模式!因為KPI本身存在以下五個重要問題:

1、KPI並不適合”利益驅動“。它更多的適合於績效評價和綜合評估,而績效考核的目的是為了更快地優化績效,但若少了利益驅動,績效考核就象汽車沒有配置發動機。

2、KPI是以目標為導向,企業常常喜歡訂立較高的目標或標準,所以它強調“壓力”,在利益驅動中偏向於”減法“。我們想想看,在今天這樣的人力資源狀態下,只給員工壓力和扣薪,能否被員工認可?

3、KPI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人性”的價值,KPI是老闆要的,加薪是員工要的,為了滿足老闆要的KPI而否定或扣減員工要的薪酬,這種不符合人性的模式很難在企業持續運行。

4、KPI還背離了經濟規律和人性定律,因為KPI是目標達成法,當旺季目標訂立很高時,即使員工非常努力如果達不到目標,也拿不到原來的水平即被扣減了薪酬,而旺季之下企業可是多賺錢的季節。

5、KPI給出的激勵力度太小,根本無法發揮真正的驅動價值。比如某員工全月工資10000元,每月獎扣在100-300元左右的幅度,力度顯然小的可憐,無法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出路:KSF為何可以完美取代KPI?因為KSF代表的是利他共贏!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中小企業不做KPI,怎麼做績效管理?

首先KPI不等於績效管理,KPI只是績效管理的其中一種方法。相比之下,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選擇KSF全績效模式!

那麼KSF是什麼?

KSF又稱為“關鍵成功因子”(Key Successful Factors ),是指決定崗位價值的最有代表、影響力的關鍵性指標。

KSF,又稱薪酬全績效模式,也即員工價值管理工具。將員工要的薪酬與公司要的績效進行全面融合,尋找兩者關注的平衡點,從而形成利益的共同體,實現共創共贏。因此,KSF不僅著眼於績效優化,更致力於同步提升員工收入,激發員工士氣和創造力。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KSF與KPI的區別一:定義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KSF與KPI的區別二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KSF追求的首先不是目標,而是利益的平衡與共贏。

總結:相比壓力式的重考核輕激勵的KPI,KSF是在開啟員工源動力,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把薪酬和績效全面融合,充分挖掘員工潛能,讓員工共同參與經營,實現利益趨同的,讓員工更容易認同和接受的。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購買此書後,可獲得其他地方沒有的特別禮物: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KSF和合夥人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4、免費解答績效困惑。

舉個案例,某生產經理薪酬模式: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1、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2、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3、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4、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5、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員工憎恨KPI考核?雷軍:這個時代應該摒棄KPI

KSF不僅是老闆關注的績效改善方案,也是一份給員工的加薪方案。

總結:KSF以BSC為指標基礎、以KPI為價值導向、以OKR為落地計劃,同時將薪酬變革與設計融匯其中,實現從重要過程到關鍵結果的貫通,從員工價值、薪酬到企業績效、利潤的平衡共贏。

員工不喜歡考核,但喜歡激勵。老闆喜歡考核,但不想不斷增加經營成本。

這個矛盾必須要通過利益趨同來化解,否則,再好的考核模式也不能被員工接受

您企業是否正在用或曾用過KPI,效果如何?有何體會?歡迎討論、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