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雁塔分局出入境管理科——出入境服务的金牌窗口(二)

雁塔区是个“红火”的地方,“景点多、游客多、机会多,企业多、院校多”,顺茬的,也就吸引外宾在这儿扎堆,雁塔辖区共有常住境外人员3670人,占全市常住境外人员三分之一强,还有临住境外人员5000多人,刚组建出入境管理科的时候,大家对外管业务可都是两眼一抹黑,管什么,怎么管,都不知道,全科的同志边干边学边摸索,走遍了辖区里所有的宾馆酒店,住宅小区,旅游景点,只要有外国人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办公室和课堂,都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可不能光高兴,还要做好管理和服务。

雁塔出入境管理科在全市率先推出中英韩三语版住宿登记海报,在外国人聚集的高校、社区和社会场所悬挂张贴,在警务站都配有外管宣传手册和外国人温馨提示卡,覆盖了分局65个家门口派出所,提升了境外人员对法规的知晓度和登记的自觉性。而且通过日常工作中法律咨询、签证到期提醒等服务以及协助寻找离家子女、寻找遗失护照等点滴小事,使外籍人士充分感受咱这国际化大都市的热情和诚意。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科里陆续制定出《派出所境外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规范》、《社区民警境外人员管理工作职责》、《境外人员遣返工作实施办法》、《境外人员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细则》、《境外人员实有人口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等工作规范,并把这五个规范和《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在华境外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试点方案》汇编成册,这也是全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领域第一本业务指导性规范。2006年,全市出入境管理部门的经验交流会就是在雁塔出入境管理科召开的,从“新手”到“标杆”,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公安雁塔分局出入境管理科——出入境服务的金牌窗口(二)

“铁娘子”和她的团队

雁塔分局出入境管理科科长是个女同志,叫李玉红,四十多岁,大高个,说话轻声细语,但她可是分局公认的“铁娘子”。平时有两个地方特别难见到她,一是办公室,除了接待群众,她很少在办公室坐着。外出开会和检查工作以外,大多数时间她总在服务大厅呆着,她说,大厅里工作量大,她在这儿就多一个人手,来办事的群众就多一份方便。窗口上有哪个同志有急事,她也能换一下,缓解一下大家的压力,反正业务她都熟,而且呆在这儿心里才踏实。第二个看不见她的地方就是微信朋友圈,从2013年到现在,李玉红的微信一共才更新了五条,平均一年一条,在这个人人刷微信的时代,特别难以理解,尤其是对于女性,所以有好多朋友还以为被她屏蔽了,问到她才和大家解释,“平常没心思发这东西,科里工作这么忙,有空我还要想着怎么把我这一亩三分地翻出点花儿来呢!”

公安雁塔分局出入境管理科——出入境服务的金牌窗口(二)

李玉红对工作要求的严格程度是出了名的,就拿上班时间来说,她从来都是要求科里的同志提前十分钟到岗,服务大厅也提前十分钟开门,每天按点儿点名。她说,别看这十分钟的预热,大家投入工作时的状态就会很不一样,而且提前来排队的群众就能坐在大厅里,尤其是到了冬天和夏天,她最不愿意看见的群众在门外面等。窗口民警工作时间不允许用手机,她就在办公室放了个置物架,每名民警上岗前必须把手机放在这里,这么多年,没有人敢碰这条红线,说实在的,有民警表示心里还真有点“怕”这位女科长。但即便如此,这么多年来,除了极少数民警因年龄和身体问题转岗外,几乎没有人申请调离。

民警小陈是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爱说爱笑,因为家庭条件挺好,同事和朋友开玩笑说他是“富二代”来体验生活。因为长着一张“喜庆脸”,小陈被安排到了服务窗口。有一次,接待大厅没什么人,他不经意间打了个盹,被正在巡查的李玉红抓了个正着,李玉红压着火,敲了敲桌子,让小陈到办公室谈话。小陈一开始也没太在意,觉得大厅里又没群众办业务,没耽误正事儿,打个瞌睡这种“小失误”大不了被领导尅两句,认个错,保证下不为例,这事儿也就过去了。结果刚进办公室,就被李玉红拍着桌子一通“暴风骤雨”,“你知道你坐在什么地方,穿着警服坐在窗口的岗位睡觉,证明你没把这份工作放在心上,这样,你申请调离吧!想去什么单位有困难的话,我帮你协调。”小陈一下懵了,肚子里原本编排好的词儿串了调儿,“李科长,千万别调我走啊,我来咱科是全家商量决定的,都说咱这儿要求严,我在这儿锻炼,今后做人做事都跑不偏,你要是再生气,打我几下都行!”听了这话,李玉红的气也消了一大半,“那好吧!这次就先记下来,如果还有下次,你也就别让我开口了。”后来当然也没在发生过这类事,而且李玉红发现小陈虽然还是那么喜眉笑眼,但是确实稳重了不少,看来心里的这根弦儿是绷上了。

公安雁塔分局出入境管理科——出入境服务的金牌窗口(二)

说起自己的严格,李玉红一点也不避讳,她说:我们的工作分中管和外管两大块,举个简单例子,就是要把家里人和客人的事儿都要办好了。别看这一个个三尺见方的小窗口,每年接待的群众和外籍人士有好几十万。说小了,它代表着雁塔公安、西安公安的工作水平,往大了说这可代表着中国警察的整体形象,容不得一点疏忽,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铁的队伍,我们单位大部分是年轻民警,有些同志以后可能会离开这个岗位,但是我敢保证,从我们出入境管理科锻炼过民警,不管到哪里去,工作上肯定没的说。

公安雁塔分局出入境管理科——出入境服务的金牌窗口(二)

科里的年轻人也都知道李玉红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你只要工作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她就会尽百分之百的能力来关心、培养和帮助你,就拿张晓来说,人称“张厅长”“一口清”,服务大厅里就没有能难住他的业务,不管是多复杂的流程,到他这儿一准能说的清清楚楚的,要做到这点,他私底下可是下了硬功夫。张晓的电脑和手机收藏着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澳门治安管理局、香港出入境事务处、中国边检、海关等部门的门户网站和微博、微信公众号,因为在这些年的工作中他发现,要干好这个活儿,光在窗口里坐着可不行,群众来办业务,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比如有群众去澳门探亲,关系人在当地就业,需要提交哪些材料呢?公安部的网站上有规定——澳门方面出具的相关合法就业证明。如果按照这个给群众回答是没错,但是张晓琢磨,有出具合法证明权利的部门有哪些,如果对方仅仅是用工单位开出的证明是否有效力,不符合要求的话,那不是耽误事儿么。随后张晓还真在澳门治安管理局的网站上找到了有关这种情况的补充规定:一是外地雇员审批表;二是社会文化司司长的批示;三是劳动就业局的证明,这三个文件才有效力。类似这样的“补丁”,张晓工作以来不知打了多少。日积月累,就成了科里的“专家”,其他同事如果有吃不准的业务,也来问他,要么同志们给他跳了几级,直接任了“厅长”呢。2016年,全市出入境管理单位更换软件系统,这副担子就落在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张晓身上,那一个月,除了正常上班,还要给同事们培训新应用,为了不耽误群众办业务,都是下班后给电脑换系统,装一台机子就要一个多小时,回家都是在深夜。张晓说,这些年来,他看的最多的就是电视塔的夜景。

几年前,家在外地的张晓在西安结了婚,一直没房子,有了孩子以后,这需求就更迫切。李玉红知道了,发动了身边亲戚朋友和同事的帮着他找房源,今年终于让张晓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安家落户是大事,但提起来,李玉红没觉得自己帮了多大忙,反而说,“我当初问他,对房子有啥要求没有,张晓说,没啥特殊的,就是离单位近点就行。你看,人家孩子从来都没想离开这儿。我们这同志,肯吃苦、肯钻研、爱动脑子,责任心又强,只要把工作交给他,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用说,一准儿办的漂漂亮亮,现在服务大厅的业务就是张晓整体负责。要是能把所有人的工作状态提到这个高度,我敢说我们的业务水平,不光能在前列全市全省,在全国也能叫响。”

公安雁塔分局出入境管理科——出入境服务的金牌窗口(二)

公安雁塔分局出入境管理科——出入境服务的金牌窗口(二)

还别说,人家的这个“小目标”说不定能提前实现。去年,李玉红接到了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的电话,准备组织代表团来参观学习。李玉红有些纳闷,一般像这种活动,都是市局或者分局通知和安排,像这样“点对点”的联系真是少见,而且人家为啥专挑她这儿呢?后来和代表团的同行一聊才知道,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网站上有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的量化考评排名,雁塔出入境管理科的排名那是“相当”靠前,所以,人家专门来取经。说到这儿,李玉红还真有些骄傲。不过有时她对着那面挂满奖牌的荣誉墙,犯点“小焦虑”,她说,她总盘算着,现在咱的城市处于跨越发展阶段,对窗口单位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得花心思把这些奖牌奖状留在这儿,而且下一步,还要带着全科的同志把这荣誉的面积再扩大一些。嗬!这心确实挺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