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猛於虎:謠言能止於智者嗎?

手機最初叫手提電話,俗稱“大哥大”,這叫法據說與香港影壇“大哥大”洪金寶有關,因他與手提電話總形影不離,因而得名。當年的“大哥大”有錢難求,黑市售價聽說曾高達五萬元,手握“大哥大”無疑是一種特殊身份的象徵。

謠言猛於虎:謠言能止於智者嗎?

然而,當年的“大哥大”變成今天的智能手機後,幾乎已是人手一部,毫不稀奇了。手機的出現,給人帶來的便利不言而喻,別的不說,單是不用拿錢包、銀行卡、信用卡之類就能完成各種交易,不用看報紙、看電視就能遍觀全球新聞,就已讓人大有“一機在手,天下我有”的優越感了。這種優越感自然不是當年手屋“大哥大”的人所能比擬。但是,“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好壞亦相隨。這壞的一面,就是也方便了造謠、傳謠,且因人人有手機,人人是媒體,一參與,一推波,原本可能只是個無關大雅的謠言,也會氾濫成災;秦朝時是“苛政猛於虎”,現在是“謠言猛於虎”。

謠言猛於虎:謠言能止於智者嗎?

譬如兩天前我收到一個“問答”邀請:娛樂圈人都說演員某某圓滑是真的嗎?回答這種問題原本沒多大意義,但就如收到別人請喜酒的請柬即便不去也會回個禮一樣,我只是作了個應付式的簡短回答。沒想到今天卻有人評論這回答,我看後卻是開始為這某演員憂慮了,因這評論已從“圓滑”,說到了“偷漏稅”。其最末的原話是:“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有一天會需要大眾支持,是非曲直是要讓人知道的,是需要大眾評判的。偷漏稅是關乎國家百姓的大事。你關心不?”我不敢說不關心,因怕被打入“同黨”之列。“演員偷漏稅”,因前段時間崔永元與范冰冰鬧的“四天賺六千萬”的陰陽合同事件,已是個極其敏感的問題。但說“圓滑”卻扯到“偷漏稅”,這“風”和“牛”怎麼就能扯到一起呢?難道是有我所不知道的內幕?你瞧,連我這曾自詡不會被謠言所動的人,竟也開始被引發“以謠傳謠“的想象力和思維了,這或許就是“謠謠相傳,謬之千里”的原因。

謠言猛於虎:謠言能止於智者嗎?

因這件小事,我竟想起了兩個關於謠言的典故,一個是”三人成虎”,另一個是“曾參殺人”。

據《戰國策·魏策二》記載:“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戰國時代,國與國交換太子作人質是一種外交手段,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若有一個人現在來說街市有老虎,你信嗎?"魏王回答不信。龐蔥又問”如果又有第二個人來說呢?”魏王仍回答不信。但當說到“有第三個人來說”時,魏王卻回答:“我當然會相信”。龐蔥說這故事是為了給魏王打預防針,他說:"街上本沒有老虎,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離魏國比這裡的街市遠得多,議論我的人可能不止三個,到時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謠言猛於虎:謠言能止於智者嗎?

“曾參殺人”的典故也出自《戰國策》。曾參是孔子的門生,為人謹慎、謙恭,以孝著稱,被人尊稱為“曾子”。但就是這樣一個有如此賢名之人,當被人謠傳殺人時,竟連他自己的母親也相信了。第一次聽到謠言時,曾母說:“吾子不殺人。”照樣神情自若織布。第二個人來傳謠時,曾母仍不信。但當第三個人來傳告“曾參殺人”時,曾母竟恐懼,翻牆而走了。由此可見謠言危害之可怕,竟連自己的生母都起疑被嚇跑。

謠言猛於虎:謠言能止於智者嗎?

古代是沒有網絡的,更沒有手機,相比今天而言,謠傳得再廣,範圍也很有限。而今天的謠言,一旦傳開,卻會比洪水猛獸更甚,其危害則更烈,更危險。因一個小小的評論,我開始自警:做人還是要學一學古人,慎言,以免害人害己。為防治謠言,曾一度流行這樣一句話:謠言止於智者。且不論做智者如何難,我以為做智者也未必能“治謠”,因智再大,有時也不能填補“德”的空白,而許多謠言,卻是因缺德引起的。所以,我以為,重德,修德,讓謠言止於德者,才是治本之法也。

謠言猛於虎:謠言能止於智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