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宋國和鄭國總是躺槍,談先秦時期的地域黑

宋國和鄭國是我國西周時期的諸侯國,歷史上先秦時期有很多關於宋國和鄭國的段子,為何宋國和鄭國總是躺槍呢?


為何宋國和鄭國總是躺槍,談先秦時期的地域黑

在我國,關於鄭國有很多典故,例如鄭人買履”,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貶義,諷刺教條不顧客觀實際)“買櫝還珠”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貶義)。而《韓非子》裡有8處鄭國的段子、成語,大多是貶義。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戰國時期鄭國和韓國長期敵對作戰是仇人,最後韓國還滅掉了鄭國遷都新鄭。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關於以前鄭人愚蠢的提法也就在韓國的文書、口耳相傳裡定型了。
為何宋國和鄭國總是躺槍,談先秦時期的地域黑

而至於宋國,因為它特立獨行保持了殷商時期的一些獨特製度和觀念。所以“拔苗助長、守株待兔、 野人獻曝 ”等故事的主角都是宋國,那位“不擊半渡,不重傷,不禽二毛”的仁義宋襄公在春秋五霸裡也顯得滑稽,乃至於宋國的血脈後裔孔子都有“喪家之犬”的稱號,太慘了。

宋在周代爵位最高,地位尊貴,到周天子那裡去都是周王室的客人。而且宋國也算是大國,有自己一套一直特立獨行。連太史公都在《貨殖列傳》裡,也說宋地“其俗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先秦時代最容易被黑的宋國和鄭國之所以屢次在《韓非子》、《列子》等諸子書裡被作為活靶子。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為何宋國和鄭國總是躺槍,談先秦時期的地域黑

宋國和鄭國在戰國時代都是二流小國,國小實力弱,常常被人攻打。最後韓國滅鄭,齊國滅宋,對於兩國的文化汙名化和段子取笑就自然而然產生,特別是宋國的宋康王更是惡名昭著,號稱射天的桀宋。鄭國曾經反抗韓國,韓國佔有其故地後自然會本能的取笑失敗者。

春秋戰國之際,許多思想家和言論者喜歡講故事說語言,時間長了大家都形成一定的故事藍本或者說故事庫,彼此相傳。而鄭國和宋國地處中原交通商貿要道,商人眾多文化發達,因此也促進了關於他們糗事的傳播。
為何宋國和鄭國總是躺槍,談先秦時期的地域黑

在大變革的時代,一些小國因循舊的制度變化較慢會被看不起。杞國的“杞人憂天”事實上也是杞國國運跌宕複雜的真實反映。鄭國和宋國都在變革不久或未徹底完成之際被滅國,也就成為了笑柄,被怡笑千年。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