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有十幾個兒子,爲何最後選擇了顒琰當了皇帝?

shcho


選接班人和治理國家不同,會遭遇各種變數。乾隆選接班人這件事,幾乎讓他頭痛了一輩子,為何這麼艱難呢?

(被立儲問題折磨的乾隆帝)

乾隆後宮佳麗不少,光是皇子就生了17位,想在17位中挑選一個接班人,貌似是個多選題,但並不太容易。

清朝和歷代王朝不一樣,他們在挑選接班人時,以“立賢不立嫡”為原則,每個皇子都有資格競爭,這也是為什麼康熙朝會發生“九子奪嫡”事件的原因。

乾隆受儒家文化影響,效法“有嫡立嫡”的辦法。他最先立了富察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永璉。其實永璉排行第二,但長子是庶出,因此他算得上是嫡長子。

永璉自幼聰明伶俐,氣宇軒昂,再加上他深得爺爺雍正疼愛,所以在乾隆繼位後,按雍正建立的秘密立儲制,乾隆將他的名字寫在秘詔上,放到了正大光明匾後。

可惜,乾隆三年,永璉夭折了。乾隆悲痛不已,為了能給永璉厚葬,拿出秘詔,宣讀了立他為太子的事情,並以太子的規格厚葬了他。

乾隆十一年,富察皇后又生下皇七子永琮,乾隆再次將永琮立為太子。可是,這個永琮不到兩歲,又夭折了。

乾隆還堅持要立嫡,可是富察皇后卻受喪子之痛的影響,溘然而逝了。


(富察皇后)

接連喪失愛子與愛妻,這是人生大不幸啊。

乾隆經受不起打擊,在為富察皇后辦葬禮的時候,看誰都不順眼,前來迎喪的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由於不夠悲痛,遭到乾隆的訓斥,並立刻被取消了立儲資格。遭到打擊的永璜,在驚懼和絕望中捱了一年,便病死了。

接連三位皇子的死亡都和立儲有關,乾隆被折磨得傷了心。就算繼皇后那拉氏生下皇十二子永璂和皇十三子永璟,乾隆也再沒有要立嫡子為儲的想法,這也就意味著乾隆不再以嫡子為考慮對象了。

乾隆不提立儲的事,不代表他不琢磨這件事。

可是在隨後的十幾年中,乾隆發現了一個可怕的規律,就是立誰誰死。

比如他曾有過立皇三子永璟的念頭,結果還沒有付諸行動,永璟就病死了;後來他又覺得皇五子永琪不錯,永琪也隨之病死。

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是多麼殘酷的事,乾隆身為人父,也有七情六慾,皇子接連去世,讓他再也不敢想立儲的事情了。

轉眼,乾隆63歲了,立儲的事必須有個決斷了。


(皇八子永璇)

此時能供選擇的皇子只剩下6個,其中有2個過繼給了宗室兄弟,那麼只剩下4個了。這4個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三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這4人皆為庶出。

不過,這4個皇子沒有一個是乾隆能看上眼的。

皇八子永璇雖然年長,但是個公子哥,成天不務正業,上班也是想去就去,想走就走,根本沒有紀律可言。有一年甘肅大旱,百姓和地方官求雨均告失敗,乾隆派永璇前往求雨,可是永璇去了後,求了一會,見天上太陽依然烤得人頭暈,竟然一撂挑子,走了。這事把乾隆氣得胸痛了好久。

不光如此,永璇外表也欠佳,據史書記載他有腳疾,走路一瘸一拐,一國之君,若不是萬不得已,當然輪不到他了。

皇十三子永瑆倒是個知識分子,他的毛筆字堪稱一絕,與當時劉墉、翁方綱、鐵保齊名,有人說他的毛筆字不說清朝第一人,至少也是清朝前五名。

但永瑆也有很嚴重的怪癖,他身為皇親貴胄,卻特別摳門。有一次他府上的馬死了,他死活不讓人拉去埋了,他要吃馬肉,不光他吃,全府上下都得吃,他說這樣能省飯錢,害得府上連吃了三天死馬肉。

其實他手上有錢,平時的工資加上乾隆的賞賜,也有好幾十萬兩銀子,但他存得好好的,成天帶著大家喝粥。關於他摳門的事就成了大家的笑談,自然他也不可能成為合格的接班人。

皇十七子永璘才8歲,但他舉止輕佻,不好學習,入不了乾隆的眼。


(繼承大統的永琰)

也就是皇十五子永琰相比而言要正常一點,他雖然資質平庸,但文化功底不錯,再加上他身體比較健康,又沒有什麼怪癖。總之,權衡一番後,乾隆將他的名字寫在了秘詔上,並放到了正大光明匾後。

立儲的這年冬天,乾隆在祭天的時候,他說:“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願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意思是說,如果永琰能承擔大業,就保佑他;如果他不能承擔,就讓老天收了他,免得耽誤了大清江山。

乾隆說這個話很奇怪,大約與他之前想立誰為太子,誰就去世有關吧。


張生全精彩歷史


嘉慶是乾隆皇帝的帝位繼承人,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任皇帝,他品格端方、為政勤勉、生活儉樸、待人寬厚的人,但也是滿清十二帝中最沒有特色、沒有個性的皇帝,治理國家毫無建樹、乏善可陳。那麼,乾隆為何會把皇位傳給他,把偌大一個帝國託付給他呢?



乾隆一生有17個兒子,嘉慶皇帝永琰排行第十五,母親地位卑下。按照“立長、立嫡”的皇位傳承原則,永琰幾乎沒有繼承大統的可能。乾隆很長壽,但是他的好幾個得意的皇子卻英年早逝,比如皇長子永璜、皇次子永璉和皇五子永琪,17個兒子中竟然有13個先他而去!

乾隆後期,真正可供選擇的接班人已經不多了,只有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而兩人性格卻大為不同,永瑆做事有主見,永琰比較守規矩和孝順。乾隆一生大權在握,欲把父祖開創的盛世持續下去,後來者必須不容置疑地遵從他的意志,不打折扣地繼承他的政策,不遺餘力地維護他的權威,任何方面的改弦更張都是無法容忍的,而忠厚老實、規規矩矩、重視仁孝的永琰,對乾隆的話一向言聽計從,無疑最符合乾隆皇帝的選嗣標準。當時來京的朝鮮使者也多次向朝鮮國王彙報:“永琰為人持重、度量豁達,最為乾隆皇帝喜愛。”

乾隆皇帝對永琰也是不滿意的,只是無奈的選擇。當時考慮的還包括最受寵的皇孫定恭親王綿恩(皇長子永璜的次子),因綿恩長兄早逝,其地位和明朝的建文帝簡直一模一樣,是老皇帝的長孫!曾有人建議立綿恩,而乾隆皇帝鑑於明朝教訓,認為將不利於皇朝統治,故未能實行。另外,

乾隆皇帝不止一次說過,如十公主(和珅的兒媳婦)是個男孩子,必立為儲君!此女長相、性格、為人處世上都像極了乾隆,可惜她就是個女孩兒……

永琰14歲立儲,至35歲才登基。而嘉慶即位後,乾隆“傳位不傳璽”,明確宣佈:“凡遇軍國大事和用人事宜,決不會置之不問,仍要親自處理。”退位後,乾隆仍自稱為“朕”,諭旨稱為“敕旨”,對前來進貢的朝鮮使者說:“我雖然歸政,但大事還是我辦!”宮廷裡還用乾隆年號,“乾隆通寶”與“嘉慶通寶”各鑄造一半。可以說嘉慶即位後一直到乾隆駕崩,做了很多年的傀儡皇帝。



永琰本人還是有一定資質的。他6歲讀書,13歲通五經,文化基礎非常堅實。在14歲被秘密立儲到35歲登基的20多年中,他經受住了具有豐富政治經驗的乾隆皇帝的觀察和考驗,並最終被確立為下任皇帝。這些說明永琰的品質、才幹絕非等閒。但也僅止於恪守仁孝、唯命是從、按部就班、因循守舊,在安邦治國、開拓進取上則顯得異常蒼白無力,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位忠厚老實、波瀾不驚的守成君主。


於一粟端見十方剎


說嘉慶皇帝(顒琰)平庸無奇,不合適做皇帝,其實是乾隆皇帝死之前已經別無選擇。他有十七個皇子,但到了傳承皇位的時候,卻只有幾個兒子在世了!

雖說清朝的衰弱是從雍正皇帝開始的,但是他誅和伸,開言路,黜奢崇儉也算是一位好皇帝!嘉慶皇帝既不是乾隆的長子也不是嫡子,卻選他做皇帝,只是因為乾隆皇帝太過長壽了!

乾隆25歲登基,在位60年,又當了三年太上皇,活到了八十八歲,把他的大部分兒子都給熬死了。在他去世的時候,身邊只有四個兒子了!我們來看一看這四個兒子都在幹嘛!

  • 皇八子永璇:沉迷酒色,不好政事,而且已經53歲了,當皇帝又能當幾天?

  • 皇十一子永星:酷愛書法,成天和文人墨客混在一起,無心政治,還是清中期四大書法家之一!

  • 皇十五子永琰:勤奮好學,尊敬長輩,年齡適合!

  • 皇十七子永磷:太過年輕,皇權教給他等於將江山拱手送人。

乾隆沒有選擇啊,況且執掌朝政這麼多年,大大小小的事情心中清楚的很,還把和伸留給嘉慶去殺,讓他立威,在政治前途上,為嘉慶打了很多的基石,可他萬萬沒想到,大清朝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朝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