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贴心人:张近东

果农贴心人:张近东

“球进了!比利时队2:0!”

解说员激动地嘶喊着。声音从南京苏宁总部大楼前广场传来,时至深夜这里依旧人声鼎沸,广场LED屏上正在直播巴西对战比利时的战况。

郑之硕是比利时队的球迷,同时也是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项目的负责人。他满脸通红,嗓子喊得有些沙哑。为了庆祝,他给在场的每一桌都点了一份果盘。同事们边谈论刚刚的赛事,边享受着夏日里冰镇水果的快意,餐桌上的水果很快被哄抢一空。

这样的果盘在中国各地随处可见:世界杯期间,苏宁易购在全国43个城市的5000家苏宁广场和苏宁影城推出世界杯线下观赛专场。

世界杯开幕当晚,球迷们还在北京竞园艺术中心的“大咖派对”上见到了苏宁易购代言人江疏影和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与二人一同观看世界杯,短短一晚,现场球迷就消耗了6000只小龙虾和5000份水果。已经开业的500家苏宁小店,在世界杯期间,也通宵达旦24小时供应零食水果和外送服务…

很少有人在世界杯的狂欢下注意到这一盘盘水果背后的故事,但郑之硕最清楚不过。这里面的哈密瓜来自新疆吐鲁番盆地,黄桃来自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菠萝来自海南省海口市三门坡镇……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张近东派他去帮扶的时候给他下了死命令,尽一切可能利用苏宁的平台优势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农特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在帮扶的过程中,他见到过太多令人心疼惋惜的被积压的水果,也见到过太多在苏宁的帮扶下水果销售一空后农民脸上感激的笑容。

看球吃瓜的人们,很少有人知道,这果盘里的每一个农产品背后都有一个扶贫故事……

故事,要从2016年的春天说起。

这一年的春天,对44岁的河南灵宝市果农薛竹霞来说,异常煎熬。

眼瞅着天气越来越暖和,但家里的近2万斤苹果,一个都没有卖出去,再这么放下去,好好的苹果都要坏掉了。

有此忧愁的,不止薛竹霞一家。在“苹果之乡”灵宝,几乎家家户户遭遇苹果滞销,再不想办法卖出去,丰收的苹果就要烂在冷库里了。

“堆成山的苹果,急需卖出!帮帮那些辛苦可怜的果农们吧!”河南灵宝市出现苹果滞销困局的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看到果农那一双双焦灼的眼神,张近东急果农之所急,第二天一大早紧急召开了苏宁易购高管会议,讨论如何解决果农的火烧眉毛之急。

苏宁易购300多家中华特色馆同时发起“拯救”行动,首批采购15万斤滞销苹果,上线“苏宁易购”电商平台,两天销售一空。

紧接着,山东烟台、山西祁县、陕西旬邑、甘肃静宁等地也传出苹果滞销的消息,张近东义不容辞,极速响应农业部、商务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号召,第一时间在苏宁易购大聚惠频道、中华特色馆同步发起爱心公益活动,并用网站最好的首页资源位推荐果农们的滞销苹果。

与此同时,在线下,陕西、山东多地的苏宁门店、苏宁易购直营店,也同步发起了“爱心助农、果断行动”活动,通过现场售卖,用实际行动爱心助农。

结果,仅仅三天时间,苏宁易购线上线下平台总计卖出600万斤苹果,让果农尝到了互联网销售的甜头。

同样的故事,同样的销售奇迹,在苏宁不断刷新上演……

同一年的春节前夕,湘西州凤凰县菖蒲塘村的蜜柚喜获丰收,金灿灿的蜜柚在枝头上排着队,却鲜有果农采摘。

原来,早产的福建蜜柚2个月前就已经塞满了全国大大小小的水果柜台和仓库,湘西凤凰蜜柚因为品种和气候原因,花期长、下树晩,生生错过了采购黄金期。往年前来凤凰县菖蒲塘村的采购大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零零散散的批发商,价格也压得很低。蜜柚滞销的困境,成了压在村民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去年果子的下树价格是2元钱一斤,今年的价格是去年的一半还不到,只有8毛钱一斤了。不过只要卖得出去,我们亏了也就亏了,但是8毛钱一斤还有很多卖不出。”湘西州凤凰县菖蒲塘村村民丁青树无奈地说。

丁青树已年过7旬,儿子和媳妇长年在外打工,4岁的孙女与他相依为命,本指望靠着自家500多斤的柚子添置些年货,可是因为柚子卖不出去,年货也没了着落。

丁青树所在的凤凰县菖蒲塘村,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小山村,全村906人,人均只有半亩水田、一亩多旱土。这个村地处武陵山区中心地带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而武陵山片区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以前,村民主要靠稻子、玉米维持生计,年人均纯收入才6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当地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有女莫嫁菖蒲塘,塘上只长菖蒲草。”

得知湘西凤凰蜜柚滞销的消息后,张近东再一次伸出援助之手。在苏宁易购2016年超级年货节期间,苏宁易购大聚惠频道开启了凤凰蜜柚的预售,通过PC端、移动端、门店端三大端口密集曝光,精准导入采购流量。结果,前期预售加上5天正式销售,共计卖出60万斤湘西蜜柚。

不仅是凤凰蜜柚,石门大枣、从化荔枝、赣南脐橙、云南红米等农特产品,这几年也纷纷在苏宁O2O扶贫模式的搭桥引线下,“触网”热销。

苏宁与扶贫的不解之缘,得从2015年9月25日说起。

当日,苏宁作为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了全国电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完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仅18天,全国首家“电商扶贫-苏宁示范店”便迅速落户北京苏宁云店。

随后,安徽砀山、贵州剑河、河北沽源、湖北秭归、江苏泗阳……这些相隔百里千里、远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地区,都有苏宁人精准扶贫的身影。

2015年5月份上线了“中华特色馆”,帮各地区的美食、特色工艺品、旅游等项目在网上找到“婆家”。通过苏宁中华特色馆搭建的电商平台,赣南的脐橙、湘西的腊肉、云南哈尼的红米等这些“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优势土特产,通过一根细细的网线,走进城市人的餐桌。

“帮人帮到底”。一直以来,一向追求实干的张近东,经常对员工们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振兴乡村,不仅要扶贫,更要扶智。

2016年,作为政协委员的张近东,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设教育培训孵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提案。在苏宁的电商人才培训机制上,他提出提升贫困县电子商务发展能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加速农产品电商化进程的工作思路。

苏宁还专门成立了农村电商学院,以此为载体培养农村电商发展的专业人才,旨在将苏宁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积累,通过这些人才向广大的农村市场进行推广和复制。截至目前,该学院培养农村电商人才超20万人次,培养对象包括农村社区致富带头人、政府官员、农户和青年学生等。

苏宁投身精准扶贫事业的脚步并未停歇:就在6月23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作为江苏民营企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精准扶贫基金的倡议发起人,分别代表苏宁控股集团、红豆集团,共同向该基金捐资1亿元人民币,以进一步加大对江苏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的资金投入,着力解决当前产业扶贫面临的资金投入不足问题,进一步提高产业扶贫效能。

苏宁从骨子里就有着‘送温暖’的基因和传统。致富要思源,做慈善不应该仅仅成为一个企业的责任,更应该变成一种习惯。”张近东希望,通过授人以渔,让更多的受益者,带着他们自己的感悟与经验,一起再去传递、再去帮扶,从点到面,面面开花。

他说,苏宁的精准扶贫将有一个新的方向,那就是资助创业者,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企业家,“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近东对互联网扶贫的思考和建设始终走在了全国前列,利用集团O2O渠道、物流配送、众筹平台等资源优势,探索出了电商扶贫、产业扶贫和公益扶贫“三合一”的新路径,开创了“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电商扶贫的样本。

相关数据

苏宁O2O助力精准扶贫模式取得超出预期的成绩——在国家级贫困县开设苏宁易购直营店超200家,线上中华特色馆42家;精准扶贫到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村级加盟服务站685个、1030名乡村联络员,覆盖184个国家级贫困县;物流可送达745个国家级贫困县,覆盖率达89%。通过苏宁全渠道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超60亿元,惠及200多万农民;在全国举行农村电商人才培训超千场,培训农村电商人数超20万人次,带动回乡创业就业青年超过1万人,为1500多万农民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苏宁的O2O助力精准扶贫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电商扶贫的样本,各级政府对苏宁电商扶贫的给予充分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