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大變革,這項新的社會保險,事關億萬老人

社保大變革,這項新的社會保險,事關億萬老人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這6項指標,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被稱為“失能老人”。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約4063萬人,佔老年人口18.3%。每每看到這些,暢談君都擔心不已,等我們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怎麼辦?

失能老人護理困境

對於失能老人的護理,家庭照料一直是最為傳統的護理方式,然而當今社會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平均每對獨生子女夫婦要贍養四個老人,再加上撫養孩子,家庭負擔已經十分沉重了,一旦再出現失能老人,靠這些獨生子女解決老人護理問題更是難上加難。

在家庭人力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家庭選擇養老院、醫院等護理機構。但當今醫療、養老護理機構資源十分緊張,而且費用支出非常昂貴,這讓大部分失能家庭望而卻步。

相關調研報告顯示,全國7%的家庭有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目前實際接受的護理絕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親戚提供,第三方機構服務佔比極低。一旦家中出現失能老人,整個家庭將面臨極大的人力財力負擔。

社保大變革,這項新的社會保險,事關億萬老人

社保第六險:長期護理保險

每個人都會變老,為了能給失能老人體面的養老提供保障,在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5項社會保險之外,一項新的社會保險——長期護理保險,正在中國逐步推開。

2016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在全國15個城市和兩個重點省份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探索建立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對經評估達到一定護理需求等級的長期失能人員,為其基本生活護理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基本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這對不堪重負的參保家庭而言,絕對是雪中送炭。

最近,因有試點城市之外的地區也開始引入長期護理險,受到居民的廣泛關注。

試點推行效果

以山東為例,2012年,山東省青島市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2017年開始,青島又把重度失智老人納入長期護理保障範圍。從今年4月1日起,青島開始實施“全人全責”式、升級版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原來的長期醫療護理基礎上,將基本生活照料納入職工護理保障範圍。截至目前,該市已有5萬多人享受護理保障待遇,累計支出護理保險資金近15億元,護理服務機構發展至600多家。

“去年,我母親因病情加重完全失能,24小時不能離人。之前一直在家裡照護,由於不夠專業,家人力不從心,老人也有苦難言。”青島市民張先生說,後來他了解到了長期護理保險,去年底經朋友介紹,找到了嶗山區的福彩東部老年公寓。在考察過居住環境及服務後,他把母親送到了這家老年公寓並申請了護理保險。“在這裡,不光服務到位,錢也花不了多少。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老人舒心,我們做兒女的也放心。”張先生說。

2017年4月1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佈了《關於試行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意見》(以下稱《意見》),決定利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省全面建立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青島和上海對比

以青島和上海的長期護理險情況來看,不論從參保條件、失能服務內容,還是從支付和報銷方式上來說,社保中的長期醫療保險試點,確實是一項能讓社會各個階層都能享受到的全方位的惠民福利!總的來說,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不僅可以滿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提高其生活質量,使其獲得最大程度的生活獨立和人格尊嚴,也可以緩解老年人家庭成員、特別是子女的照料壓力。

不僅如此,人社部消息還顯示,截至2017年底,在15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中,參保人數已經超過4400萬,當年受益7.5萬餘人。目前,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已經在北京、河北等多個省市的非試點區域展開,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隨著試點的不斷推進,各地也陸續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文件。由此可見,長期護理保險將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甚至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而且,根據2016年的國家試點目標:用1~2年的時間來探索社保模式,力爭2020年之前,基本形成長期護理保險的制度框架。暢談君相信,隨著進一步的嘗試和經驗總結,社保第六險的全國推行,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