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故事|“江南神童”罗小华

关于罗小华,在呈坎流传着众多的传奇故事。

一般的人都是怀胎十月,而罗小华的母亲,却怀了罗小华十六个月,相传在他出生的前一个晚上他的父亲就梦见《罗东舒祠》的第四进屋脊上鳌鱼游动,梦中被惊醒后,却发现原来是一个梦。并且在他出生的那一刹那,一道霞光射进产房,罗小华便降生了,他的父亲及长辈就觉得这是吉祥之兆,但又怕自己养不大,经过父母及长辈的商议下,便把他放在他的外婆家寄养(也就是石埠坑),然后取名为罗龙文,同时易小名为小华。

徽州故事|“江南神童”罗小华

呈坎

徽州故事|“江南神童”罗小华

徽州故事|“江南神童”罗小华

正如人们预测的那样,罗小华七岁就能吟诗百首,九岁能作诗词绘画,被徽州人称“江南神童”。后来成为了古徽州四大制墨大师之首。七岁那年,罗小华随着外婆下山到呈坎,但石埠坑与呈坎隔着一条龙溪河,外婆是裹小脚,行走十分不便,在过河时不小心跌倒了,这时他就拉着外婆的手说,“外婆,长大后,我一定要在这里建一座桥给外婆过”。所以,我们呈坎的乐济桥就是罗小华所建。很可惜的是在文革时被毁。

罗小华是著名的书法家和制墨家,特别是他研制的墨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享有罗小华墨一锭千金之誉,为朝贡之墨。通常制墨的原料为炭黑、松烟、胶等,而罗小华在这些基本的原料上又添入了顶级原料桐油烟,再加上麝香、冰片、丁香、珍珠、紫草、苏合香等名贵药材,使得小华墨在书写的时候,光泽凸显,香气怡人,并根据墨色的浓淡变化可使山水画作栩栩如生,而且墨色经久不褪,还能防蛀。罗小华制墨很讲究,必须在心晴舒畅的情况下才能制墨,加上罗小华行踪不定,所以在当时可谓奇货可居。万历皇帝喜欢舞文弄墨,尤其痴迷于小华墨。有一日,有一太监打听到了有人手头有小华墨出售,便向皇帝报告。万历皇帝一听十分高兴,立马微服出宫想购得一块小华墨。万历皇帝欲用一两黄金换一两小华墨,谁知那商人嫌少了,由于匆匆出宫,身上并没有带许多钱,于是皇帝命人回宫,取来更多的金子。最终以十两黄金换得一两小华墨。罗小华的传世品极其稀少,如一池春绿墨、桃核墨现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半块桃核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另一作品九锡玄香墨被收藏于日本。

徽州故事|“江南神童”罗小华

罗小华半核桃式墨

之后罗小华被宰相严嵩相中以后,留在自己身边,成为严嵩的谋士,与严世藩结拜为兄弟,当时严嵩被贬官后南逃,来到呈坎避难,罗小华把他安排在呈坎东面峰山的半山腰上,建起“容安馆”,意思是说让严嵩平安度过晚年。严世藩当时也是跟着罗小华,随父来到“容安馆”,每次朝廷派官兵到呈坎都抓不到严世藩。因为呈坎有三街九十九巷,宛如一个迷宫,每次都是徒劳而返。那后来是怎么抓到了呢?每个人都有弱点,而严世藩的弱点就是什么呢?——好色。因为呈坎每个月都会举办唱大戏,村里的人都会去赶去看戏,于是官兵就利用严世藩的弱点,故意安排许多年轻貌美的女子在台上唱戏,并暗中巡视在人群当中是否有严世藩,当然严世藩每次看戏都在最后排,为了避免被官兵发现。但经过很长时间,依然是平安无事。这严世藩便放松了警惕,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最前排,所以在他一出来时,便被官兵发现了,所以在呈坎被抓。但严嵩在呈坎的三年却安分守己,逢年过节来到村里帮村民写对联,村民一直不知他的来历,有一天,有位老者就问他:“先生,官兵为什么要抓你?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严嵩只是微微一笑,说道:“大家要是想知道我是好人,还是坏人,就看我栽的柳杉,假如我是正直的人,那树将是笔直的,否则就是歪的。(那么大家可以猜一下,严嵩栽的柳杉是直的还是歪的?)说来也奇怪,他栽的柳杉上面是直的,底下是歪的。意思就是说严嵩在之前虽做过很多坏事,但之后却有了悔改之心,所以为村民写对联或题字,从不落款。不过,也是为了避免自己的身份暴露。那柳杉至今还在,有几人合抱之粗,而那周边的环境,是一块及佳的风水宝地。严世藩被抓后,而罗小华也因匿藏受牵连,被推出午门腰斩,腰斩是十大酷刑之一,从腰部斩断,要等到血流尽而死,极其痛苦,罗小华用手沾满自己的鲜血在他的四周写满了“惨”字,后来这件事传到了皇帝的身边,令皇帝非常震惊,也深深觉得腰斩太残酷了,下令从此废除腰斩。罗小华虽死,却也改变了明史。而严嵩呢?最后是被饿死的,因罗小华和严世藩倒台后,严嵩没有了靠山,便沦为乞丐,严嵩身上有一块免死金牌,见金牌如见皇帝。所以每次他到一户人家去乞讨,这户人家还要跪着等他吃完走了,才能起来。久而久之,只要他一出现,家家都闭户,以至于后来严嵩被活活饿死。

(整理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