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他少年繼承父業

青年已成著名企業家

後來他又成為澤蔭神州的慈善家

他奉獻絕大部分資產

不惜賣掉居住數十年的花園別墅

在中國捐助數百所學校

一顆小行星以他命名——

國際編號2886

名叫“田家炳”

小行星仍在運行

他,田家炳先生

昨日辭世,享年99歲。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日對田家炳辭世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特區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林鄭月娥說,田家炳是著名實業家和慈善家,一生致力服務社會,貢獻國家,令人景仰,對其辭世深感哀痛。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田家炳簡歷

慈善家、企業家、教育家、田家炳基金會創辦人、董事會主席

籍貫:1919年出生於梅州市大埔高陂銀灘村

主要經歷: 18歲遠赴越南推銷瓷土。1939年轉往印尼從事橡膠業。1958年舉家遷居香港,在屯門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逐步奠定了香港“皮革大王”的地位。

社會榮譽: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將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1996年英國女皇親自在白金漢宮授予其M.B.E勳章;數十所大學院校授予其榮譽博士、院士、教授等榮銜;全國70餘市授予其榮譽公民、榮譽市民稱號。

說起田家炳其人,可能有些人不熟悉,但說起田家炳中學或者田家炳小學,很多人就非常熟悉了。

田家炳先生先後在貴州捐建了貴州師範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貴州醫科大學田家炳藥學教育書院、貴陽市田家炳中學(1999年)、黔南州田家炳中學(2001年)、遵義市田家炳中學(2002年)、黔東南州田家炳中學(2005年)。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貴州師大田家炳教育書院

節儉老人 杜絕浪費

談到田家炳,很多貴陽人第一反應就是貴州師範大學寶山校區那棟建成20年的田家炳教育書院大樓。

貴州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周成海部長回憶,他第一次見到田家炳老先生是在1998年,那時候他還是師大大二學生,田家炳大樓才剛剛奠基。他去食堂吃飯的時候,看到田家炳老先生和學生一起排隊打菜打飯,很多學生都很驚奇這位老人是誰,經過打聽才知道是香港富豪田家炳。

很多學生都很詫異,田老先生衣著樸素,面貌慈祥,一點都不像有錢人的樣子。

讓周部長印象較為深刻的是,老人在食堂吃了飯,堅持光盤行動,絕不浪費糧食。老人吃完飯,喜歡在師大校園內散步,最後走回師大招待所住宿,堅決不住星級酒店,因為老人已經習慣過節儉的生活。

驚聞老人去世,周部長掩飾不住悲傷之情。他告訴記者,7月10日早上在新聞中得知田家炳老先生去世,感到十分痛惜,師大很多老師都見過田家炳老先生,印象中這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為國內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代教育工作者學習。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貴州師大田家炳教育學院奠基慶典大會

諄諄教導 激勵師生

2007年6月13日,由田家炳先生捐助的“貴陽醫學院(現改名貴州醫科大學)田家炳藥學教育書院”正式揭牌,當時在我省醫學高等院校還屬首家。

轉眼11年過去了,但藥學教育書院的老師們還記得田家炳先生出席揭牌儀式的場景:時年88歲高齡的田先生不要人攙扶,站在主席臺上用不是很流利的普通話鼓勵臺下的學子們,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救死扶傷,今後成為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和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田先生的諄諄教導言猶在耳,已是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醫生的劉淼回憶,雖然只遠遠見過老人一面,老人穿著白色的襯衣,黑色的褲子,很樸素,沒想到一個超級富豪竟那麼簡樸,當時在心中就對老人產生了由衷的敬意。後來特地網上一查,老人將自己財富80%都捐給了國內的教育事業,不得不佩服老人的勇氣和擔當精神。

劉淼傷感地表示,田家炳先生99歲高齡還在繼續為教育事業做貢獻,令人敬佩,希望老人一路走好!田先生的巨大貢獻應該被世人所記住和傳誦。

2006 年,田家炳先生曾接受媒體記者的獨家專訪。現以當年的文章紀念田家炳先生(文章有刪節)

↓↓↓

不是捐錢最多,但是把自己總資產的 80%都用於慈善事業的,在中國只有一個人,他就是田家炳。

24 年前,田家炳成立“田家炳基金會”。迄今為止,他已累計捐資 10 億多港元用於中國的教育、醫療、交通等公益事業,其中教育所佔的比例高達 90%。

教 · 育

捐贈中小學,是因為“利潤回報”比較高

從上個世紀 80 年代開始,田家炳就以捐辦公益為業:1982 年,他捐出價值 10 多億元的 4 棟工業大廈,成立純公益性質的“田家炳基金會”,將每年幾千萬元的租金收入用於公益;1984 年,他將化工廠交給幾個兒子經營,自己成為職業慈善家。

記者(以下簡稱“記”):慈善捐助中,您為什麼鍾情教育事業?

田家炳(以下簡稱“田”):我 16 歲時父親就去世,作為家裡唯一的兒子,我剛剛讀到初二,就只能忍痛輟學,接手父親的磚瓦窯生意。

小時候沒讀多少書,是我此生最大的遺憾。後來在印尼生活了 20 多年,也走過歐洲一些國家,發現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的素質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發達。

正是有了這些經歷,我能深深地體會到教育對個人的成長和創業,對國家的發達興旺有多重要。13 億人口是中國的一個大“包袱”,怎麼把這個“包袱 ”變成財富?我認為就是辦好教育!

記:與其他慈善家不同,您資助的重點在中國內地的中小學,您似乎有一種基礎教育情結。

田:要教育辦好,首先是基礎教育要辦好。基礎教育是最基本的,如果搞不好,北大、清華這些好的高校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源……

受基礎教育的孩子比例比受高等教育的要高……內地基礎教育也極需發展,這也是我重點捐助內地的原因。特別是山區的窮孩子,我希望看到他們可以在學校受到良好的教育。

同是 100 萬元捐款,如用在內地,其發揮的成效可能比用在香港大幾倍,因此基金會 90%的捐款都用在內地。雖然基金會是在香港註冊的,依例捐助內地要繳稅,但我不計較稅務得失。

我最樂意到內地經濟較差、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區去捐款……看到那麼多的孩子能因此而有書可讀,感覺會是畢生最大寄託。

富 · 有

賣掉“花園式豪宅”,住出租屋

在自己的孩子還睡著擁擠的上下鋪時,田家炳就開始關心別人孩子的生活。1959 年,他擔任香港新界最大慈善機構博愛醫院的總理;1965 年,他又出任香港華人最大慈善機構東華三院的總理,參與推動社會福利工作。

記:聽說,2001 年香港“金融風暴” 後,您為了多捐助內地建學校,甚至寧願把自己原本居住了 37 年的“花園式豪宅”賣掉,與夫人一起搬去住出租屋。

田:經歷了香港“金融風暴”,基金會的收入大大減少,手上能週轉的資金又少,但已經答應了別人的申請,有了承諾就要做到,於是我就下決心把房子賣掉助學。

子女們不同意我賣別墅,但他們都成家立業了,我和太太要那麼大的房子幹什麼呢?而且,別墅賣的錢可以捐助 20 間學校,我也盡了綿薄之力了,很開心!

記:有香港媒體報道說您“越捐越過癮”,會不會擔心自己捐助上癮,卻無能力負擔?

田:其實,這很平常啊。當時手頭現金不足,就向銀行尋求幫助,就像做生意一樣正常,只是多了些利息負擔,算不了什麼。

記:幾十年來,您在大陸、香港、臺灣和澳門捐資興建了 1000 多個項目,捐資數目高達 10 多億元,捐出了自己 80%以上的財產。

田:我雖然不是最有錢,但我一直在想盡自己的綿力。錢財都是身外物,特別是,看到一棟棟教學大樓拔地而起,聽到萬千學子的讀書聲,精神上的享受也比物質上的享受好得多。

記:聽說您每建一所學校,都要親自去給學生“打氣”。

田:能去的我都希望去,去到也只是講故事而已,給小朋友說些“腳踏實地”的故事,因為,

捐贈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最關鍵是“育品德”。

我有時會對老師說:“我捐錢蓋了樓,不用你們感謝我,你們能把我捐資的學校辦好,我還要感謝你們”。我最怕的不是錢捐得多,而是學校辦不好!

節 · 儉

擁有億萬家財,每月用錢卻不到3千元

正是為了把錢都用在“更有意義” 的地方,田家炳素有“吝嗇”的美名:

他在生意場上從不搞鋪張的儀式;兒女婚嫁一切從簡;自己 80 歲大壽也不擺酒;一雙鞋穿了 10 年,襪子補了又補;曾戴的電子錶,因款式已舊得不便示人,只好裝在口袋裡……

記:聽說您無論出差去哪裡,無論下榻如何高級的酒店,都是用自己帶的肥皂。

田:在我爸爸媽媽的治家格言裡,一粥一飯當知來之不易……我是農村出來的,又有過艱辛創業的經歷,很容易體會到每一樣東西都是一種社會物資,都來之不易,哪怕是一根針、一粒米。

花錢多的時候,物品浪費的時候,自己心裡都會很不安。

記:在商言商,作為一個生意人,對待金錢和物品是否除了“不浪費”外,還為了省錢?

田:也可以這樣說吧,只不過要看是為了什麼物品,及怎樣省錢。

比如,我認為“夠用”就好,所以,到現在沒有購置專車,每天坐地鐵上班,房租成為了我日常最大的支出。這樣,當然可以省下一些“小錢”,但我卻希望我的這點“小錢”能用在對的地方,比如為孩子、為國家、為民族。

名 · 聲

擔心太出名會華而不實,形成負擔

田家炳本人的曝光率極低,多數人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事。

記:聽說,先生所捐的學校都會改名叫“田家炳學校”。

田:一開始我只是捐錢,並沒有命名。

用捐資人命名學校在香港比較普遍……我本無意以“田家炳”命名,他們覺得我捐助的幾百萬是很大的數目,而且是無償的,就自動效仿我家鄉的做法。

記:聽到不好的議論,會感到心灰意冷嗎?

田:做人但求無愧於己,對得起良心。

這當然不影響我對教育繼續貢獻自己的綿力,反而,看到這些“名”,這裡有個田家炳中學、田家炳藝術書院等等,我就覺得很光榮,很高興,也會盡力去做更多。

記:您在全國各地捐了那麼多學校,但在媒體上卻找不到一篇關於您的專訪,為什麼會如此低調?

田:我只是做我自己該做的事,用不著大張旗鼓吧(笑)。

我一向喜歡做實在的事情,名聲太響了,就會華而不實,覺得是個負擔;實而不華我更容易負擔些,所以我不重視怎樣去宣揚自己。

記:您獲得了無數個頭銜或稱號,哪一個最讓您開心和看重?

田:應該是用我的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 吧。那是天文學家們艱苦探索的成果,卻用上了我的名字。據說這是中國第 5 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這應該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榮耀了。

網友緬懷: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在貴州,先生捐贈了這些學校

老先生,謝謝您!

貴陽網綜合自新華社、人民日報、貴州都市報、共青團中央,ZAKER客戶端、南方日報、南方plus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