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浓墨重彩的写贾瑞的精尽人亡?

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浓墨重彩的写贾瑞的精尽人亡?

87版电视剧《红楼梦》贾瑞 王熙凤

贾瑞作死的第一步,是他偶遇嫂子王熙凤便起了淫心,不幸的是他想占便宜的这位凤奶奶不同于一般的小媳妇,是个有心机、有谋略、手段硬的凤辣子,贾瑞这只癞蛤蟆不知天高地厚,犯了凤姐的忌,将他顽弄于股掌之上,狠狠的惩戒了他,于是贾瑞行动不敢造次了,心魔却没有除去,终死于淫欲过甚。

表面上看贾瑞之死是因为一个年轻人爱上了貌美的嫂子,陷入单相思而又走入欲望的死胡同,最终频繁自虚自耗,耗尽精力,精神上也不能走出迷局,愈陷愈深,恶性循环,以致丢了性命。但贾瑞这点个人情事显然不值得惜字如金的曹雪芹这样大费笔墨周章,我们除了欣赏凤姐被冒犯后的毒辣手段和她缜密的心思外,也冷眼旁观贾瑞的各种丑态,在这样的表象下,我们读《红楼梦》,要重点探索作者想要表达的表象之下的深意。

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浓墨重彩的写贾瑞的精尽人亡?

87版电视剧《红楼梦》贾瑞

第一层深意:是告诫世人要戒风月妄动。

小说第一回作者就写:

“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

作者摆明了对这等文字故事的嫌恶态度。第十二回在贾瑞病到吃药亦无效的情况下,跛足道人以专治邪思妄动的风月宝鉴授予贾瑞,以期他能改邪思归大道,戒妄动于正途,只是贾瑞不听劝告偏偏要照那风月鉴的正面,不但不能改邪归正,而是堕入更深的迷津,这样一来就算是老君的仙丹也救不了他了。这里面作者是要表达一个哲理,就是“戒风月邪思妄动”才可“保得平安”。这个风月邪思妄动作者给它的归处就是满是恶鬼夜叉的迷津,给它的表现形式就是皮肤滥淫、邪思妄动。贾瑞正是作者笔下一个极端的因邪思妄动太甚而丧命的代表人物,所以,在这样的创作思路基础上,作者从一开篇一直写到第十六回秦钟之死,作者写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主张,就是批判“邪思妄动”和“皮肤滥淫的风月之情”,通过具体人物的践行强化了作者的观点,比如写贾瑞、秦可卿、秦钟都因此而死,又写了宝玉梦里与可卿柔情缱绻,难解难分,差一点堕入迷津,还写了香菱、黛玉、后文的妙玉要度脱方能保得平安,虽程度不同,但道理一致。因为在佛家理论里,“爱、情、欲、邪、妄、淫”是一样的,都是“贪、嗔、痴”的表现。《红楼梦》本来在文化观上,就融入了老庄、儒学、释、道家思想均有体现并融汇贯通。所以,贾瑞之死是作者要告诫世人不可执迷于邪思妄动这个道理。

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浓墨重彩的写贾瑞的精尽人亡?

87版电视剧《红楼梦》贾瑞

第二层深意:是告诫世人,凡事皆正反两照,犹如风月宝鉴。

小说里这方面描写的例子很多,如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里的“真、假、有、无”互为正反也相互转换。《好了歌》里的“好、了”以及《好了歌注》里所写都是正反对照的风月宝鉴手法。在秦可卿临死托梦凤姐时,有一段直白又极深刻的话是作者这种思想最直观的展现: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一日倘乐极生悲,则应了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事,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不可忘盛筵必散的俗语。

秦可卿的死、秦钟的死,祸根都是一个“淫”字当头,尤其是贾瑞之死更甚之,凤姐对他两次严厉的惩戒,当然第二次借了贾蓉贾蔷之力,只是这两个小子用力过猛了点,威逼恐吓借当再加上浇了他一身的屎尿,把贾瑞搞得苦不堪言,但并非目的是要他的命,贾瑞从寻思凤姐到他死也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作者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同情和可惜,曹雪芹笔下的贾瑞是愚痴和没行止之人,是没有人伦没有尊长的行为不端之人。他爱的不是凤姐,而是那一具肉体,凤姐第二次骗他到夹道屋子里,原文写:

……(贾瑞)不管皂白,饿虎一般,等那人刚至门前,便如猫捕鼠的一般,抱往叫道:“亲嫂子,等死我了。”说着,抱到屋里炕上就亲嘴扯裤子,满口里“亲娘”“亲爹”的乱叫起来。那人只不做声。贾瑞拉了自己裤子,硬帮帮的就想顶入。

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浓墨重彩的写贾瑞的精尽人亡?

87版电视剧《红楼梦》贾瑞

好一个丑态毕现的丑陋嘴脸!贾瑞想凤姐不得,又被反复折腾,却毫无悔改之意,而是欲火愈烧愈旺,最终一命呜呼!

(我是屏山,欢迎评论、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