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10年後,你放心來杯國產奶嗎?

三聚氰胺事件10年後,你放心來杯國產奶嗎?

三聚氰胺事件10年後,你放心來杯國產奶嗎?

從2008到2018,距離那場令人沉痛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經過去整整10年之久。6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奶業振興和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全面部署加快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工作。10年間,中國奶業迎著發展機遇,也伴隨著信任危機和行業自身問題,如今被提上振興戰略,再度吸引各界目光。

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中國奶製品汙染事件,是一起影響極其惡劣的國內食品安全事故。起因是當年9月,一位母親關於自己的孩子飲用三鹿奶粉後產生小便渾濁、腹痛症狀的投訴,從而掀起了一場全國性的奶製品危機。繼三鹿奶粉被查出添加工業原料三聚氰胺導致嬰兒腎結石之後,全國共有22個廠家69個批次產品中都被檢測出含有三聚氰胺成分,全國接近30萬兒童腎功能受到損傷。國產奶製品行業亦受到極其嚴重的打擊。

抽檢合格率居世界前列消費者為何還擔心?

三聚氰胺事件之後,陷入低迷的國產奶製品行業經歷了大力而全面的深刻整治。如今國產奶業以奶類和乳製品分別達到3655萬噸和2935萬噸的產量,總體規模僅次於印度和美國的成果,居世界第三。

十八大以來,農產奶業質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我國生鮮乳抽檢合格率達到99.8%,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已經連續9年保持在百分之百。生鮮乳乳蛋白抽檢平均值達到3.23%,脂肪抽檢平均值達到3.81%,主要質量指標均高於生乳的國家標準,達到奶業發達國家的水平。乳製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2%,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達到99.5%。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評價,“可以說,當前是乳品質量安全水平最好的時期。”

牛奶的品質與安全最重要的是看奶源質量。“國產乳品的大品牌當下都已經有品質良好的牧場奶源供應,並管網化運輸,從源頭上就注重奶製品的品質保證,保證消費者喝上‘放心奶’。”天津市乳製品工業協高級工程師武文起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當前國產奶粉的品質已經不遜於進口奶粉,但是在面對國產和進口奶製品選擇時,尤其是嬰幼兒奶粉時,消費者卻依舊難以放心,大量消費者仍選擇去境外購買哺育孩子的奶粉。

“我覺得還是買進口奶粉安全些吧。”深圳的蔡女士去年年底剛生了二胎,在被記者問起是否會考慮購買國產奶粉時這樣回答。她的大女兒出生於2010年,正是三聚氰胺事件持續發酵、國產奶粉遭受信任危機最為嚴重的年份,“那個時候家人經常每個月往返內地和香港,就是為孩子人肉揹回一罐又一罐進口奶粉。”和蔡女士一樣,儘管知道國產奶製品安全性超過99%,仍有不少中國消費者擔憂那低於1%可能性而選擇進口奶粉。

生產成本高國外“大包粉”衝擊

三聚氰胺事件10年後,你放心來杯國產奶嗎?

消費者信任猶待恢復,同時,國產奶製品自身情況和所面對的市場行情也令人堪憂。國產奶業成本高導致市場終端價值過高、國民對奶製品的消費水平不高以及國產奶與進口奶先天競爭力不足三大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國產奶業的發展。

就在去年,由於乳製品激烈的市場競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中國大牧場企業中,第一大企業現代牧業連續虧損,年虧損額近10億元;第二大企業輝山乳業的子公司破產,重組艱難。

據記者瞭解,我國奶製品從生產到上架銷售,導致其成本偏高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國養牛方式主要以相比之下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機械化程度低的養殖場為主,而非國外奶業常用的大規模牧場養殖方式,飼料等養殖成本比國外同行偏高;另一方面我國奶製品產業中,中間加工企業所佔成本比重過大。加工企業低價收購原料奶,加工後對市場高價賣出。2017年年末與年初比,原料奶價格下降0.8%,鮮奶價格卻增長1.6%。奶農利益難以保證的同時,消費者支付的市場價格卻更高。

同時,近年來“大包粉”等進口乳製品完稅後的價格仍大幅低於國內乳製品的生產成本,導致進口大包原料粉大量進入國內市場,出現國內“賣奶難”與大量進口乳製品並存的現象。“大包粉”是業內的俗稱,指鮮奶直接噴粉製成的工業奶粉,主要供乳品企業進行再加工或生產使用。

而國產奶偏高的市場價格,對應的卻是國民本就不高的奶製品消費水平。這一方面源於國民的飲食習慣對牛奶的需求量本就相對不大,另一方面過高的市場終端價格也阻礙了消費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對低收入群體和欠發達地區。

“如果液態奶均價按12.5元/公斤計,國民人均每月消費摺合36公斤液態奶的乳品,人均乳品支出就要達到450元,在農村就約佔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的14%,相當於城鎮居民的3倍。乳品支出在食品總消費中佔比過大,對農民及城市低收入群體來說,消費力不足也是很現實的。”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長全表示。

“目前,我國牛奶的消費水平還不高,2017年我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摺合成生鮮乳是36.9公斤,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于康震也指出。此外,我國乳製品進口關稅低,稅率僅為12.2%,遠遠低於國際上乳製品的平均進口關稅稅率55.6%。進口乳製品完稅價格大幅低於國內生產成本,加之國民對於國產乳製品本身的信任缺失,致使我國乳製品進口量巨大,乳製品新增消費的80%都被進口所佔。

機遇與挑戰並存

10年之後重整旗鼓的國產奶,在國家大力提倡和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的背景下,正逢發展的黃金時期。《意見》的出臺,從優化生產養殖、嚴格檢測監管、提供金融支持三個方面提出要求,為奶業振興創造條件。

如何優化產業結構,使從牧場到餐桌的流程更為經濟合理,以適應和提高我國現有的奶製品消費水平,也是當下國產奶業的一大任務。“奶農利益得不到保障,消費者承受偏高的市場價,與此同時中間加工企業獲得最大利益,這樣的結構並不合理。”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教授蓋志毅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何規範奶製品生產加工銷售流程,使奶農切實得利,消費者喝上物美價廉的牛奶,如何降低成本使全體國民都能將奶製品納入每日常規飲食,也是新時代國產奶業發展的重要議題。

“一要‘養好牛’,夯實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基礎。二要‘強監管’,提高生鮮乳的質量安全水平。三要‘促融合’,完善養殖、加工、利益聯結機制。四要‘樹品牌’,增強中國奶業的影響力,提振乳品消費的信心。”于康震對此表示。

圖片來源自網絡

三聚氰胺事件10年後,你放心來杯國產奶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