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轉鐵中找機遇 卡車司機要做的終是一個變字

從2017年京津冀治理霧霾“煤改氣”,到環京津集疏港禁止公路運煤,再到2018年國家調整運輸結構推進公轉鐵,環保治理強勢出擊下的公路貨運行業近兩年顯得壓力重重。

長期以來,我國公路貨運市場的小散弱特徵成為行業標籤,隨著一波波治理政策措施的實施,個體車主、司機那種傳統“馬達一響黃金萬兩”的觀念,更是被現實擊得粉碎。

對於活躍在一線的3000萬貨運司機,此時該做些什麼樣的選擇?堅持奮鬥還是揮手作別?其實都沒有成功的範本可參考。大家能做的,只有冷靜分析,客觀地從貨運行業發展環境和趨勢當中,找尋自己想要的答案。

從公轉鐵中找機遇 卡車司機要做的終是一個變字

▲一名貨運司機正在路上奔波 攝影:劉威

運輸結構“變”後有出路

7月3日國務院公開發布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簡稱:《藍天保衛戰計劃》),樹立了三年行動目標,減少大氣汙染排放量,調整能源結構,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綠色發展。交通運輸領域重點行動體現在: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

從公轉鐵中找機遇 卡車司機要做的終是一個變字

▲城市道路給環保車輛開綠燈 來源:資料圖

而業界人士認為,這一套運輸結構調整組合拳,重心在於提升鐵路貨運比例,發展多式聯運,淘汰老舊車輛,推廣新能源等項。

①鐵路運輸做加法,公路運輸做減法。《藍天保衛戰計劃》中提到調整運輸結構,到2020年使我國鐵路貨運量比例比2017年增30%。具體做法包括,實施大宗貨物等的運輸形式公轉鐵。簡而言之就是,鐵路運輸做加法,公路運輸做減法。該由鐵路運輸的,鐵路要承擔重要運輸重任,減少公路運力投入。

卡車司機作為公路貨運的主要群體,對此一定感到壓力山大。不過,記者認為,這裡重點強調的是大宗運輸領域,比如煤炭、礦石、鋼鐵等,況且在區域上主要指港口區域。雖然之前有大量的卡車司機從事的是煤炭長途運輸業務,但是公路貨運領域涉及行業眾多,可以轉變和選擇運輸其它領域貨物的餘地更多。

《藍天保衛戰計劃》中,公路運輸的減法還包括淘汰老舊貨車,即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中型和重型柴油貨車100萬輛以上。這方面,近兩年我國許多城市如上海、北京、鄭州、成都等,紛紛出臺國三及以下標準貨車城區限行措施;如北京、杭州等城市,還出臺國三車提前淘汰補貼方案,為卡友淘汰老舊車輛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除了限行和淘汰車輛的區域,其他地區卡友更換車輛的壓力相應要減輕些。而即便處於上述區域,比如從事長途運輸的卡友,也可及早選擇短途倒運、城配運輸等業務。

②細分物流領域走專業化路徑。《藍天保衛戰計劃》中提到,新增和更新城市配送車輛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比例達到80%。同時,交通運輸部指出,實施計劃中,要形成若干日用品、冷鏈、電商快遞、建築材料運輸等示範線路。

顯然,這其中既要構建城市綠色物流體系,又要在此基礎上走細分市場專業化路線。近年來,我國專業物流領域規模正在發展擴大,專業化程度不斷加深。行業不斷出現龍頭企業,如汽車物流、冷鏈物流、電商物流、大件物流等,其在配送車輛、配送方式、路線選擇、時效、安全保障等方面都與大宗、普通貨物、零擔運輸等有較大的區別。運輸個體、司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業務。

③環保形勢嚴峻下的必由之路。對於制定《藍天保衛戰計劃》的初衷,有關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產業佈局偏亂、交通運輸結構不合理等多重壓力,導致了我國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大、排放強度高等現象。而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公路貨運量佔物流總量的比例約為四分之三。因此,加大鐵路、水路貨運量,推進多式聯運,調整運力結構,是我國交通運輸領域頂層設計的必選項。

總之,一系列環保措施的實施,將帶來碧水藍天的優美環境,帶給老百姓更多的幸福感,此舉也必將澤被後世。作為公路貨運從業者,對於利好政策務必有大局觀,積極從政策措施導向下找尋發展路徑。消極應對或懶於改變,對於政策實施和自身發展都不利。

卡車司機順勢應變再出發

對於調整運輸結構、公轉鐵的相關話題,卡車司機們大多數都能讀懂政府“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美好初衷,只是面對公路貨運的劇變,該如何適應?

有網友表示“公路貨運怎麼辦?”,也有人質疑“鐵路運輸速度慢”,更有人戲稱“直接買國十得了”。專業人士認為,卡友唯有改變自己,順應形勢,才能夠在新的環境下獲得新生機。

從公轉鐵中找機遇 卡車司機要做的終是一個變字

▲北京車展上展示中的一款京東物流電動車 來源:資料圖

①順應區域運力主流格局變化。無論藍天保衛戰,還是城市限行措施,政策的實施目標大都集中於港口、交通樞紐等相關地區。未來,這些重點區域,將形成以鐵水運力為主導,多式聯運發展的新格局。

在這裡,公路運輸並非沒有立足之地,只是它並非長途運輸、能源運輸的主導運力,公路運輸企業和個體運力將向配合多式聯運的短途方向業務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貨運司機的收入在5000—10000元,長短途收入差距並不大。而從車主的角度來看,從事長短途業務也各有利弊,重點在於經營方式、服務質量的提升。

②進入專業物流領域創造新格局。目前,我國物流業發展迅速,行業已基本告別粗放式以及單打獨鬥的初級階段,正向專業化、集約化等方向發展,如冷鏈、電商、綠通、危化品物流等細分市場正在形成全新生態。同時,幹專線運輸、區域城配市場正在向平臺化、聯盟等方向挺進。除大宗、鋼鐵、能源等需鐵水形式運輸外,調整運輸結構對於一些專業物流市場影響並不大。

而在交通運輸部門的支持下,專業物流領域的發展將進一步得到規範和迎來新的生機。據瞭解,近兩年不少城配物流信息平臺企業,如雲鳥、貨拉拉等,分別對於細分的搬家、傢俱等配送領域做出諸如配送標準化、定製化等的嘗試,為司機創收提供了平臺,得到行業的認可和用戶的肯定。

③利用新能源清潔能源用車創造新機遇。在綠色、環保的發展大趨勢下,新能源、清潔能源運輸裝備必然成為行業亮點。拿電動貨車來說,雖然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我國的電動輕型貨車在續航里程、保養、維修等方面正不斷取得進展。

2017年我國電動輕卡銷量為5萬輛,是近幾年來銷量增長最快的一年,預計2018年,銷量增長還將出現新的突破。銷量增長的同時,城市物流企業還在車隊經營、車輛租賃、採購、金融等方面不斷創新。作為個體車主、職業司機,在購車以及從事城市物流業務中,可以利用這些創新帶來的優勢,為未來發展鋪好路,謀好局。

古語有“變則通,通則久”的訓誡,如今面對公轉鐵、公路貨運業升級轉型現狀,廣大卡友唯有在變革中積極尋求出路,方能獲得新發展。我們相信,這一“變”字定能帶給行業新生力量,也能為卡友帶來更多發展的良好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