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3大經典理論,提煉廣告創意的靈感與技巧

剖析3大經典理論,提煉廣告創意的靈感與技巧

“創意是廣告的靈魂,是將廣告賦予精神和生命的活動。”

—廣告大師威廉·伯恩巴克

創意之於廣告的重要性,直到今天依然被反覆地證實著:在鋪天蓋地的廣告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夠真正吸引到消費者的關注,引發內心的共鳴,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最終實現廣告的營銷目的。

而這些打動人心的廣告,無不帶有獨特的創意點,或是表現手法的獨創性(如百雀羚“一九三一”長圖廣告),或傳播方法的獨創性(如網易雲音樂把樂評鋪滿整個地鐵),或創意思想的獨創性(如XO啤酒經典廣告的逆向思維)。

可以說,廣告離不開創意,但廣告人想獲得一個好的創意,是件難事。不管是一群人的頭腦風暴還是一個人的苦思冥想,創意除了需要靈感,還需要一定的理論方法作指導。

經過前人不斷實踐、論證與總結出來的廣告創意理論體系,包括

USP理論、品牌形象理論、定位理論、共鳴理論、ROI理論等等,能夠更好地啟發廣告人的靈感,從而找到創作的切入口。

今天,我重點分析一下,如何利用“USP理論品牌形象理論共鳴理論這3大理論進行廣告創意。

一、USP理論

USP理論即

獨特的銷售主張 ,英文全名為“UniqueSelling Proposition”,是美國著名廣告人羅瑟·裡夫斯(RosserReeves)於50年代初提出來的。該理論的核心主要囊括了3個方面:明確的概念、獨特性的主張、強勁的銷售力

其中,明確的概念意味著在廣告創意中提煉產品的利益點,即商品的功能或效用,能夠給予消費者十分明確的利益承諾(比如,牙膏的防蛀功效,能夠讓消費者擁有健康的牙齒);

獨特性的主張,是指廣告所主張的產品利益點是唯一的、獨特的,是其他競爭對手無法提供的或者尚未提出來過的(比如,“農夫山泉有點甜”的廣告主張,讓它顯得與眾不同);

強勁的銷售力,則是指該獨特的主張必須能夠促進銷售,所以它應該是集中而強有力的,可以吸引並打動消費者,激發並刺激TA們的消費慾望並最終促成購買。

例:瑪氏M&M's的經典廣告Melts inYour Mouth not in Your Hand(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就採用了USP理論,廣告的製作者羅瑟·瑞夫斯注意到,M&M's是當時美國唯一一種使用了糖衣包裹的巧克力豆,具有耐高溫而不易溶化的特性,是任何其他品牌巧克力豆不具備的,產品自身最獨特的優勢(獨特性主張)

由此切入廣告創意,構思出”只溶在口,不溶在手“的金句(明確的概念),通過電視進行反覆的廣告投放,期間瑪氏公司還專門請人撰寫了兩則笑話配合宣傳,雙管齊下使M&M's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糖果。

剖析3大經典理論,提煉廣告創意的靈感與技巧

瑪氏M&M's巧克力豆

綜上所述,在USP理論指導下,廣告創意的思路主要有兩大點:

1找到產品在功能或效用上的核心訴求點,然後通過創意把這個核心功能點延展為有價值的產品概念,等於是要明確地告訴消費者我的產品有怎樣的功能,它能夠給你帶來什麼好處。其展現的方式,可以是簡單的一句話,也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意境,能夠讓消費者對產品/品牌產生認知以及相關聯想。

2無論是創作多少不同版本的廣告,在廣告中必須始終強調同一個銷售主張,並且要持續並反覆地進行廣告曝光,讓這個主張深入消費者的內心。比如,海飛絲始終強調它的“去屑”功能,霸王的“防脫髮”主張深入人心,它們的廣告播放了無數版本,廣告所傳遞的訴求點一直沒有變。

二、品牌形象理論

品牌形象理論(Brand Image),簡稱BI理論,是由廣告大師大衛·奧格威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提出來的,是廣告創意策略理論中非常重要的一員。

該理論主要有4大核心要點:1為品牌塑造形象是廣告最主要的目的;2任何一個廣告都是對品牌的長遠投資;3描繪品牌的形象要比強調產品的具體功能特性重要的多;4廣告尤其應該重視運用形象來滿足其心理的需求。

如今,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同類型的產品已經很難在具體功能上進行區分,與此同時,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也越來越傾向於感性。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當我們去超市買牙膏時,並不會每個牌子的牙膏都去對比一番,因為具有同種功效(如美白)的牙膏,它們的成分大同小異,消費者很難找到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所以,我們不會一一去對比每一個牌子,而是直接選擇購買平時用過或經常使用的牌子,又或者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牌子。

這就需要從更深層次製造品牌間的差異化。

於是,在品牌形象理論指導下的廣告創意,要以塑造並維持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1、塑造品牌形象。通過科學的實驗、調查、分析,在明確品牌定位、消費者屬性、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

等基礎上,運用廣告去勾勒描述品牌的特有氣質,並在其中輸入民族性格、社會性格等精神要素,把品牌塑造成卡通或者真實人物的形象,賦予品牌獨一無二的個性。

比如:萬寶路香菸在改變“女士煙”的定位之後,通過廣告中一再強調萬寶路香菸的男子漢氣概,成功打造出了粗獷豪邁、英雄氣概的美國西部牛仔品牌形象。

剖析3大經典理論,提煉廣告創意的靈感與技巧

萬寶路香菸的牛仔形象

2、傳遞品牌形象。邀請與品牌氣質、理念相配的明星、名人等拍攝品牌形象廣告,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等進行大量的宣傳,讓品牌想象深入人心。

3、維護品牌形象。在設計廣告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廣告的創意是否與品牌的形象相符,是否對品牌的形象有利,不能做出與形象不符甚至是有損形象的廣告。

三、共鳴理論

共鳴理論(Resonance),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是如今我們在進行廣告製作過程中,最常使用的創意方法之一。共鳴理論的核心主張表現為:在廣告中極力展示目標消費者珍貴的、難以忘懷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感受,以此來喚醒並激發TA們內心深處的回憶,同時賦予品牌特定的內涵和象徵意義,建立目標消費者的

移情聯想。一句話總結,就是通過廣告引發消費者情感上的共鳴

前面我們提到過的USP理論,主張以產品的具體功能點作為廣告訴求,更多的是要促成消費者的理性購買,而共鳴理論則更偏向於消費者的感性消費。

人是情感豐富的動物,都渴望擁有溫暖的親情、浪漫的愛情、堅固的友情,還有著滿腔的愛國情懷,同時喜歡追憶逝去的青春,懷念童年的舊時光。通過廣告訴求與人們的這些情感、經歷共振而帶來的效果和震撼,是深刻而持久的,能夠真正觸碰到消費者的內心。

就如今來說,能夠輕易引發消費者共鳴的廣告訴求有2大方面:

1、以親情、愛情、友情為主的溫馨情感

人們對於美好的東西總是充滿嚮往,這些積極、溫和、喜悅的情感能夠讓人直接體驗到愛與家庭的美好。

親情主要體現家庭成員之間的血緣感情,包括父母子女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祖孫之情等等;愛情則包括戀人、夫妻之間的感情;友情體現為除愛人或親屬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可以包括同學之情、同事之情、青梅竹馬之情等等。

在廣告的表現形式上,可以選取其中的生活片段進行展示,也可以是特寫某個細節,或者描述某個局部,以營造或烘托出其中的氛圍、感情

不久前,招行的廣告《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刷爆了朋友圈,它講述了一個有關母愛的故事:隔著時差半夜爬起床給遠在大洋彼岸的兒子,一遍又一遍地進行番茄炒蛋的電話教授,最後還親自下廚為他錄製教學視頻。只是截取了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片段,依然能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與默默的付出,以及兒子最後對父母的理解、體諒與感激。

廣告最後的文案“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當孩子走向更大的世界,愛仍然如影隨形”。更是直接戳中了無數父母、子女的心。

剖析3大經典理論,提煉廣告創意的靈感與技巧

招行視頻廣告截圖

2、以追憶過去為主的懷舊情結

懷舊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它是對舊物、故人、老家和逝去歲月的緬懷,懷舊通常與經典聯繫在一起。人們經常通過有年代感的歌曲、影視劇、照片、詩歌散文、建築、服裝等來抒發自己的懷舊情結。

在廣告創作加入懷舊元素,能夠喚醒並激發消費者內心深處的懷舊情緒,勾起他們集體擁有的共同記憶符號,產生精神上的共鳴,從而促成消費者購買的慾望。

比如,百雀羚的長圖廣告《1931》,用長達4米多的海報,帶我們回到了1931年的舊上海:身穿旗袍的美女特工、洋樓、洋行、街邊賣報、大劇院、大百貨......,濃濃的民國風彷彿讓消費者親臨其中,引發了對那個時代的記憶與懷念。而廣告的懷舊主題與1931年誕生的百雀羚品牌遙相呼應,無疑讓消費者產生了品牌聯想。

總結

文章到這裡就先告一段落了,我們詳細分析了USP理論、品牌形象理論以及共鳴理論,它們所提供的創意方法和思路各不相同,但都有著強大的指導性。作為廣告人,應該要理解並掌握好這些基本的理論,並把它們運用到實踐中,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廣告創作。

本文已獲得原作者授權,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人才加立場。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與結尾標註“文章作者”、“來源:人才加”並附上本文在人才加網站的鏈接;若作者註明不能轉載及需要授權的,請聯繫作者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