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心教育引導耐心溝通交流讓當事人感受到法律權威

6月28日上午9點,海口中院執行局法官胡猛就一起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組織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溝通,短短一個多小時,在他耐心地釋法說理下,案件當事人達成和解,滿意而歸。

43歲的胡猛是海口中院執行局的一名法官,2010年調到法院工作,近4年來,實現年均結案率達到90%以上,收案數、結案數、執結率均列前列,受到了當事人的廣泛好評,先後多次榮立三等功,榮獲海口中院“先進個人”等榮譽。

“都說執行難,但再難也要想方設法,竭盡所能去破解,讓當事人感受到法律權威,讓誠信在社會上得到弘揚。”胡猛聊到“執行難”問題時說。

誠心教育引導耐心溝通交流讓當事人感受到法律權威

胡猛在執行案件 通訊 員宋研 攝

情繫群眾

盡力維護弱勢群體利益

“執結好每一個案子是我最大的追求。”多年執行工作的經驗告訴胡猛,要想成為一個好法官,提升司法公信力,就必須做到公正司法,司法為民。胡猛常說,不論對申請執行人還是被執行人,都必須用誠心教育引導,用耐心溝通交流,讓每一個有牴觸情緒的當事人都能理智地認識執法,這樣矛盾糾紛才好解決。

去年,一起故意傷害執行案件的申請執行人陳某因兒子和他人鬥毆遭受重傷造成了嚴重殘疾,該案件執行完畢,陳某卻仍不甘心,多次無理要求法官以及法院幫忙解決自己其他的生活問題。

“在執行過程當中,包括救助的,加上和解的執行款項一共執行給申請執行人60多萬,當事人拿了錢之後仍然經常來法院鬧事,要求我們把他的大兒子安排到城管大隊工作。”讓胡猛記憶深刻的是,一次颱風天正下大雨時,陳某把傷殘臥床的兒子搬到法院門前,自己跑掉了。最後胡猛和同事只能冒著大雨將其兒子送回當事人的家。胡猛告訴記者,理由不合理,法院本該不予幫助的,但是考慮到陳某的小兒子重傷臥病在床,家庭比較困難,儘量通過多方打聽幫助陳某的大兒子找到其他的崗位工作。

“執行過程中,老百姓對法院有依賴性,不理解法院的工作是依法進行,但是我們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著想,加強和當事人溝通,得到他們的理解,讓執行工作事半功倍。” 胡猛告訴記者,在執行中,特別涉及民生案件,他更是從維護弱勢的利益出發,進行妥善處理,讓案件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統一,實實在在讓群眾在每一起執行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胡法官平時比較低調,但是他辦案起來卻變成了一個特別有激情的人,尤其對那些陷入困境的弱勢群體,可謂俠骨柔腸。”這是執行局的同事們對胡猛的評價。

誠心教育引導耐心溝通交流讓當事人感受到法律權威

敢於擔當

執結一大批骨頭案

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辦案能力,胡猛邊幹邊學,虛心向同事們學習。在工作中,他透過紛繁複雜的事務表象,準確把握案件突破口,並有針對性地採取執行措施,從而提高執行效率,執結了一大批骨頭案。

“把案件交給您,是我們的幸運。” 2017年6月,當胡猛將500萬元的執行款的協議交給申請執行人海南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時,王某感激地說。這是胡猛承辦諸多案件中的一幕。

2012年,北京某公司和海南某公司發生合同糾紛欠下500萬元,後進入執行程序,但是公司被吊銷執照,已倒閉多年,並無可執行的財產,而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一直躲避法院執行。在該起案件的審理過程中,胡猛發現李某是一個香港人,立刻對李某採取限制出境措施。2016年初,李某因為母親重病想回香港,被限制出境不得不到法院還款請求解除出境限制,並與當事人達成了和解協議,依法履行了所約定的付款義務。這起長達5年的合同糾紛案圓滿結束。

“我們都認為這筆款討不回來了,沒想到,胡法官能一分不少全追回來了。”申請執行人王某為胡猛的工作點贊。

在執行工作中,胡猛勇於擔當,敢挑重擔,成功執行了一個又一個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民生案件,成為海口中院執行局公認的辦案能手。這些案件的成功執行都少不了胡猛背後“磨短了腿”的奔波。

多年來,胡猛在家裡和法院之間奔波,習慣了每天半夜回家的生活,忙碌的工作使他很少和家人團聚,同事們每天看到的都是他匆忙緊張工作的身影。

6月28日,指著桌旁的一摞已經執結的案件卷宗,胡猛笑著告訴記者,每當結一個案子的時候,他會開心5秒鐘,因為努力有回報,5秒過後,馬上又投入到另一個案子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