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滿園杯」徵文(7):南大街的嬗變

張掖的南大街是一條傳統的商業街區,張掖有一句俗語“瞎子都認得南大街”,從南大街的點滴變化就能折射出時代的變遷,南大街其實並沒有多長,可是在張掖人的心裡它與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蘭州的張掖路有同等的地位,說到張掖的商業貿易離不開南大街,南大街北起張掖標誌性建築鐘鼓樓,南到現在的五交化大樓,總長不過千餘米,卻雲集了大大小小的商鋪幾百家,今天我們就從南大街的最北端出發去看看這條街區的前世今生。

南大街上有一處張掖曾今最著名的商業大樓,張掖人習慣稱呼它為新大樓,也就是現在的南百大樓,四十年前改革開放的大門剛剛打開,伴隨著開放的新風,張掖的商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新大樓在這個重要的節點上開始營業。當時新大樓的開張可是轟動張掖的一件大事,全市城鄉的老百姓無論男女老少扶老攜幼,來這裡以逛新大樓為榮,在新大樓買一件新衣服能炫耀大半年,見人就說這件衣服是新大樓買的,新大樓的商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年輕人結婚能在新大樓置兩件行頭是多麼揚眉吐氣的事情,那時候物資匱乏、商品單一,一塊手錶都要憑票購買,扯二尺布沒有布票是萬萬不行的,嚴格的計劃經濟也無法阻擋張掖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許許多多的人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弄到各種票證在這裡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南百大樓像一扇五彩斑斕的窗口,張掖人從這扇窗戶上看到了未來生活的美好,同時也感受到了時代的縷縷新風,藏著張掖人美好記憶的南百大樓時過境遷,今天已經淹沒在周邊林林總總的高樓大廈之中,新的商業樓群不斷崛起,老氣橫秋的南百大樓已經很少被人提起。

南百大樓的對面有一家電影院,毫不誇張的說是張掖曾今人人都最愛進去的地方,那時候的人們的文化生活普遍落後單一,四十年前能在這裡看一場電影是極其奢侈的事情,看一場電影就是文化盛宴,一張電影票儘管只有一角五分,但是買一張票卻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在電影院售票窗口買票拼的是體力和耐力,人頭攢動的窗口前幾乎沒有秩序,誰的體力好誰就能擠到最前面,買電影票同打仗一樣,有時就是費了好大勁擠到跟前,售票員傲慢的說沒票了,也能把你氣個半死,有人為了買幾張電影票會託關係走後門,這家電影院是張掖最熱鬧的地方,每當電影散場的時候,觀眾能把半條大街堵死,後來張掖人形容人多的場面就說就像電影院裡散場了,電影院承載著是張掖人的記憶,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時隨著電視的逐步興起,以及文化生活的多元化,電影院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今天已近徹底關門了,曾今的放映場所被出租給他人經銷廉價的商品,每每從電影院門前經過都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電影院的右鄰是現在的甘州賓館,過去是區政府的招待所,一個破舊的院子裡都是平房,進城開三幹會的村社幹部都在這裡住宿,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拆掉了平房,建起了現在的甘州賓館,那時張掖的賓館還不多,曾今豪華的甘州賓館接待過許許多多的重要客人,算是為甘州的第三產業做過大貢獻。

甘州賓館的斜對面原來是供銷社所屬的農副公司的幾個門店,裡面出售的都是些農副產品,農民進城買個鐵鍁、鐮刀、斧頭什麼的,就在這裡選購,過年的時候到這裡買鞭炮是最高興的事情,改革開放之初這些門店前有賣涼粉的,那種拉著架子車的流動攤點,一碗涼粉二角錢,好幾個涼粉攤子上都圍滿了食客,生意很好,據說最早賣涼粉的人都掙了不少錢,後來有人買了鋪面經營更賺錢的大買賣。今天這裡已是今非昔比,河西大廈、博盛商廈佔盡甘州黃金地段的優勢,消費者在這裡可以選購到自己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包括價格昂貴的黃金,現在不足五十米的距離就有兩家出售黃金飾品的門點,黃金地段賣黃金,這個生意選的好選的對路。

河西大廈對面原來是張掖餐廳,張掖餐廳赫赫有名,它經營的臊面、包子曾是許多人稱心的早餐,它是一家中華老字號,它有幾個招牌菜在全省都很大的名氣,後來這塊地被一家房地產商給徵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有規模的小吃城和多的數不清的大小商鋪,張掖餐廳自此消失,舌尖上的張掖味道只能留在印象裡了。

走到這裡就到南街大十字,南街大十字現在是甘州的黃金商業圈,這裡的土地寸土寸金。

過了十字東西路口有兩座高大的商業綜合樓,它們分別是商貿大世界和國芳百盛。先來說說商貿大世界,這裡原來是甘州政治的中心,區委大院就在這裡,區委大院的辦公室統統都是平房,甘州區的大政方針都在這個院子裡誕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市場經濟的大潮風起雲湧,當時的區委領導高瞻遠矚順應形勢的發展,將這塊風水寶地出售給張掖有名的農民企業家宋有年,修建起了商貿大世界,商貿大世界建成開業後曾引領了張掖商業綜合發展的新風,商貿大世界引進了時尚的保齡球,許多年輕人在這裡感受了一把西方人的高檔娛樂方式,商貿大世界包羅萬象,酒店餐飲、舞廳迪廳、服裝鞋帽應有盡有,現如今蘇寧電器也入駐進來。

商貿大世界的對過就是張掖人最喜歡光顧的國芳百盛,許多人都不知道,四十年前這個地方就是一個簡陋的蔬菜門市部,白菜、蘿蔔是這裡的主打商品,昏黃的電燈泡下營業員無精打采的打發著顧客,偶爾會有買酒的顧客買走一瓶價值二元多的川曲和一包三角三分的蘭州煙。這個蔬菜門市部不知不覺中在人們的視野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服裝商場,愛美的張掖人今天在這裡挑選著稱心如意的服裝,毫不誇張的說這裡的每一款服裝都與東部發達城市的款式同步上市,國內外最新潮的服裝在這裡都能買到,花枝招展的張掖姑娘在這裡充分享受著經濟大發展帶來的實惠,國芳百盛的一樓還開了一家全球連鎖的肯德基,這裡成了年輕人最愛關顧的地方,尤其到節假日生意十分火爆。

出了國芳的門向南走不足百米的地方就是廣電大廈,總高十二層的廣電大廈是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它是張掖城內的標誌性建築,誰能想到廣電大廈會是在三十年前廣播站的一排爛平房基礎上建成的呢?廣播站是地方黨委政府的輿論主陣地,那時候這個地段的廣播站專業人員少設備簡陋,幾間破爛不堪的房子就是編輯部和播出機房,冬天取暖沒有暖氣,就用大鐵火爐燒煤取暖,久而久之煤煙把房子燻的黑糊糊,這裡和三十多年前農民的住房差不多,即便在這樣惡劣的辦公環境裡,廣播站的採編人員誰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每天三次的播出時間絲毫不差,許多幹部群眾伴著廣播站的開始曲上下班,廣播站的開始曲就是全城最準的時鐘,後來區上實在看不下去這樣落後的辦公條件,但區上財力有限,便採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讓各個鄉鎮捐助磚頭等建築材料,修建了一座三層小樓,僅僅過了不到二十年時間,甘州的廣播電視事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新的廣電大廈迅速在南大街上拔地而起,如今這裡面有現代化的高清攝錄設備,寬敞的製作機房和播出機房,每天發生在甘州大地上的最新動態都從這裡傳播到千家萬戶,有的新聞作品還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讓甘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這裡是最前沿。廣電大廈是甘州的一道靚麗的風景,每到夜晚就是在很遠的地方你都能夠看到廣電大廈的霓虹燈在閃閃發亮。

南大街在不斷延伸,這裡的商鋪在無限擴張,天域商貿廣場容納了中國最前沿的服裝品牌,專賣店在這裡鱗次櫛比,又一個大型的商業廣場天成金街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誰也未曾了到前十幾年這幾個地方都是棚戶區和企業的用地,彈指一揮間的功夫,高大上的商業廣場已經成了張掖人新的去處,四十年前南大街有幾個商業門點,伸出一個巴掌都能數清楚,今天有多少恐怕專門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也沒法有準確的數字,因為過不上幾天,南大街就會有商業門店會開張,張掖的商業貿易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活躍過。

位於南大街邊的土塔以千年不變得姿勢,目睹著甘州的日新月異和過往今昔,甘州在不斷的變化,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漂亮,在時空隧道里四十年就是一個瞬間,而就是這個瞬間讓大美張掖多彩甘州變得生機勃勃氣象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