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爲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到「100名只有13女性上拍賣榜」

最近BBC網站上發佈了這樣一條炸鍋的消息:

去年拍賣量最高的100名藝術家中,只有13位女性;其中作品以6560萬美元(約臺幣19億元)成交的,是日本的經典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她位居第13名,前50名中只有她1位女性。

從“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到“100名只有13女性上拍賣榜”

草間彌生,大家應該不陌生吧——看這個→

確實,草間彌生,是一位無論是個性還是風格都非常出眾的女藝術家。

從“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到“100名只有13女性上拍賣榜”

另外幾名“業績”不錯的女藝術家是Louise Bourgeois($36.8m)、Joan Mitchell( $30.5m )、Agnes Martin( $26.3m )、Dame Barbara Hepworth( $15.9m)、Bridget Riley 、Cecily Brown。

值得注意的是,MutualArt數據顯示,排名前100名的13位女性作品銷售額為2.63億美元,僅佔總拍賣價格全部的7.4%,男女比例懸殊。

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去年12月的一項研究指出,如果人們認為藝術品是由女性創作的,通常不會產生高度評價。這其實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過往藝術界一直存有“制度性缺失”。

從“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到“100名只有13女性上拍賣榜”

再聯想地遠一點,就得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論說起了。這是琳達·諾克林發表的言論,在當時引發了一場影響非常大的男女雙方言論爭端。

正因為如此,她被譽為是第一代女性主義藝術史家和古典女性主義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

確實,當人們思索“如果女人真的與男人平等,為什麼從來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時,會驚愕的發現在偉大的行列之中,女性佔據的位置的確寥寥無幾。

從“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到“100名只有13女性上拍賣榜”

何成瑤《廣播體操》

為什麼?

舉這樣一個例子:一些學院不允許“女士”學生上寫生課。也就是說,女人為一群男人展示自己是天經地義的,但是讓一個女人記錄客體般的男性裸體,則是被禁止的,記錄同性也不行。

雖然現在沒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了,但不可質疑的是,女性藝術家確實是被低看了的。

畢竟,她們除了面臨教育與社會機制的問題外,還要承受來自世俗的意識形態,而這種意識形態是根深蒂固的,至今也一直在阻撓女性達到任何真正的成就,那就是人們認為女性應該把主要的精神放在丈夫和家人的幸福上。

從“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到“100名只有13女性上拍賣榜”

Louise Bourgeois's huge spider

借一位學者的話來說:

女性藝術應該是一個切入口,提醒我們審視包括藝術機制在內的人類權力結構作用於人所產生的種種限制,而女性藝術也揭示出關於自我解放的途徑,不在於對抗,而在於創造。

誠希望,在今年乃至將來,發展日益快速的藝術品市場上,能看到更多優秀的女性藝術家作品;拍賣場上,能出更多值得付諸高價的女性藝術家作品。

關注盛世九五,更多好料等你來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