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爲雷軍破戒入股市,小米破發仍是英雄?

【小柿子說】吳曉波在小米上市前一天預測,“小米破發,如同巴西輸給比利時一樣,並非不可能。”然而,曾信誓旦旦絕不炒股的吳老師,還是購了20萬美元的小米股票。他說:“看不清小米到底值多少錢,但我賭雷軍的未來。”

小米破發能說明什麼問題?年僅8歲的小米到底何德何能,讓吳曉波為之破戒?來看看新優勢企業文化諮詢&傳播機構首席顧問孫健耀的分析。

吳曉波為雷軍破戒入股市,小米破發仍是英雄?

7月9日上午,小米集團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1810,作為港股首支“同股不同權”的上市股票,開盤價竟為16.6港元,較17港元的發行價下跌2.35%,慘遭破發。而且最低跌到16港元/股,儘管有所回彈最終收盤報16.98港元/股,依然未能觸及發行價關口。

按開盤價計算,小米集團市值達到473.26億美元,相比於此前香港投行對小米700億-850億美元的定價預測,估值近乎腰斬。

對於小米上市當日的破發,各路專業人士評價不一,有的認為是大盤低迷所致,“包括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大家對市場都不太看好”;也有的分析系估值過高所致,“今天實際上港股指數都在上漲,我能用不到20倍的價格買蘋果,為什麼要用40倍價格買山寨蘋果”。

雷軍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他昨天回應:6月21日在IPO路演中所聲稱的小米估值應為騰訊×蘋果,“是一種開玩笑的說法,也表達了我們的自信”,最近大勢不好,短期股價不是最重要的,長期的表現才是最重要的。

的確,商業的本質是價值,而企業經營是一場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馬拉松,但是,現在社會上存在一種怪像,如同7月8日晚(即小米上市前夜)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所發微信中說的,“很多中國企業把上市以及上市之後的一夜暴富,作為成功與偉大的標誌”,似乎當下的股價與市值就是衡量企業的唯一標準,嚴重擾亂了人們的視線。

公司上市的首要功能就是融資,以利於企業更快地發展,更好地創造價值。因此,低開破發反倒成了一件好事,可以讓我們迴歸理性、重拾初心。

小米是什麼?

用雷軍的話說,小米是一家全球罕見的,同時能做電商、硬件、互聯網的全能型公司。

小米2017年的營收達1146億人民幣,同比增速67.5%,利潤54億人民幣,其中絕大部分收入和利潤來自互聯網服務。

雷軍說,“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小米每一寸血管裡都流淌著創新的血液”。但是,不要忘了,小米的根是產品。無論是用互聯網模式開發產品、還是用互聯網模式營銷產品,這個創新的落點都是產品,最終都需要用產品來說話。

在過去八年時間裡,小米初步展現出較強的品類拓展能力,除了生態鏈產品多達百餘款外,電視、手環、充電寶、空氣淨化器、平衡車等產品都已成為中國甚至全球市場第一。小米第一又何妨?小米上市又何妨?小米破發又何妨?僅僅八年而已,這一切都不足以證明小米人有或沒有長期經營、永葆活力的能力。

“小米新徵程”是這次小米上市的主宣語,準確的說,這不能算是新徵程,而是“小米剛開始”、“小米路還長”、“小米請繼續”。

“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是小米的願景,是小米不變的征程,就像雷軍在上市致辭中說的,“我們要努力做好產品,回報全世界支持我們的米粉;做好公司,回報我們的員工和廣大的投資者”——這才是我們最該關注的,也是小米長期價值的真正體現。

資料鏈接:吳曉波投資小米的四個理由

小米上市前一天,吳曉波發文《親愛的雷軍,你可要對得起我的20萬美元》。文章本身並無驚奇之處,令人震驚的是,曾信誓旦旦不炒股的吳老師,居然為雷軍破戒,連吳曉波公司的資深老員工,收到消息時都驚呆了。

吳曉波為雷軍破戒入股市,小米破發仍是英雄?

很多分析文章都提到,小米這時候上市,並不是好時機。雖然創業僅8年的小米,憑藉其在商業模式,產品再造、組織形態和企投模式等諸多方面的創新走上上市之路,但小米再強,也敵不過風雲變幻的大環境。

為什麼吳曉波已預測到小米的破發,仍破戒購入小米股票?他自己說了四點原因,其中第一點,就是小米的“粉絲文化”。

眾所周知,小米的銷售幾乎就是靠粉絲撐起來的。小米公司一直提倡“和用戶做朋友,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他們真的做到了,“米粉”不僅遍及中國,在世界各國都遍地撒,而且數量巨大,忠誠度極高,而且積極參與到小米產品的開發和改進中。小米的企業文化,就是建立在“米粉”基礎上的。受眾思維,讓年輕的小米品牌不但擁有旺盛的生命力,還比一些成熟的品牌,網羅了更多忠實用戶。

“最成功的老闆是小餐館老闆,因為每一個客戶都是好朋友。”——雷軍

吳曉波說,小米手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第一個真正在口碑的意義上被引爆的千億級硬件產品,它用米粉重新定義了消費者關係。吳老師是知名財經作家,表述得很高大上。而雷軍自己談到“粉絲文化”的時候,說得要通俗得多。他多次提到,自己在小米一直堅持“小餐館”理論,並說“最成功的老闆是小餐館老闆,因為每一個客戶都是好朋友。”

吳曉波投小米的第二個理由,是雷軍的品牌比價哲學,符合當今中國新中產的需求。說到小米的價格優勢,規模優勢是一部分,其團隊對品質和審美的把控,也功不可沒。在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與“粉絲文化”一脈相承的“去KPI”。小米沒有KPI,以用戶的反饋來驅動開發,響應快速,用戶公認的設計,才是好設計。“去KPI”帶來了一種力量的循環互動,既提升了用戶滿意度,也激發了團隊創造力。都說投資其實投的是團隊,吳老師賭的,除了雷軍的未來之外,未必沒有這個團隊的未來。

獨特的企投模型帶來的巨大想象空間,是吳曉波投小米的第三個理由。小米創辦之時,即成立順為資本,通過孵化和天使投資的方式,構成獨特的企投模型。

小米能夠保持激進的跨界打擊和破壞者姿態,是吳曉波投小米的第四個理由。保持這種激進勁頭的力量,則來自於小米公司和它的200多家生態鏈企業,形成了以價值觀、消費者關係和資本為鏈接的泛商品集團。這樣的公司,內生淘汰機制和組織的扁平化,自帶“跨界破壞者”基因。

你看好小米的未來嗎?留言告訴小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