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1省份2017年财力比拼:粤苏沪高居前三甲

31省份2017年财力比拼:粤苏沪高居前三甲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31日电(薛宇飞) 财政收入,是一个行政区域硬实力的体现,决定着这个区域在城市建设、民生支出等方面的投入,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则是财政收入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各地2017年预算执行报告统计,广东、江苏、上海三地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位居前三甲,广东省更是高达1.31多万亿元;增速上,山西、西藏、内蒙古增长较快,吉林、天津出现负增长;财政自给率方面,东高西低的态势十分明显。

广东收入超万亿 5省份不足千亿

全国31省份2017年财力比拼:粤苏沪高居前三甲

从今年年初至今,31省份陆续公布了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统计显示,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16年突破万亿大关后,2017年仍保持了10.9%的两位数增长,达11315.21亿元,连续27年居首位。这也与广东的经济总量相匹配,2017年广东省的GDP总量为89879.23亿元,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第二位的是江苏省,其2017年的收入为8171.53亿元,同口径增长4.6%,增速在东部省份中处于偏低水平。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注意到,广东、江苏两省的GDP总量仅相差4000亿元左右,但江苏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却仅为广东省的72.22%。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分析,这说明两省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广东创造税收能力更强,经济含金量更高。

上海和山东两地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000亿元级,分别为6642.3亿元、6099亿元,位居第3、4位,浙江、北京以超5000亿元分别位居第5、6位。

统计显示,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000亿元的省份有10个,超过2000亿元的省份有18个,云南、山西等8个省份不足2000亿元。受发展水平、经济总量、人口等因素所限,甘肃、海南等5地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1000亿元,宁夏、青海、西藏三地垫底,分别为417.5亿元、246.1亿元、185.83亿元。

整体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东强西弱格局十分明显,排名前6位的省市均为东部省份,除四川省排名第7位外,河南、湖北、安徽、湖南等中部人口大省排名较为靠前,西南、东北、西北三个区域的省份靠后。

汪德华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主要受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公共预算收入自然较少。

11省份增速超10% 两地出现负增长

全国31省份2017年财力比拼:粤苏沪高居前三甲

增速上,多数省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为平稳,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出现较高的增长。需要指出的是,多数省份公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是剔除营改增影响的同口径增长,但也有几个地方计算增速时可能没有剔除这一影响。

数据显示,增速超过10%的省区市有11个,陕西、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增速较高。汪德华认为,不管是全国还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已经较之前的年份有所放缓,这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追求高质量发展有很大关系。财政收入再次出现过高的增长,已经不太现实,也不符合减税降费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