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外用藥,你選對了嗎?

皮膚科 杜桂營

皮膚病外用藥,你選對了嗎?

皮膚病是發生於皮膚、粘膜及皮膚附屬器的各種疾病,人的一生中基本上都會或多或少受到皮膚病的困擾,而外用藥是患者和醫生的首選,在日常的診療工作中經常會有病人自行外用藥物,使用不當會貽誤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後果。

皮膚病外用藥,你選對了嗎?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外用藥的劑型

(1) 溶液:單味或多味中、西藥物加水煎熬,慮過藥渣所得液體。用於溼敷或燻洗,有清潔、止癢、消腫、清熱解毒功效,治療滲出多或膿性分泌物多、腫脹、灼熱的皮損。

(2) 粉劑:單味或多味中藥研末而成,有保護、吸收、乾燥、止癢功效,用於無滲出的急性、亞急性皮炎。

(3) 洗劑:水和藥粉混合一起的製劑,有清涼止癢、保護、乾燥的作用。

(4) 酊劑:藥物浸於75%酒精或白酒中,放置數天所得,具有收斂散風、殺菌止癢作用,用於腳癬、體癬、神經性皮炎及肥厚,苔蘚樣變皮損。

(5) 油劑:將藥物放入植物油中煎炸,或用植物油將藥粉調成油劑,有保護潤澤、解毒收斂、止癢生肌作用,用於亞急性、慢性皮膚病有糜爛、潰瘍、滲出等皮損。

(6) 軟膏:藥粉用凡士林、羊脂、豬脂等基質調成,具有保護、潤滑、殺菌止癢、去痂作用,治療皸裂、乾燥、苔蘚樣變皮損。

皮膚病外用藥,你選對了嗎?

特殊人群及部位外用藥的選擇:

兒童(尤其是嬰幼兒)、老年人及腋下、外陰、面部,皮膚薄嫩,對藥物的吸收較其他部位多,所以這類人群及部位需選擇刺激性小、溫和的外用藥,用藥時間不宜太長,嚴格按醫生指導用藥。

手腳掌部、粗糙肥厚皮損要選擇透皮性較好軟膏、酊劑,也可用保鮮膜封包1-2小時,促進藥物吸收。

有破損、滲出、糜爛、潰瘍的皮膚病,在保持皮損乾燥、清潔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外用藥,切忌在創面上堆積過多藥物,不僅容易感染,還不利於癒合。

溫馨提示:皮膚病外用藥選擇的前提是正確的疾病診斷,不可隨意選擇,尤其是激素類藥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