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消费,如何避免被DCC套路?

如今,出国旅游越来越火热,各银行也相继推出全币种信用卡或VISA、Master单标卡,让境外消费更加便捷。但也有一些朋友境外消费后发现同自己依照汇率计算的高出很多,对此,很多银行客服也解释的很模糊,只是说货币转换费的问题。实际上,如果金额差距过大,很大的肯能就是被DCC了。

DCC全称Dynamic Currency Conversion(动态货币转换费),也就是把当地货币实时转换为你的记账货币,理论上来说是刷卡当时就转换货币,听上去好像挺好的一个功能,但是 DCC和货币转换费不一样,货转是信用卡组织和信用卡的发卡银行联合收取,DCC是一家独立的公司收取,据说是一家澳大利亚的公司开发出来的。如果刷卡的时候用了DCC在pose单上直接就会把你消费的当地金额变成美元或者欧元,美其名曰可以帮助客户直观的了解花了多少钱 ,当然为了这一点点的便利,客户付出的可能是2.5%-8%的手续费。

什么情况下会碰到DCC?

DCC的交易过程,只有VISA和Master认可,其他信用卡组织比如银联、运通、JCB等都没有和DCC组织签订协议,所以在用VISA和MASTER的单币或者双币卡的时候都可能会碰到DCC,用其他信用卡不会碰到。另请注意,paypal等线上支付因为同样是VISA和Master通道,也可能有DCC。另外,DCC与在哪个国家刷卡没有关系,在任何国家都有可能碰到。并不是说拿着美元卡在美国消费就不会碰到了。

有朋友拿着双标的美元卡,在美国刷卡,走的visa线路,被pose机判断为来自中国的卡,直接DCC成人民币,然后向visa和master申请人民币,visa和master又不能在国内进行人民币清算,只能把人民币转换为美元+货币转换费计入美元账户。这个过程不光被DCC收了一道手续费,还被visa再收了一次货币转换费。

判断DCC也很简单,在一个国家刷卡,pose单上却显示另外一种货币结账,基本就是碰到DCC了。visa和master虽然认可dcc的交易,但是又明确规定,必须顾客同意才能dcc,所以dcc的账单下面通常都有一段免责的话。

如何避免被DCC?

简单来说,不管到哪,都刷当地币,就不会被DCC的。全币卡的特点就是避开DCC 直接使用当地货币支付 减少汇率和手续费损失。

当商户给你使用DCC交易时,通常是给出一个汇率,消费者选择是否接受,不接受的话,就不使用DCC。但是碰到过的很多实际情况就是,直接让客户签字。 这种情况下签字之前认真的看一下上面的金额,是当地货币显示的,还是额外显示有美元记账的,如果有美元金额,另外再加上一堆免责的话,就让收银员取消再重新刷当地货币。

如果遇到了强制DCC的机器,无法选择货币,那么就换一张卡来刷,一般强制dcc的机器都是强制一种卡组织的卡,master被强制dcc了,用visa就可以选择当地货币。实在不行,就换成银联,运通等卡片来刷,虽然银联的汇率不好,运通2%的货转,这些跟dcc比起来都是浮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